为每块地量体裁衣小麦亩产创新高
“有没有专家在?帮忙看看我家果树为啥老死枝。”25日,栖霞市蛇窝泊镇河西村村民牟胜涛拿着三根果树枝,走进供销社下设的烟台农资蛇窝泊为农服务中心。
高级农业师老谢看了看树枝后“诊断”称,这是果树锰中毒,回去将农药里的锰含量减低,再辅以钙和硼进行修复,这个病很快就会好了。帮农作物看病,是这个服务中心推出的新服务。该中心于2个月前,挂上了一块崭新的“庄稼医院”牌匾,从此这里成了农民的聚集地和“问诊室”。“两个月前,我们聘请了栖霞农技推广中心一位退休的农艺师,担当‘主医师\’,负责定期坐诊看病、定期讲座授课。”烟台农资蛇窝泊为农服务中心店长林行军告诉记者,该服务的推出深受农民欢迎,每逢赶集时,这里就成为了镇上最热闹的“集”。
对“症”下药,不仅体现在这一个点。在烟台市诸多农资服务中心,都有一台大型智能终端配肥机。它直接连接电脑,可以根据每个地块的土壤,进行针对性、专业性的配肥,有效避免用多了浪费、用少了吃不饱的情况。招远市供销社为农服务中心将近几年所有测土原始数据录入为农服务中心的电脑终端服务系统,形成全市精准施肥技术查询服务平台,农户只需到中心,输入自己地块相关信息,轻点鼠标,便可以轻松获取本地块测土配方施肥推荐卡。从推荐卡中农民可以清楚地了解技术人员根据施肥方案和农作物需肥特点制定出基肥、种肥、追肥的用量、使用方法和追肥的时间。2014年通过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招远市辛庄镇马连沟村小麦配方施肥示范田经农业部专家组实打验收,平均亩产高达817公斤,创全国冬小麦单产最高纪录。
市供销社党委副书记姜增道介绍,依托烟台市农资总公司,按照“配送中心(直销库)+直营店(超市)+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村两委”的模式,市供销系统建设农资终端连锁经营服务体系。在重点市场建区域、县域配送中心、直销库、直营店和相应的服务设施(包括测土实验室、智能配肥机、庄稼医院等),组建市场公司,培育营销服务团队,开展与市县供销社、村两委、农民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的合作等。
规模化服务解放农民劳力农民同时有两份收入
“往年这时,家家户户起早贪黑忙着打药。现在有供销社替俺打工,俺人不下地,鞋不沾泥,只管安心挣钱。”今年60多岁的村民衣文胜将自己的2亩地托管给了由招远市供销社领办的招远市顺丰植保专业合作社,在喷防队打工,一天还可以赚200元工资,年收入达到了一万多。在春竹基地,机防队11人21天完成了800人半个月才能完成的年度施药任务,10亩/小时/台。工效提高48.5倍,化学农药用量减少36%,防治成本降低30%。这样的效率带来了大面积的土地托管委托。在由招远市供销社领办的招远市顺丰植保专业合作社,一本去年刚装订的合同夹上,清晰统计出土地托管的面积:果园4000多亩,大田4000多亩。
“规模化服务是农村土地经营的大方向。顺时推出土地托管业务,让供销社找到了改造自我、发展自我、服务农民的方式。”姜增道介绍,土地托管不改变农民的土地承包权、收益权和惠农政策享有权。
供销社只全心当“管家”,收取服务费,地里的收益归农民。按照计划,到2015年底,市供销社对果蔬等各类经济作物和农作物开展土地托管服务的规模要达到120万亩,其中全托管面积达到6万亩。“这一举措,相比原来简单的供和销,实现了与农民的深度联合,让农民自由‘流动\’,真正具有‘合作\’色彩。”姜增道说,作为供销社,就应从满足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把握多元化、个性化消费潮流。
新闻推荐
YMG记者曲彩云迟明堂、冯桂敏两位老人,都是抗日战争初期参加革命的爱国志士,在招远参加和领导过抗日武装斗争。建国后,迟明堂曾任镇江地委书记、江苏省委农工部副部...
招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招远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