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周刊实习生姜颖通讯员李淑平)招远市玲珑镇王家村村民把承包地流转给专业化农业公司发展设施栽培后,由种植露地樱桃改为设施樱桃,变粗放经营为精细化管理,大樱桃提前近两个月上市,单位产出提高10倍。
几年前,烟台聚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希安看好大棚樱桃的前景,前后五次去大连考察。2015年2月,他通过土地流转在王家村拿到7亩土地后,把承包地原“主人”王世晓招工进公司,送出去学习大樱桃新技术。同时,请来烟台市农科院大樱桃所孙庆田所长和职业农业企业经理人王国生,合力盖起智能温控大棚。
经过一年外出学习,种了17年大樱桃的王世晓观念大变:“以前,种樱桃看天吃饭赚小钱;如今,管理大樱桃靠新技术,1斤收成顶过去10斤!”在聚力公司近百米长大棚内,王世晓说出好几个“今昔对比”:设施栽培和露地栽培区别在通过降低棚内温度让大樱桃提早休眠,成长期比露地樱桃长20天;与外国“车厘子”比,烟台大樱桃品种、味道、卖相更好,而且不会添加任何助长类化学剂;被聚力公司流转的7亩地,原来露地大樱桃年收入约7万元;现在,按亩产3000斤估计,大棚樱桃提前到四月初上市,价格优势明显,总收入肯定不止70万元。
新闻推荐
通讯员迟尧堂YMG记者曲彩云摄影报道出生于1914年农历九月初二、如今已经102周岁的陈效莲老人是招远市罗峰办事处西坞党村村民,老人家婚后生育9个孩子,奉养4位...
招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招远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