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市委宣传部、市委讲师团组织编写的《24字核心价值观的120个故事》一书,自去年10月出版以来,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和热烈反响,在全市掀起了学习、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热潮,起到了凝心聚力、加快发展的良好作用。近期,许多读者有感而发,结合自身工作或学习实际,撰写体会文章,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感受。为此,特对其中部分有代表性的文章予以刊登,以飨读者。同时,欢迎广大读者朋友积极撰写体会或感想。文章请发至lwswjst@163.com,编者将择优另期刊发。
用核心价值观引领新农村建设
□钢城区汶源街道长胜村党支部书记 董昌云
《24字核心价值观的120个故事》这本书,我读得很慢,也读了很久,因为书中的故事非常吸引我。我在120个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生动故事中细细体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的深刻意义,深深思索着在我们身边这24个字是以怎样的形式存在着、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印象尤为深刻的部分是这本书中选取了莱芜市部分先进典型的事迹,使我读起来倍感亲切,房干村的新农村建设经验、郭家沟的村“两委”直推公选、善行义举“四德榜”、“爱心车队”等等诸多事例,让我感触颇深。
对照书中的故事,我深刻体会到这24字就在我们身边,在村里工作的一点一滴间,在村民生活的一朝一夕中。富强、富裕,这是老百姓最大的渴盼。一个村子要发展,最先考虑的就是要使村民富起来,过上好日子。房干村和我们村的自然环境有些相似,都是山区村,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房干这个“五无村”能从贫穷落后一步步发展成富裕美丽,这给了我莫大的信心。长胜村的强村富裕之路,我们村“两委”决定分两步走,先是改造村庄环境,让老百姓住上新房子。原来老村里的房屋好多都破旧不堪,非常危险,2012年我们抢抓全市土地增减挂钩的机遇,将老房子全部拆除,建起了整齐漂亮的小别墅。住得好了,还得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老百姓心里才会彻底踏实。怎么富起来呢?那就要好好利用村里丰富的山场资源了。这几年,我们先后引进了绿化苗木、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和特色水果种植3个项目,村民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就业,既能通过土地入股流转获得一份收益,而且还能在企业里打工得工资,实现了双份收益。下一步,我们要多向先进地区学习,敢想敢干,多种形式引进绿色环保产业,使全村经济收入更为壮大,特别是充分利用好从钢城城区开车10分钟就能从城市到我村静谧大山中的独特区位优势,利用好我村已有的杏花观赏、果品采摘、俊美历山、秀丽桃源湖、高山古寨、远程农场、民宿体验、省级生态文明村、省级农家乐品牌示范户等现有资源,走好乡村生态旅游之路。
富起来的同时,精神文明也有了更高的追求。如何让村民更文明、更友善就是我们村的近期发展目标。在全体村民大会上,我们号召并倡议全体村民改变生活习惯,自觉做到不随地吐痰、随地乱扔垃圾,柴火不随便乱堆乱放,不骂人打架等等。现在我们村道路干净敞亮,人人笑脸相迎。村里没安装高清监控前,村里的老党员就成立了义务巡逻队,在街上转转,帮着外来人领路、阻止乱贴乱画等,文体广场旁的精神文化长廊上,身边好人、《三字经》、讲文明树新风等版面前,经常有村民领着孩子过来学学看看,善行义举“四德榜”上各种身边的小善事让村民更有了继续做好事的动力,选出来的好媳妇好婆婆也发挥了很好的示范作用。现在村里风气很正,邻里和谐,特别是对待老年人更是照顾,老年人吃上了免费午餐,喝上了免费开水,赶集坐上了免费车,子女们对老年人也更加孝顺。
让长胜人过上舒适、富裕、和谐的生活是长胜人的“梦”。作为长胜村的“当家人”,我将义不容辞地把责任记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农村建设,带领长胜人大干苦干实干,将长胜打造成美丽长胜、微笑长胜、幸福长胜。
用核心价值观点燃山区教育梦
□钢城区辛庄镇砟峪小学教师 伍晶晶
最近潜心阅读了《24字核心价值观的120个故事》,其中,顾蕴玉老人的故事深深触动了我。她60岁那年,本该可以拿着丰厚的退休金安享晚年,却毅然尽心竭力创办一所学校——— 无锡市大桥实验中学。不拿国家一分钱,却为国家培养人才。她宁愿清贫一生,也要在讲台上用生命点燃孩子们的成才梦,用生命述说着她奉献教育、崇德向善的中国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实践。顾蕴玉老人无疑是一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一位无私奉献的基础教育工作者。而对于我们现在的青年人,眼中有大千世界的纷扰,该以何种方式面对困难和挫折,去实现自己的中国梦呢?
我是一个远离家乡的孩子,是一位新莱芜人。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向往,2011年我考取了市事业编制,并被分配到了砟峪学校。现实的困境很快打破了最初的喜悦,这是一个偏远山村,山路崎岖,交通不便,每逢冬天下雪不通车时,老师们还要跌跌撞撞地走一个小时山路,才能到达学校。对于刚上班的我来说,每天来回150里路还不是最艰难的,难的是我的孩子那时候才3个月,正在襁褓中嗷嗷待哺,为了不耽误教学,只能带着幼小的孩子起早贪黑地上下班。面对这些,我也曾厌倦这艰苦而平淡的山区教学,渴望到山外飞扬我的青春;也曾抱怨这“苗圃”土壤贫瘠,孺子不可教也。
然而,自我担任四年级班主任后,我了解到:我班有一个父母残疾的同学A,有一个家境贫寒的同学B,有一个自卑怯懦的同学C……他们的一切一切深深触动了已为人母的我,源于这份母爱与教师的责任,我无法拒绝那一双双天真好奇、充满求知欲的眼睛。教育的根本在于爱,我要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他们,用生命点燃我的山区教育梦。
学生们来到学校,他们就是我的孩子,我会时常叮咛他们多喝水,课间活动出汗了不要急于脱掉外套,回到班级要关上窗户避免风寒感冒……偶尔有孩子忘了带钱买饭,我便主动承担。也许山区孩子最缺的不是吃和穿,他们父母当中的大多数要么是埋头种地,要么就是外出打工,他们更需要的是父母的心理关爱。我也是学校的心理辅导员,课下,我会走近他们,和他们谈心交流,了解他们的情感需要,并适时加以正确引导。除了担任班主任,我还担任英语教学,山区孩子害羞腼腆的居多,不敢开口说英语,我便寻找各种机会鼓励他们,帮助其建立英语学习的自信;山区英语学习欠缺资源和环境,我会借助于一些英语小故事、英语动画片等让孩子们感受语言环境;在课堂上,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方法记忆新单词,并与大家分享,最后评选出“最佳创意奖”……经过一年的努力,孩子们的口语能力大大提高,而且每个学生都能读懂简短的英语小故事,最终在上次的期末考试中取得了全镇第一名。我也终于找到了当一名山村教师的快乐感与成就感。
古语有训:涓流成海、积土成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是我们每个人的事。如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各种价值观交流碰撞,只有学习像顾蕴玉老人的先模事迹,深入挖掘、培养和弘扬自己身边的核心价值观故事,才能凝聚全民共识。只要我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从点滴做起,崇德向善,人人践行,必将迸发出强大的正能量。在我的身边,就有这样一群默默无闻,但无私奉献的山区老师们,让我心生敬佩。我坚信:在不久的将来,我的山区教育梦想之花,一定会在那山顶灿烂绽放!
让核心价值观充盈心灵
□莱芜一中54级学生 孙畅
那天下午,放下厚厚的习题册,思绪从数学函数和英语语法中抽出来,视线便落在书桌旁的这本书上。书名叫《24字核心价值观的120个故事》,班主任曾给我们推荐,但并不怎么关注时政的我一直没碰它。这时,我把它翻开了。
在我的印象里,宣扬主旋律的书总有着高高的论调,枯燥的说教,让人难有兴致读下去。但很意外的,这本书把我深深吸引住了,一直读到放学的铃声响起。等把书全部读完,一种强烈的感觉充盈着内心,我知道,那是感动。“为了国家,我愿意自己的血‘一滴一滴地流\’。此生属于祖国,属于核潜艇。”这是一位将逾九旬的老人的铮铮誓言,他是黄旭华,他一生奉献给了祖国的核潜艇事业,兢兢业业,无怨无悔。在一无基础,二无外援的情况下,他与同事一起,凭着一腔浓浓的爱国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为国防现代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俯仰之间,仿佛看见一位老人,满头华发飞舞,一脸沧桑阅尽。只有一双眼睛目光灼灼,闪烁着人性的伟大的光辉。爱国,这样一个宏大的字眼,已被分解成了碎片,融入生活的点滴,积久成习。黄旭华是这样,还有钱学森、陈嘉庚、刘仲莹……“与大地贴的近,天空才会远。”年逾古稀的科学家之梦,已没有了园艺场的五彩缤纷。或许,他一生的梦想也从未太过绚丽,他只想让人类吃上饱饭,仅此而已。躬耕垄亩,一朝成名,但他所做的,不是沽名钓誉,更不是锦衣玉食,而是几十年如一日,面朝黄土背朝天,未尝废离。或许在科学界他家喻户晓名满天下,但在这一方土地上,他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农民——— 袁隆平,这个名字从来与伟大相连,也与平凡相接。他们怀有炽热的赤子之心,兢兢业业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付出毕生心血。袁隆平是这样,还有焦裕禄、朱彦夫、许振超……
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18年来,刘盛兰老人捐资助学10万多元,资助100多个学生,即使腿疼走不动,不得不拾荒卖钱,捐资助学的脚步依然没有停下。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沓沓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思考答案。
没有人愿意在冷漠无情、剑拔弩张的社会氛围中生活。我们眼中充斥的不该是富士康N连跳,宿舍投毒,老人不敢扶……公众的温情需要被唤醒,友善之心需要复苏,他们,担起了这责任。刘盛兰是这样,还有孟昭良、魏松广、陈玉矿……“一颗潦草的心,门可罗雀疏可走马。心灵潦草的危害是对人、事、物缺少敏感的体验、品味、觉悟,会造成心灵的苍白或空白,以致对人世间美好的事物与情感都不能珍惜。”毕淑敏如是说。世间没有哪种力量可以战胜过精神,天地也没有什么可以宽广过心灵。最可怕的孤独是灵魂的孤独,最痛苦的空虚是心灵的空虚。24字核心价值观,正是让我们在物质满足的基础上有了更深层次的心灵的追求。
新闻推荐
□特约记者 王金峰 通讯员 李加元眼下正值...
招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招远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