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春灯节、小正月、元夕节。烟台民间又多直呼为“正月十五”。“宵”是“夜”的意思,所以晚上叫“元宵”。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不过吃元宵、看花灯是不可缺少的传统习俗,老烟台人自制“萝卜花灯”去大庙赏花灯互相问好,送上元宵节的祝福,表达对新年开始的一种美好期盼和愿景。看完花灯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吃元宵。
实习生赵璇
提“萝卜花灯”看灯
“耍了正月闹二月,不出正月都是年,小时候自己做花灯是最开心的。”毓璜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正中说。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家里都没钱买花灯,小孩子们白天都自己动手做,天黑了就可以拿着自己做好的花灯出门问好。“在胡萝卜中间挖一个窟窿,倒上豆油,再将棉花线放在豆油里点燃。”刘正中介绍,如果家里经济条件稍微好点,可以到商店买花灯。“这个花灯也很简单,在小玻璃片上放上蜡烛点燃,可是一般家庭是不会买的。”刘正中说。孩子们吃了晚饭,穿着过年的新衣服拿着做好的花灯便高高兴兴出门了,有的孩子双手抱着自己的萝卜花灯,有的用木棍挑着买来的玻璃花灯,在家门口比较谁的花灯是最漂亮的。除了自己做花灯外,还可到祠堂看花灯。所城里的张家祠堂和刘家祠堂在元宵节这天,必定要张灯结彩。这一天,不管是本族人还是非本族人,都可以进祠堂观灯。“祠堂里的花灯就很漂亮了,灯身是用玻璃做成,里面点着蜡烛,外面用木头支撑,花灯侧面还画着神话传说和戏曲人物,下面还有红穗头。”刘正中说。
正月十五离祠堂近的人家都会去看花灯,借此机会相互问好,拉近朋友间的关系。“这种集体活动当时只在大庙有,不像现在的花灯每件都是艺术品,还会转圈眨眼。”刘正中告诉记者。看完花灯已经到了夜里八九点钟,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吃元宵。元宵大多都是自己做,“买来糯米做面,把花生米碾碎了撒上红糖做馅料。虽然是土方法,吃上去却香得很。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吃夜宵\’啊!”刘正中笑言。
家家都有看灯习俗
家住芝罘区的刘老师今年88岁,回想起儿时元宵节记忆最深的就是拱灯、西瓜灯。“傍晚五点多就拿着买来的西瓜灯出门了,跟小伙伴结伴看花灯,到了晚上八九点钟回家,热腾腾的汤圆就煮好了。”刘老师介绍,当时的福建会馆和潮州会馆也是元宵节人们游玩的场所,福建会馆每到元宵节这天,除了观灯外,还会有节目表演,市民可免费观看。位于老市府礼堂对面的潮州会馆里,也很热闹,有耍大头的、跑旱船的、扭秧歌的,不过跟现在比,文艺节目有点简单。元宵节不仅制灯,而且很多家庭还把制作的萝卜灯,送到每个房间点燃照亮,是因为在古人看来,元宵节的灯光是“吉祥之光”,能够镇妖、辟邪、治百病,图的是新的一年吉祥如意,干工作的有好前程,正上学的能金榜提名,经商的能日进斗金,总之是图吉利、吉祥和平安。据刘老师回忆,正月十五,烟台周边县市区家家户户都有“上灯”的习俗,灯是用青萝卜、胡萝卜做成的,民间俗称“割(gā)灯”。“如今,对于元宵节的来历,许多人都不大了解,尤其是一些年轻人很少了解。元宵节中,元是起始的意思,宵是夜晚,元宵节就是新年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同时,它表达古人对新年开始的一种美好期盼和愿景。所以,如何让人们重新认识传统习俗,亲自动手去做一些萝卜灯等或与元宵节有关的东西,对于传统民俗的延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刘正中说。
YMG记者赵玲建摄影报道
昨日上午,在招远市蚕庄镇灵山盛家村盛淑英老人家中,老人正忙着“割灯”,一个普通的萝卜经过老人的加工变成一个萝卜灯。当记者问及“割灯”的整个流程,老人说,首先应选好各种萝卜,用刀削好尺寸,再用刀、剪等器具将萝卜心处挖出洞做灯碗。然后,将苫草杆缠上黄表纸或棉花做灯芯,插进灯碗。然后,把蜡烛化开,兑些许豆油或花生油,用混合油趁热灌满灯碗。据说,苫草秸秆中空,燃烧时易熔成小球,状似粮食粒,人们为求吉利,见状便念叨几句:看来今年粮食要丰收了。招远市各村过元宵节有燃灯的习俗,老辈儿都叫“割灯”。关于割灯,老百姓中有“割三不割四”一说。意思是说,割灯要赶在正月十三这天完成,正月十四后就不能割灯了,为的是早散发掉萝卜内水分,避免灯油燃烧时迸溅。随着时代的发展,元宵节割灯文化在大多数年轻人心目中已逐渐疏远,越来越多的人为图省事,大都购买一些小蜡烛代替,但在上了年纪人的心目中,仍传承着这种传统的“割灯”形式,手巧的还用萝卜制成“老鼠”灯,以博得儿孙高兴,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
□链接
中国元宵节传统习俗
1.元宵节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已久的习俗,元宵即“汤圆”,它的做法、成分、风味各异,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俗语有句话叫和气生财。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团圆对于一个完整的家庭来讲是多么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节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2.元宵节耍龙灯
龙是中华的图腾,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正月十五舞龙灯,载歌载舞的喜气氛围,流传于很多的地方。3.元宵节舞狮子
舞狮,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子”,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狮子在中国人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4.元宵节猜灯谜
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趣味,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5.元宵节踩高跷
高跷会一般是由群众自发串连组织起来的。正月十一、十二开始踩街,寓意告知人们在众多的民间花会中,今年挂个号。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正月十八方告结束。6.元宵节祭门、祭户
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7.元宵节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8.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每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真实地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9.逐鼠
逐鼠在农历的正月十五举行。养蚕的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
新闻推荐
6岁娃迷路,警察问不出一个字, 叫啥名?家住哪?买来糖果也没用,这警惕性,杠杠滴
3月10日,一个小男孩趁大人不备溜到外面玩,不小心迷路了,幸亏好心人及时发现报警,招远公安局民警一路追寻将孩子送到了母亲身边。YMG记者张韬通讯员张国忠...
招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招远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