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的养老金又涨了315.22元。”今年78岁的陈淑英告诉记者,自己退休18年来,养老金涨了10多次,现在每月能拿到2445.75元,是原来养老金的6倍多。
与陈淑英老人一样,今年,烟台市共为39万企业退休及相关人员调整提高了基本养老金,这是2005年以来烟台市连续第9次为企业退休人员调整养老待遇。
不仅仅是城市,农村的养老保险也全面开展。
对于招远市辛庄镇农民刘春梅来说,养儿防老不再是唯一的依靠。今年1月1日,刚满60周岁的刘春梅领到了一张写着自己名字的存折,里面存了近500元,这是她领到的第一份养老金。
“以前总羡慕城里人老了有退休金,现在咱也有了。”60岁的刘春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平时儿女每月都要贴补老两口300元钱,按此标准到她80岁时,儿女需要贴补72000元;如果参加当地的“新农保”,她只要累计缴纳5万多元,就能每月至少领取400多元,直到身故。“如今,加上政府给予的65元基础养老金,我每个月近500元的生活费,在农村,这笔钱足够我养老了。”刘春梅高兴地说。
今年以来,烟台市将转调发展与惠民富民统一起来,加大“为民服务实事工程”实施力度,真正实现了群众收入与经济发展速度同步增长、生活水平与发展质量的同步提高。全市启动实施城镇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出台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企业职工养老基金调剂、城镇居民普通门诊、工伤康复等政策文件,促进了社保体系健康运行。2013年,烟台市为200多万人支付各项待遇177亿元,同比增长12%。管理服务不断优化。组建成立了市社保服务中心,各项业务实现一体化经办。大力推进政事分开,规范理顺了退休审批、统筹病种认定等多项业务流程。拉网检查了全市1600个定点医院、药店。7家医院纳入全省医保联网结算。工伤保险长期待遇实现社会化发放。开展了居民养老保险基金专项检查,完成了医保基金审计任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保障了基金安全。
新闻推荐
首家爱心企业捐来第一批年货, “烟台好人”组团给刘盛兰老人送新衣
本报讯(YMG记者刘晓阳通讯员于盛学摄影报道)昨日,本报和市慈善总会联合举办的“2013—2014年度温暖烟台”大型公益活动,邀请爱心企业、市民,为困难群体送上一份爱心...
招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招远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