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G记者曲彩云通讯员位学涛摄影报道
他的工作有“高度”,也有危险,常常在空中一待就是好几个小时,最长的时候一天一夜没着过地,吃饭都是吊上去的;即便春节假期很长,能有一个月,但一年中他还是大多待在工地上……他就是烟建集团旗下子公司———安泰公司塔吊司机王志学,烟台栖霞观里镇新安村人,今年45岁,曾荣获2019年烟台市职业技能吊装大赛第一名。
农村娃进烟建,珍惜机会苦练本领
1991年,初中毕业的王志学适逢烟建集团到栖霞招工,他从此成为一名建筑工人。最初,他给瓦工当小工,在工地上搬砖、运砂浆、砸石头、运输各种建筑器材。那段时间,王志学住的是工地上临时搭建的简易工棚,基本每天都是五点多起床,洗漱收拾,五点半多吃早饭,六点骑自行车到工地。忙起来也有通宵夜班的时候,最累的是混凝土打到地上等待凝固那段时间,因为要压光、提浆,混凝土才能不毛糙,而且有亮光,所以需要一整夜不停地用抹子提浆,累到手腕疼得提不动抹子,手掌也起了泡,结了一层一层老茧。累不累?累!苦不苦?苦!但王志学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打小就帮着父母拔草、浇地、锄地干农活,有干活的底子,这样的辛苦,他能坚持。
发电厂工地是王志学加入烟建集团后的第一个工地,“住在现在的只楚立交桥那里,那会儿还没有桥,骑车到工地很快。”现在路过发电厂,王志学还能想起在那里的点点滴滴,刚开始工作的时光,总是有着很多美好的回忆。
后来,王志学开始学习大工,每次为大工准备好材料,他就拿起工具练习,基础、砌砖、手法,这些都是王志学在当小工时默默观察记下的,“看老师傅怎么干,照着模仿,还去书店买专业的图书学习。”后来有老师带着,也参加了技工比赛,考取了瓦工技术等级,王志学慢慢成长起来。
学习塔吊,是他勤奋好学带来的必然
学习塔吊驾驶,用王志学的话来说是缘于一次偶然的机会,但实际上一切我们认为是巧合的偶然都是平时日积月累沉淀下来的必然。王志学学习塔吊,就是他勤奋好学带来的必然。
有一次,工地瓦工活少,师傅安排王志学上塔吊给司机送工具,上到了塔吊上,工地也没有其他活儿,他就坐在司机旁边看怎么操作。从这以后,王志学动了学习塔吊的心思,晚上不加班的时候,就爬到塔吊上和司机作伴,“就这样人家干我看,看得长了慢慢就会了。”机灵的王志学如他的名字一样志向高远、勤奋好学,很快就掌握了起钩、转臂、拉跑车的操作要领,但是没有证不能作业。1997年11月份,单位给他报了名,参加了塔吊操作培训,1998年拿到塔吊驾驶证,这次培训不止让他的操作技能更加熟练,理论知识上也丰富了。
有了塔吊驾驶证,王志学就跟着老师傅开始实际操作,在忙完瓦工的本职之余,给休班的塔吊驾驶员代班。2000年底,王志学开始专职从事塔吊驾驶工作。
高空起舞,仔细认真慎之又慎
塔吊司机的工作地点复杂多变,悬崖、山谷、棚户区、高楼大厦之间……工作内容千变万化,小到吊石板和小零件,大到高铁、水利建设,因此高空作业的塔吊驾驶员不止需要胆大心细、慎之又慎,还得有敏锐的应变能力。有一次,王志学驾驶的塔吊落钩后,下面的吊运人员将一根钢柱子的吊位弄反了,起吊后发现吊物不平衡,需要重新把钢柱放倒,结果钢柱还挂在吊钩上,重量又非常重,吊位不平衡的钢柱子忽然下沉,吊臂被重量压着迅速发生下倾,一触即发的危险时刻,王志学临危不乱、巧妙处置、化险为夷。“我们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时刻观察,提前干预,随时处理紧急情况。”
大风时,高空作业风险更大,“塔吊规定是六级风以上不能作业,但有时在特殊的地方,风力级别不大但对塔吊的影响却较大,塔吊就像在海浪中晃来晃去的小船,在塔吊驾驶室待一天,晚上下来睡觉时感觉床也在晃动。”而且风大让操作的难度加大,吊钩被风刮斜,上下偏离,不垂直,这时就得靠驾驶员根据吊钩的位置调整操作角度。
烟台海洋经济发展中心是烟台第二高楼,也是烟建集团承建的最高建筑,塔吊最高时升到200多米,王志学在五六十层房子的高度上照样游刃有余,这跟他平时的经验积累以及胆大心细、反应敏捷是分不开的。“驾驶塔吊属于高危行业,必须有责任心,高度专注,多观察,严格按照规程操作。”同事孙浩高度夸赞王志学的责任心和出众的能力,“不管在领导还是同事眼里,他都是出类拔萃的人。”
除了危险,驾驶塔吊还非常枯燥,陪伴他的只有高空中的风景,“混凝土浇灌需要塔吊配合一次性完成,打不完不能下班,有时抢工期,一干一天一夜不能下塔吊,饭都是吊上来的,上厕所也都是在塔吊上解决,无聊时只能和信号工用对讲机聊聊天解解闷。”
多年历练,在市职业技能吊装大赛夺冠
王志学驾驶塔吊不只是勤练苦练熟能生巧,他还结合力学知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掌握了很多窍门,比方平稳换速减小上下颤动的范围,让塔吊更稳当,“如果塔吊晃动厉害,落钩的时候容易压到扶钩人的脚,所以得把吊臂晃动控制在最小的范围。”起钩要稳,转臂要准,这是王志学驾驶塔吊遵循的原则。
另外,塔吊偶尔也会发生故障,哪怕是很小的问题,也得花时间等待专业人员前去排除故障,如果自己能掌握一些维修常识,小毛病就可以自己解决,能节省很多时间。王志学通过看书学习,加上自己的琢磨,很快就掌握了一些维修技能,可以解决一些掉线头、跳闸、断线之类的小毛病,节省了不少时间和成本。
塔吊司机常年出门在外,和家人聚少离多。老婆替外出的丈夫照顾一家老小,操持好家中的一切,孩子和爸爸相看两陌生……原本做小工、瓦工时,王志学回家的次数要略多一些,但是塔吊司机是特殊工种,人少,忙起来一个人顶两个人,只能有人替班或者打夜班第二天休息时回家一次。2001年到2002年之间,有一段时间操作人员紧张,没有人替班,虽然孩子刚出生不久,王志学也是半年多没捞着回家。后来,是父亲生病住院才请假回去一次,本来打算回家好好照顾照顾父亲,结果工期紧张,回家第二天就被项目经理电话喊了回来。“人家不干,耽误的是自己的活,我不干,耽误的是整个工地,我父亲也理解,催我回来。”2017年,王志学的父亲因病辞世,多年来一直靠在工地的塔吊上,没能好好照顾父亲成了王志学终生的遗憾,“父亲身体好时还从栖霞老家到工地来看我,后来十多年一直生病,都是靠着母亲、媳妇照顾,我回去的次数太少了。”
梅花香自苦寒来。今年8月份,烟台市职业技能吊装大赛上,王志学凭借高超的驾驶技能,在全烟台市60多位参赛者中拿到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考试的内容比较难,要将水箱吊起放到指定的位置,抵达指定位置有一段路是“转杆”,也就是杆内运行,两侧都是杆,中间的距离大约是1.5米,吊着水箱在两个杆之间走,不能碰到两侧的杆,吊运距离五六米,这个比赛考验的是驾驶人员的稳定性以及吊臂和小车的结合。“吊臂转动小车位置改变,需要结合得好才可以安全通过。再是这个比赛考眼力,需要俯视二三十米落差的物体,因为有落差有垂直度不容易看准,得靠平时积累的经验来判断。”结果,王志学的理论和实操都很出色,稳稳地荣获了一等奖。
如今,已经在烟建集团工作了近30年的王志学,参与建设的项目已经数不清了,“有时候到大工地能待一年多,有时候小工地一年能换两三个。”
王志学,一个农村娃,在烟建集团的舞台逐渐成长、成才,从事着高空“舞者”的工作,收获了行业的肯定,也为烟台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付出了心血和汗水。
新闻推荐
王丹前些天回老家,小车风驰电掣般行驶在宽阔平坦的烟栖线省道上,70里路程仅用了半个小时,60多年前妈妈领我坐车走烟栖公...
栖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栖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