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家庭,四十年风雨兼程,不忘初心无悔坚守,以小家带领大家,将穷山僻壤打造成绿水青山、瓜果飘香、民富安宁的“世外桃源”;有这样一个家庭,孝老爱亲,家庭和睦,书写着平凡生活中的人间大爱;有这样一个家庭,无悔奉献,忠贞信念,引领全村百姓发家致富。这个家庭就是栖霞市亭口镇复兴村的马玉军、王荣花文明家庭。一对孝顺的好夫妻今年已过六旬的马玉军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庄户汉子,父亲马振芳已有95岁高龄,母亲也已89岁。如今,在复兴村只要说起马玉军和妻子王荣花,没有一个不竖大拇指称赞的。“俺村的马玉军和他媳妇王荣花真是好样的,不仅把自己的父母照顾的无微不至,马玉军的岳母患脑血栓不能动弹都是他和妻子一手伺候送走的,真的特别不容易”,村民杨永华告诉记者。
家庭的幸福和睦,离不开亲情陪伴,孝道传承。今年10月,老父亲因肺积水高烧不退住院,马玉军日夜陪伴在老父亲病床前,伺候父亲的饮食起居,妻子则在家中照顾89岁的婆婆。老父亲因年岁已高,患有哮喘加上肺积水咳嗽的非常厉害,马玉军经常整夜不睡看护老父亲。父亲住院的日子正是家中苹果采摘收获的季节,为了不耽误家中农活,妻子王荣花一肩挑起重担,白天地里下苹果,晚上伺候老婆婆,让丈夫马玉军可以安心在医院照顾生病的父亲。
马玉军不仅是个好儿子,更是一个好女婿。2007年,马玉军岳母因脑血栓整个左半边的身子都不能正常活动,为了照顾85岁瘫痪在床的岳母,马玉军和妻子将老人接到自己的家中。“真的很感动,俺老母亲瘫痪在床的那段时间真的是多亏了玉军的精心照顾,母亲身子重,每天他都定点定时给母亲翻身按摩,擦拭身体,喂母亲吃饭,给她端屎接尿……直到2012年老母亲因突发脑梗去世,5年多来母亲从未因身体行动不便而生过褥疮”,妻子王荣花满眼泪水回忆说。一对致富的带头人马玉军是家庭的顶梁柱,更是复兴村的当家人、主心骨。从1977年的柳夼庄生产大队的队长到1992年复兴村党支部书记,马玉军从未停止带领全村百姓发家致富的脚步。以前的复兴村是一条土路跑满疃,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崎岖坑洼的山路让全村百姓苦不堪言。为扫除阻挡百姓安居致富路上的绊脚石,在妻子王荣花的大力支持下,马玉军亲自带领全村百姓修路,自己带头捐钱集资修路。如今,全村16000平方米的村路实现全部硬化,就连进山山路都实现了全硬化。
路修好了,马玉军和王荣花又把目光转向了如何带领百姓发家致富。由于复兴村多山峦梯田的特殊地理环境,特别适合大樱桃种植,马玉军和王荣花想到了发展大樱桃种植。当年他俩就带头引进种植70多棵大樱桃,盛果期时收入达2万多元。如今的复兴村家家种樱桃,户户有苹果,人均每年收入2万6千元左右,成为名副其实的小康村。
为发展村集体经济,马玉军通过充分利用村集体土地、引进外来企业入村发展等措施,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有力破解了村集体收入薄弱难题。同时,马玉军动员全村百姓义务出工大力改善生产条件,高标准完成了覆盖全村果园的喷灌工程,实现了全村水肥一体化灌溉,村民可以在家遥控指挥施肥灌溉,节省种植成本;实现了田家水库3级调水为复兴村所用;在全村安装了自来水,让群众喝上放心水,降低群众生活成本,通过增加群众收入,减少群众支出,真正让群众富起来。一对村民眼中的大好人在马玉军和妻子的眼里,全村的老百姓就是自己的家中的亲人。无论哪家村民有个急事、难事,找马玉军家帮忙,无论是大雨滂沱还是风雪漫天,马玉军和王荣花总能第一时间赶过去,全身心地为百姓着想。心里装着百姓,百姓心里挂念着乡村,整个复兴村处处充满着血浓于水的乡愁与亲情。
村民们生活好了,腰包鼓起来了,精神文化生活更要跟得上。为了丰富百姓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马玉军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富民强村的引领工程,更以文明乡村建设为契机,狠抓村民的思想道德教育、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开设道德讲堂、善行义举四德榜上墙,村民的文明素质日渐高涨,乡村文明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复兴村340多平方米的村委文化大院一到了晚上,便成热闹了起来,成群结对的村民来到这里,跳广场舞、扭秧歌、打太极拳,成了全村百姓自娱自乐的文化“大本营”。每年在全村还开展“好邻居”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倡导和打造孝老爱亲、互助互爱、明礼诚信、和睦邻里的家庭美德及新型邻里关系,大大提升了村民的文化素质,复兴村先后被栖霞市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生态型文明村”“小康示范村”“文明村”等荣誉称号。YMG记者通讯员栾海超王阿勇摄影报道马玉军(右一)正在带领村民修整果园地堰
新闻推荐
石济高铁开通运营,济南至石家庄将实现2小时通达。(□CFP供图)济南东南二环延长线项目建成通车后,济南东部、南部出入口被彻底打通。(□记者王世翔报道)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刚刚...
栖霞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栖霞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