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城市空间是城市各项功能的载体,也是布局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改革开放40年,从滨海“小城”拓展而来的烟台,通过统筹空间、城乡、交通三大要素,构建起由一个核心岸段、两个外围岸段、多个特色组团组成的“串珠状”城市发展框架。回望历史,烟台在传承与创新的城市空间规划中,融载下不同历史节点的格局与体量。高效、便捷、宜业、宜游、宜居,这些关键词都嵌入每一片“城市瓦片”,让新时代的烟台更生态、更都市、更魅力。
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龙头。自1983年烟台撤区建市之后,先后经历了多次重大行政区划及发展规划的调整。1987年威海划出烟台,1988年除长岛外全部县市区开放,1994年增设莱山区,2010年高新区归入“国家队”……烟台市坚持“超前规划、科学指导、优质服务”的原则,不断完善城市布局,科学审慎地适当提高建设项目容积率和建设大体量建筑,实现了城镇空间布局的优化和城市化的健康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着眼烟台,这种“区域协调”落实在城中及城周的定位、布局、改变之中。当前,以东部“牟平区———蓬莱市岸带”为核心岸段,正放大自然与人文带来的资源优势,强势崛起;西部“龙口市———莱州市岸段”则以生态保护为重点,培育龙口临港产业组团、三山岛组团和莱州综合服务组团的特色“团队”;南部“海阳市———莱阳市岸段”突出旅游资源共享。各区域依据主体功能定位发展,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推动各区域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和转换增长动力,进而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历史维度拉伸地域广度。“由点至面”让区域联动的路网,在提高城市空间资源配置效率上显得格外重要,推动起烟台对内对外的区域互动、城乡联动、陆海统筹。从交通末端到枢纽城市,路通万里,拓展出烟台新空间,悄然改变人们的生活。路网纵横织就“经济输送带”,使得烟台的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黄金加工、食品加工等产业迅速崛起,改变了烟台城市发展格局,成为拉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
每一片城市片瓦,都记载着一个城市故事。从“老烟台”到“宜居宜业宜游”之城,烟台与改革开放同行,正步履铿锵地向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迈进。
新闻推荐
晨报讯(YMG记者刘晓阳摄影报道)13日上午,在蓬莱市强沟村村碑处一片欢呼声,落入水中已经一夜的轿车,被晚报义工中心蓬莱八...
蓬莱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蓬莱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