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新闻 龙口新闻 莱阳新闻 莱州新闻 蓬莱新闻 招远新闻 栖霞新闻 海阳新闻 长岛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烟台市 > 蓬莱新闻 > 正文

锔瓷匠:惜物惜福的修复艺术

来源:烟台日报 2016-10-01 17:04   https://www.yybnet.net/

中国有句古话,叫“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这说的是一门古老的民间手艺———“锔瓷”,就是把打碎的瓷器,用像订书钉一样的金属“锔子”,再修复起来的技术,在宋朝名画《清明上河图》里,就可以看到街边“锔瓷”的场景。一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仍然能看到挑着一副担子,走街串巷的“锔瓷匠”,然而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把打碎的碗再修复起来的人现在几乎没有了,“锔瓷”这门传统老手艺也就几乎绝迹了。

日前,这项濒临失传的老手艺重新在蓬莱被发现,并很快评为了蓬莱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过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位继承这门非遗的王昌明竟然是一位90后的大学生。

【真辛苦】火炉、钉子扁担挑

“太阳一出红似火,天下的锢炉就属我。挑起担子走四方,锔天锔地锔牌坊。胡黍壳子带谷糠,锔个尿盆子也不漏汤……”唱着古老的诙谐小调,背着姥爷当年的锔瓷担子,一个带着眼镜、身材偏瘦的年轻人走在蓬莱的街头。担子上有个精致的小铜锣,随着走路扁担的摇晃,发出悦耳的“铛铛声……”,很快就吸引了一大群人的围观。“这是什么东西?”也许东西太古老了,很多已经四十不惑的70后,也对这套行头充满了疑惑。还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给出了答案。“这是锔瓷,过去锔瓷匠们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就是靠这个动静儿招揽生意。”人群中有些羞涩的年轻人正是王昌明,今年25岁,他这个手艺,是跟姥爷学的。医科大学毕业后,王昌明没有选择当医生,而是踏踏实实在姥爷身边学习,然后把锔瓷当成了主业,这图的就是兴趣两个字。如今,王昌明背着的锔瓷担子就是姥爷当年用过的老古董———

这是两个带有提梁的棕色木箱,每个箱体的大小约为长40厘米、宽20厘米、高50厘米,提梁高度约20厘米。虽说箱子不大,但功能齐全。两个箱体都由数个小抽屉和暗盒组成,里面装的、外面挂的,都是各种锔瓷用具和材料,从弓子、钻把、钳子、锤子,到金刚钻、白灰粉、锔钉和顶帽,大小家什一应俱全,且放置有序毫不杂乱。此外,其中一个箱子的下方还配有烧火煅制锔钉时用的风箱。

记者试图挑起担子试试,好家伙!真沉,足有五六十斤的重量。“这还是我最大化减负后重量,用不着的东西都没装。”王昌明告诉记者,当年的锔瓷匠是个手艺活,但也是个苦力活,经常出远门,衣食住行全压在一条扁担上,工具、粮食、煤块……加起来往往达到100多斤。王昌明告诉记者,早些年,人们的生活还很拮据,一只碗就是一斤白面的价钱,要是换成玉米面也够一家人吃上一天了,所以碗在那个年代还是很金贵的。不小心打碎了,将碎片仔细收好,仔细听着门外的动静,一旦听到街上那熟悉而亲切的“锔盆、锔碗、锔大缸……”的吆喝声,就到街口喊一声:“锔盆的……”姥爷就挑着担子来到门前,一番忙碌之后,碎碗也就起死回生了。后来这个老行当慢慢开始变得萧条,但锔瓷工具箱却一直保留了下来,是那个特殊年代最珍贵的纪念。

【真功夫】手感误差精确0.1毫米

虽然很多年过去了,但今天锔瓷的手艺仍然继承了最古老的办法,就连王昌明的所有工具还是当年姥爷留下“老古董”。只见他将担子放下,拿出小马扎,坐在两个工具箱之间,左手边连风箱生炉子,右手边则拿出各种工具。最后,王昌明还将扁担横跨在中间,“这是老祖宗留下的规矩”,“决不允许人跨过扁担,其实就是为了保护户外复杂的工作环境,毕竟锔瓷是个细活”。“首先是复原,这步很关键,理论上只要不是粉碎,都可以复原。”说着,王昌明熟练地将破碎成几块的瓷碟拼起来,然后用绳子缠绕几圈,将瓷碟紧紧的固定好,并用小锤子轻轻地敲一敲。他说,“用力一定要均匀,要严丝合缝,否则锔起来就容易变形。”

接着就是打眼下钉,王昌明拿出一把小金刚钻,介绍说,“古时候常说的没有金刚钻,别拦瓷器活,其实就是这个工具。”之后,王昌明拿出弓形的工具,在金刚钻上缠绕一圈,钻头对准瓷器裂缝的两侧,左右拉动,就钻出了一排小孔。然后再把做好的铜锔子一个一个插进小孔,用小锤子把锔子轻轻敲进去固定好。“钻孔是个关键,浅了铜钉子把不住,深了容易漏,最好的位置就瓷器的厚度的一半。”王昌明告诉记者,眼的大小、排列以及钻孔的深浅都有严格的讲究,比如瓷碟或紫砂壶,厚度一般比较薄,有的甚至只有1毫米。在这种情况下,钻孔的深度就要控制在0.7———0.8毫米之间,这个深度完全靠锔匠的手感,是经年累月练出来的经验。

【真性情】5块钱一锔钉钻研“修复美”

在王昌明心里,锔瓷承载的不仅是一门传统手艺,更是中国人勤俭节约、惜物惜福的优良传统。虽然前些年,由于现代化制瓷业的快速发展,使得锔活手艺无活可做,但随着眼下文玩市场的火热,这项传统技艺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现在每逢周末,王昌明就会来到蓬莱东莱文化街,这里汇集了不少热衷于古瓷、紫砂的收藏者,其中很多就需要锔瓷这门老手艺。前几天,有人送来一把打碎的紫砂壶,王昌明用半天时间修好,倒上茶后滴水不漏,顾客连连称赞。王昌明介绍说,锔匠根据器皿不同,破裂不同,位置不同,锔钉抓合张力的不同,而琢磨锔钉图案与钩角的合理位置,使锔好器皿上的锔钉不仅不多余,反而使它增添韵味。可以说,每件瓷器锔活都是独一无二的世间珍品。现在,当锔瓷匠的收入并不高。王昌明的收费方式也完全继承了当年姥爷的计费标准———“按钉数算钱”。“起价5块钱一个锔钉,瓷器碎裂的程度严重,钉子数量自然越多,价格也高一些。”王昌明还搞出了新花样,让锔子在器物上成为装饰,手工制作成蝴蝶、花朵等图案,与器物融为一体的时候,看起来别有一番韵味。“在不同器物上修饰不同的锔子,完全就是一种艺术再创作的过程,巧妙运用冲线或残缺,能出大场面。”

“每次看到客人高高兴兴地把锔补好的瓷器带回家,我心里十分高兴。”如今,王昌明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把这门传统的老手艺继续发扬光大,传承下去。“我才刚刚起步,并不看重赚钱与否,更在乎这是我们家流传下的老手艺,既然到了我这,我就希望把它做好,给别人带来失而复得的快乐。”YMG记者邵壮通讯员韩乃栋王金鹏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全市检察机关吸收社会力量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志愿者助力“检察护蕾”

本报讯(YMG记者苗春雷通讯员常洪波)市检察院近年来广泛吸收退休老干部、驻烟高校大学生以及检察干警组建的未成年人保护志愿者队伍,确保未成年...

蓬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蓬莱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锔瓷匠:惜物惜福的修复艺术)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