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英
我这一生,在烟台生活的时间最长,算起来有30多年了,自己已经默认为是烟台人,正所谓“久居烟台成故乡”。2018年开始,我过上了旅居杭州带孙子的生活。但是人在杭州,心却在烟台,对烟台的深切思念使得我寝食难安。
回想起在烟台的生活,自从1992年8月28日《烟台晚报》创刊以来,我一直喜欢每天阅读《烟台晚报》,这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读《烟台晚报》,可以了解烟台的城市发展和方方面面的新闻,目睹烟台一步一步成长为现代化城市的变化。来到杭州以后,为了聊解思乡之苦,我试图通过网络阅读《烟台晚报》,可是老眼昏花,网络上看不舒服,为此我非常烦恼。
后来,我在烟台文友群里面认识了李秀丽老师。经了解得知,她退休前是烟台日报社的员工。于是,我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跟李秀丽老师聊天,问能否帮助我订一份《烟台晚报》。我请求李老师帮我在烟台本地订阅,一个月的晚报攒在一起,给我发快递寄到杭州来。这件事对于李老师的确是额外的负担,但是她爽快地答应了,还说看了我写烟台的散文,体会到我的思念烟台之情。
得到这个答复,我感动得一夜未眠。李老师也很激动,给我发来了烟台海边的风景照片,甚至还有我居住过的奇山小区的照片。我赶紧保存起来,心理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就这样,我可以在杭州看见纸质版的《烟台晚报》了!
读《烟台晚报》,我最喜欢看的是“文学角”“烟台街”“读书”等栏目。读得多了,我就试着提起笔来写点稿子,结果还真的发表了两篇,心中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儿子见我一边读报纸一边掉眼泪,问:“老妈,你是高兴的还是伤感的啊?”我说:“儿子,你也许难以理解老妈对烟台的一片情深,烟台是我的第二故乡,故土难离啊。”
是啊,烟台对于我就是故乡,《烟台晚报》就是家乡的声音。我喜欢那些烟台故事、喜欢烟台的美食、喜欢烟台的风土人情、喜欢烟台的一草一木……这一切,都能从晚报上看到。“烟台街”和“文学角”的文章,每篇都有滋有味,素材有滋有味,情感有滋有味,生活哲理有滋有味,以至于我在千里之外的杭州,似乎都能闻到烟台海风的海腥味,听见烟台的海涛声……
每到月末,我就期盼着李老师发来的快递。收到快递打开,晚报的油墨香味儿对于我就好像是久旱逢甘露一样,让我感到内心舒坦。有时候我捧读《烟台晚报》,看得废寝忘食,如同贪玩的孩童看动画片一样。
2022年开始的时候,我又订阅了全年的《烟台晚报》,还是请李秀丽老师给我快递到杭州。我真希望有一天,在杭州邮局能够订阅到故乡的《烟台晚报》!
新闻推荐
福山公路中心清洋街道区交通运输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区环卫中心随着一股冷空气来袭,1月12日夜间一场大雪悄然而至,雪在装饰...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