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逐梦前行的2021年,福山民政系统坚持把传承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与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融会贯通、融入实践,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聚心聚力“弱有所扶”“老有颐养”“逝有所安”“共享善治”,全面开创新时代福山民政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兜底保障更牢更精准
救助力度再提升。2021年,我区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866元、667元,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费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213元、934元,城乡特困人员照料护理标准:一档(全护理)提高到每人每月701元,二档(半护理)提高到每人每月350 元,三档(全自理)提高到每人每月211元。社会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基本生活费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650元,重点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费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452元。
救助机制再优化。将社会救助审批权限全面下放各镇(街道),进一步优化社会救助申请、审核、审批程序,压减审批环节,再造工作流程,提高社会救助时效性、便捷性、精准性。成立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镇(街)全面建立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综合服务平台。
落实免申即享。自2020年10月份起,施行经济困难老年人生活补贴免申即享政策,不再需要群众提出申请,由民政部门依据低保发放名单,即对当月内满60、80、90周岁低保老年人直接核实认定,每人每月发放80元、100元、200元生活补贴,与当月低保金同步发放。
救助服务再创新。探索“物质+服务”救助新机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通过社会化参与,有效解决困难群众差异化、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福山区连续2年被确定为“山东省社会救助制度创新试点单位”,福山社会救助工作连续2年被评为“全省社会救助领域优秀实践案例”。
2021年,我区被确定为“特困人员监护”省级试点。聚焦全面落实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特困人员监管监护责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第三方机构履行照料服务职责,实现居家安全智能高效守护,提升独居居家生活安全保障。
特殊群体关爱保护不断加强。加强未成年人关爱保护。设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配齐配强镇(街)儿童督导员、村(居)儿童主任。救助社会散居孤儿11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29名、重点困境儿童1名、受艾滋病影响儿童6名。
试点开展重度残疾人照护工作。成立贫困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站,设置托养床位776张。服务对象为低保中、重度残疾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第三方机构履行照料服务职责,提供居家上门及康复服务。
全面开展残疾人两项补贴资格认定申请“跨省通办”。将办理流程中的申请提交和受理环节实现“跨省通办”(也包括省内跨市通办、跨县通办、跨乡镇街道通办),进一步便利残疾人异地办事,提升残疾人获得感。
养老服务供给更多更均等
机构养老提质增效。聚焦高龄及失能失智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刚性需求,建成1处以失能特困人员专业照护为主的区级机构,建立失智老年人防走失关爱机制,向具备行动能力的257名失智老人发放防走失手环。培育发展养老机构4家,增加床位8735张,其中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55%。福山区《探索养老机构公建民营新模式》被山东省民政厅确定为2021年度全省养老服务领域创新典型案例。
社区养老不断发展。建成社区养老服务综合服务中心4处、在建2处,建成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45处、农村幸福院66处,实现了养老服务设施镇(街)全覆盖。民政部、省民政厅发文推广福山区支部引领村级养老服务模式。
建成运营市民社区食堂7处。面向老年人推出“588”套餐系列,日均开展服务280人次,将社区内60周岁以上低保、特困群众和残疾人以及70周岁以上老年人纳入优惠范围,收费标准不高于市场价格70%,并为失能老年人提供免费送餐服务,着力解决社区老年人特别是高龄、独居、空巢、失能等老年群体“吃饭难”问题。
居家养老渐入佳境。以福惠社区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搭建全省首家5G技术支撑的“居家养老智慧服务平台”,全面推开“线下+线上”养老服务。加快全国第二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建设任务,对全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家庭开展适老化改造工作,累计完成900余户安装任务。
养老政策不断完善。全面建立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四同步”机制和统一登记管理制度,制定《福山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清查整治专项行动方案》,出台《福山区城镇住宅小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规划、建设、移交与管理工作办法》,增加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供给,做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建设、移交与管理工作,为老年人提供优质便捷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
人才支撑不断强化。积极开展养老服务人才培训提升行动,累计培训养老护理员300名、专兼职老年社会工作者40名。
基层社会治理更实更多元
突出群众主体自治。依法组织筹备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坚决扛起“两委”换届民政担当,严格落实换届选举要求,严格换届程序,确保公平公正不动摇、履行程序不走样、遵循步骤不减少、执行法规不变通,高标准、高质量如期完成326个村、42个城市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并推选产生村民代表、村民小组长、村务监督委员会等配套组织,制定村规民约,为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组织基础。
强化社区功能善治。认真开展省级城乡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区建设,全区42个城市社区实现了由“只进一扇门”到“只去一个窗”的服务跨越,社区工作者由“专岗专能”到“全科全能”转变,显著提升社区服务效率和群众满意度。
城市社区网格化建设深入推进。公开招聘社区工作者35名,配合区委政法委重新招聘社区网格员,进一步落实社区工作者“三岗十八级”工资改革,工资待遇纳入区财政预算。我区被评为区级全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福惠社区、万科社区被评为社区级全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
大力推进志愿服务专业化发展。积极推广使用“中国志愿服务网”,持续提升志愿服务信息化、规范化水平。大力弘扬慈善精神,积极组织慈善义工队伍,常态化开展4大类志愿服务活动40余场,奉献服务累计1500余小时,有效促进志愿服务社会化、专业化,助力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美誉度。
专项社会事务更好更规范
全面实施新的惠民殡葬政策。在原来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对象等7类人员实行基本殡葬费减免基础上,扩大到全区城乡居民,以及在区殡仪馆火化的驻福大中专院校非福山户籍学生、福利机构抚养的儿童等7类人员,减免最高标准为1550元。
加快推进全区公墓规划编制。结合人口数量、人口死亡率等情况,对全区公墓建设进行规划,形成全区公益性公墓规划编制图,共编制区级公益性公墓1处、镇级13处、村级4处。
加快出山公墓运营。加快推进出山公墓运营,批准墓位价格,制定启动方案,明确2处安葬区、1048座双穴墓位为城区散坟搬迁安葬专区。
殡葬服务管理规范有序。开展殡葬业价格秩序、公益性安葬设施建设经营专项整治行动,持续推进节地生态安葬,大力推行网络祭扫,实行殡仪馆“一站式”免费结算服务,实现“身后事最多跑一次”,努力实现逝有所安目标。
扎实推进婚姻登记“跨省通办”。有效服务流动人口,满足群众婚姻登记就近化、便利化需求,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实现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创新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进一步推进婚俗改革,鼓励婚姻登记当事人邀请亲朋好友共同见证登记仪式,组织集体婚礼,增强结婚登记“仪式感”,引导形成正确婚姻家庭观念。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新的一年、新的征程、新的希望。带着2021年的收获和感悟,叩响2022年的大门,福山民政正满怀信心,不断解放思想,不断拓展高质量现代民政事业的新境界,用心用情把群众的“表情包”作为工作“风向标”,让福山民政工作更有温度、更加出彩、更具活力、更富内涵、更为高效、更可持续。
YMG全媒体记者 姜晓 通讯员 常鲁滨 陈颖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本报讯(芝罘融媒记者高洁通讯员林萌辉)12日晚,大雪突降烟台,晚上9点,向阳街道迅速出动80余人次、铲车2辆、撒布机1台、融雪剂4...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