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杨秀萍
岁末年初,盘点这一年,烟台市民各有收获:“搬新房了”“路通了”“开公司了”“有民生综合保险了”。烟台这座城市也在“讲述”着属于自己的发展故事:朝阳所城历史文化街区搬迁改造项目进展顺利,打通断头路等民生工程如火如荼地进行;环渤海高铁和大莱龙铁路“两铁”、海港和空港“两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一个个看得见的变化,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汇聚成了一幅多彩斑斓的城市发展画卷。而这背后则是在面对疫情冲击、减税降费力度加大等因素叠加影响下,烟台市不遗余力抓财源建设、千方百计筹集资金,用财政高质量发展为城市发展保驾护航。
一组数据足以佐证——“十三五”期间,烟台市累计投入841亿元,支持烟台蓬莱国际机场、潍莱高铁、龙烟铁路等重点项目建设;民生支出连年只增不减,累计达到2883.9亿元,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6.6%。
“十三五”的五年,在持续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的情况下,烟台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15年的542.7亿元提高到2020年的610.1亿元,规模始终保持全省第三位,年均增长2.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从2015年的643.5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845.4亿元,年均增长5.6%。财政实力的稳步增强,为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政保障。
烟台市着眼长远发展,把减税降费作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激发经济发展活力最普惠、最有效的举措,无论财政收入下降多少、支出压力多大,都坚决将减税降费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用政府收入的“减法”换取企业效益的“加法”和市场活力的“乘法”。“十三五”时期,全市累计减税降费260多亿元,用减税降费的真金白银支持企业提振信心、轻装上阵。
烟台市还坚持多措并举、挖潜增收,千方百计夯实财政保障基础,打造覆盖面更广、协同更高效的协税护税平台,确保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果及时反映到财政增收上来。与此同时,转换土地开发模式,突破现有土地一级开发整理格局,大力引进央企带资进驻,高品质推进市区连片开发,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加大土地出让力度,土地价值得到进一步提升。2020年市级土地出让收入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比2019年增加94亿元,增长85%。
聚焦“以资生财”,烟台市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深入挖掘自然资源资产价值,会同自然资源部门推进矿业权出让收益管理工作,不断加强矿业权出让精细化管理。2020年全市实现矿业权出让收益10亿元,创历史新高,增加地方财力4亿元,拉动全市财政收入0.7个百分点。
面向“十四五”,烟台市还将正确处理好“取”和“予”的关系,一方面放眼长远算大账,敢于给政策、舍得给政策、善于给政策,拿出真金白银,打造政策高地,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将切实把高质量发展成果反映到财政增收上来,既培植财源“生财”,又加强征管“聚财”,做到增收与管理并重,实现税收应收尽收。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徐睿通讯员孟博摄影报道)春节贴春联,既是一种喜庆的表达,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日前,莱山区图书...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