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9日,烟台三中高中部从原来的芝罘区南大街130号搬迁至现黄务街道姜家疃,新校址由学校的“复光”教育理念而得名“芝罘区青年南路复光街1号”,这是对三中人教育理想和办学实践的社会认可与历史见证。
五年间,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立足教学改革,探索课程建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复光教育理念引领下,学生的全面发展得到关注,个性化学习和个性化成长成为常态,在各项活动和比赛中,学生都有上佳表现,逐步成长为最好的自己。课堂改革从1.0版“导学解疑”课堂到2.0版“双个性化”课堂再到现在的3.0版“互联网+深度学习”双个性化课堂,烟台三中的课堂已发生全新变化,师生幸福感,家长满意度,学校美誉度都在不断提高。
关注课堂改革激活课堂活力
从1.0版“导学解疑”课堂到2.0版“双个性化”课堂再到现在的3.0版“互联网+深度学习”双个性化课堂,课堂教学改革一步步纵深推进,构建了信息技术支撑下的课堂教学新范式,给课堂带来全新的面貌。
1、加强资源建设,促进资源共享
五年来,课程资源建设取得新的突破,课程发展也进一步推进教师的理念想法,学生的设想规划得以落地,给师生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益处。在打造课程共享平台的过程中,烟台三中始终秉持“创新”二字,着重在特色上下功夫,用创新求突破,系列校本教材《同步导学》突出这一特色。课程资源是基础,以教学平台为载体,以软工具为引领,实现课程资源共享,有效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激活了课堂活力,特别在今年的疫情期间,线上教学凸显出学校信息化教学和课程资源丰富的优势。
2、坚持晾课活动,打造活力课堂
晾课活动成为课程建设评价体系的重要指标,学校积极推进“互联网+深度学习”双个性化教学模式,从单一主导转向双向互动,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依托网络平台,实施精准教学,大大提升了学习效果,系统规范教学内容与资源、教学设计与方法、教学活动与评价、教学效果与影响等。在推选月度教师和校内优质课的同时,发挥课堂教学骨干的作用,推动学校课堂改革的进程。
3、丰富选修课程,拓展发展平台
树立面向应用的课程观和教学观,通过对已有课程的重构、再造与拓展,选修课程的丰富多彩为校本课程的构建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每年在高二开设40门左右的选修课,全员参与,自主选择,校外选修课程的多样化为学生打开更广阔的视野,学校优质的硬件设施和专用教室为选修课的开设提供了有力保障。使教学过程更具可视化,组织了选修课的展示活动,教学效果与影响更加深远。
4、重视综合实践,拓展教育空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让烟台三中的课程建设更加丰富,使德育课程一体化的实施得以落实,课程体系更具完整性和社会体验性。以应用为目标,构筑烟台三中教育课程体系的共同体,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变为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如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与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年来,在复光教育理念引领下,学生的全面发展得到关注,个性化学习和个性化成长成为常态,在各项活动和比赛中,学生都有上佳表现,逐步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五年来,学校教科研工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与发展的切实需要。
1、常规教研促教育教学能力提升
搬迁后,随着学校各项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常规教研管理工作得到加强,每学期的常规教研有规划有督导有评价。五年来不断完善常规教研的各项制度,确定了新教研流程,实现了专题化系统化的常规教研新局面,解决了以往随意性,碎片化的低效问题。研讨活动听评课活动更加规范,学科教研不断出现新亮点。常规教研活动中理论学习读书交流等规定动作,使老师们的理论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人人参与的硬性规定,活跃了老师的思维,增进了交流,形成了浓厚的教研氛围。常规教研坚持每日两检查,老师们能自觉遵守时间要求,包组领导认真负责反馈及时。老师们在常规教研活动中互相学习,资源共享,教育教学能力得到较大提升。
2、以研促教,提升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教科研年会,坚持与学校发展与教学改革紧密结合,通过举办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故事比赛,微课体系大赛,特色教研,校级观摩课,青年教师演讲比赛、辩论赛,教研论坛,读书会等多种形式,不断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领域加强引领。自学校搬迁以来,教科研的关注点越来越关注课堂,关注学生的学习,每年举办教科研年会,每年设立一个主题,达到了“每一次年会都是一次沉淀、一次成长、一次突破”的举办目标,使教育科研的氛围持续提升,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热情越来越大,影响力度越来越广泛,有效推进学校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的提升。
五年来,共有127位教师获市级以上优质课、优质课程资源奖,49位教师参加市级以上示范课及经验交流,课题研究24多项,市级以上优秀教学案例21项、教学成果奖11项。
3、五年来,语文、物理、历史、政治获评市级学科和课程基地
学科基地自2015年搬迁后及时启动建设,五年来,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在发展中不断完善。2016年,语文、物理基地获评烟台市学科示范基地;2017年,历史基地获评烟台市学科示范基地;2018年,语文、物理基地获评烟台市课程基地;2019年,政治基地获评烟台市学科示范基地和课程基地。
在不断加强硬件设施改造的同时,教研室致力于软功能的提升,使基地真正成为各学科组进行教育研究的学术空间,和学生的社团活动空间。同时,积极发挥基地校的引领作用,打造基地校协同教研平台,形成以校为本、校外联动、辐射区域的教研共同体,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近年来,语文、政治、历史等学科教学研究基地先后承办市级教学教研、“互联网+”工作坊线下研讨、专家授课研讨、讲座等活动。
4、对青年教师实行课程化培训、“诊断式”培养
新教师是学校最具活力的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未来力量,五年来,青年教师成长家园培养教师43名,“家园”致力于为学校培养优秀青年人才的发展目标,积极探索新教师培养机制,近年来,立足于学校“互联网+深度学习”双个性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适合新教师专业成长的生态场,青年教师成长迅速。
“课程”化培训。青年家园设置教育理论、学科教学、阅读与写作、心理健康四类课程。理论课程学习内容包括教育方针政策、新课程课改理论文章、著作等;学科教学学习主要由各学科的优秀教师进行授课指导;阅读与写作课程主要包括学员间读书交流和授课教师进行教育教学论文、随笔、课题研究的指导;心理课程主要由我校专业心理教师和有经验教师、学部主任为学员们进行心理方面的专业培训或交流,解决新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困惑。
“诊断式”培养。新教师入职后,青年教师在家园指导下进行三年规划,家园根据每位教师的发展规划、课堂教学表现和阶段性培养需求对每一位教师进行诊断评估,根据学员需求确定家园的常规课程和机动课程,特聘学校省市级名师、名班主任、优秀教师作为家园授课教师,每周二晚集中授课。学校领导常到家园进行指导、讲座,提升新教师的专业素养。每两个月一次圆桌式研讨,采取共性问题一起解决、个性问题单独解决的培训原则,促进教师快速成长。
五年来,青年教师获市级以上优质课、课程资源5项,参与研究市级优秀教学成果1项,参与研究省级课题1项;14位青年教师担任班主任,7人获得月度教师称号。
5、读书交流活动:拓展教师的教育生命
烟台三中一贯重视教师的阅读引领。通过常规教研组内读书分享、学科组全校分享、读书小组集体阅读、世界读书日共读、为每位教师赠送生日书的方式加强教师的专业阅读。
搬迁后,读书活动由原来规定数量检查笔记的做法,转变为读书交流分享活动,全部学科组前后进行了全校范围内的交流活动,交流活动既为老师们提供了展示的平台,也使得阅读的质量得到提升。
德育工作坚持 在传承中不断创新
学校搬迁之初,结合学生的调整适应期及学生生源的转变,德育工作坚持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发展,形成了符合学校特色的“复光德育”课程体系,取得了诸多成绩。
1、传承
将学校以往德育工作中的优秀经验进行继承、发扬,如“修身行动”主题教育、成人礼仪式、授奖大学、高三毕业典礼、经典诵读活动、校歌比赛、班级文化建设等,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打磨,使活动向纵深发展,并结合了新校区的空间条件和更好的校园环境,使各项活动的育人效果更强。
2、创新
学校搬迁新校区后,开展各项德育活动的空间场所更加充足,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更高,使德育工作的开展更加便利,如成人礼、五四青年节等充分利用校园广场融入快闪活动,使德育更加符合当代学生的心理需求;主题校会、德育专题讲座等更多利用转播技术实现全校同时收看学习,使德育的覆盖面更广;学校的宣传栏、班级文化墙等的建设,使校园文化建设更加深入人心,更好发挥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新校区的校内甬路、田径场的建设,使得体育文化节、学生跑操、阳光大课间等活动得以更丰富、更精彩,更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搬迁后学校住宿生大幅增加,公寓管理更加规范化、人性化,定期开设住宿生专题会议,通过宿舍文化的打造,断舍离活动的开展,“明星宿舍”的评比等活动,为广大住宿同学营造出更加温馨、和谐的住宿环境,保障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学校德育工作从线下延伸到线上,尤其是2020年疫情期间,各班级线上主题班会、线上评比展示以及主题教育活动的线上启动、居家学习体验等,形成了全面覆盖的德育育人网络,育人效果更强。
3、课程
学校德育工作在“复光教育”理念的引领下,不断更新育人理念,明确学校育人目标,形成了特色的“复光德育”模式,梳理形成了各类德育校本课程,如生命教育课程、生涯规划课程、劳动教育课程等,同时推动各项活动课程化,给学生以更好的思想引领。国旗下演讲充分结合时事,与时俱进,形成序列,打造出有深度、成体系的国旗下演讲课程;“修身行动”主题教育课程化,每学期一个主题,与本学期各项德育活动深度融合,期末以班级成果形式呈现;科技艺术节成为全科融合、全科德育的大型特色课程体系,为学生带来全方位的成长引领。
五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几十项国家、省市级荣誉称号: “教育部2018年度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学校” “全国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网络空间人人通’专项培训基地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山东省文明校园”“山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山东省排球特色高级中学”“山东省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烟台市普通高中教学工作先进学校”……学校还多次承办各种国家级信息技术展示和应用活动。学生精神风貌良好,呈现多元化、个性化发展的成长态势。在生源状况不占优势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其特长,使其多元化、个性化发展,从而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了较大提升,进入理想的大学。
YMG全媒体记者 李京兰 通讯员 盖艳芹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徐睿通讯员宋贞媛摄影报道)近日,由莱山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莱山区图书馆承办的“棒棒堂”亲子故事会迎...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