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G全媒体记者 唐寿锐 信召红 通讯员 孙运智
开局谋新篇,起步新征程。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并将其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进行部署。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新年伊始首个工作日,市科技局召开会议,对全年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战略科技力量作为主攻方向,夯实基础、补齐短板、树立样板,打通“科研发现、技术发明、成果转化、产业发展、环境优化”创新发展全链条,进一步完善区域创新布局和烟台市创新体系,培育形成多样性、协同性、包容性的创新生态,加快将烟台建设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创新高地。
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飞越科技创新“最后一公里”
“利用‘智网’带动,建有国际技术交易市场平台、科技要素交易平台、大型仪器共享平台、技术转移人才在线课堂等多个线上平台,现已汇集科技成果2100项、专家2497人,上线产品738项,入驻合作机构228家。”4日,在烟台市(国际)技术市场,烟台市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王海超介绍说。
技术交易和成果转化作为科技创新的“最后一公里”,将技术转化为效益,对于推动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由市科技局、高新区管委、山东火炬生产力促进中心三方联合共建的烟台市(国际)技术市场,眼下成为烟台市推进科技发展、培养创新人才、提高科技实力、促进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载体。
“自烟台市(国际)技术市场建设以来,解决企业技术、人才、金融等需求50余项,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0余家,举办科技服务活动43场,累计参会人数10000余人。”王海超介绍,2020年市场承办了烟台首届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大会设1个主会场和平台推介、产技对接、技术拍卖、中俄创新对话等4个专场,通过官方网站和技术市场平台同步直播,主会场签约项目17项,签约金额共计8.155亿元。
眼下,烟台市抢抓“一带一路”机遇,与俄罗斯、乌克兰、捷克以及欧美、日韩200多个国际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关系,“中集巴顿焊接技术研究中心”“中日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一批国际科技合作平台落户烟台。“立足胶东半岛经济圈,面向东北亚,全面加强与‘国际系’‘中科系’‘高校系’合作,深化与中科院、工程院以及‘双一流’高校合作,开展面向日韩、欧美、独联体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科技合作,以山东(烟台)中日产业技术研究院、中韩(烟台)产业园、中韩科创孵化合作基地、中加生物科技创新中心、丝绸之路高科技园区联盟等为载体,吸引海外研发机构、跨国公司等在烟建立研发中心和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高水平打造烟台市(国际)技术市场、中日产业技术研究院,办好国际技术交易大会,(下转第五版) (上接第一版)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市科技局局长李勇军表示。
航天高新技术园有序推进
加快打造航天产业发展新高地
在烟台高新区科技大道与海天路交汇处,总规划用地面积345亩的中国航天513所航天高新技术园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技术园分二期建设。目前一期已建成,正式投入使用,包括航天电子技术创新中心、卫星部组件厂房、数字化电子装联厂房等5个单体,配套道路和绿化全面完成,生产设备、物资已全部安装调试完成,生产正在有序推进。”航天高新技术园相关负责人介绍,技术园二期将重点打造卫星产业园,目前高新区管委已经与513所签署共建卫星产业园合作意向书,计划下半年开工建设。
航天高新技术园由中国航天五院513所投资建设,总投资35亿元,重点发展航天核心部件研发与制造、精密器件新材料产业化项目,生产卫星、飞船等电子产品,将重点建设打造国内一流高端宇航元器件设计中心及测试服务公共平台、高端电子材料生产线、卫星部组件产品数字化生产线、PCDU的商业卫星电源系统部组件生产线,引进卫星产业基地、山东卫星应用中心、环渤海湾区域卫星应用示范展示中心等入驻技术园。
据悉,航天513所是山东省唯一一家从事航天高科技研究的军工电子单位、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全国文明单位、航天电子产品重要研制单位。研究所拥有完整的适应宇航和武器产业要求的电子产品科研、生产、试验体系,形成了从前沿技术跟踪、论证,到原理样机研制、产品工程化实现,以及技术成果转化的完整链条,承担业务基本覆盖我国自行研制的宇航型号。所里积极跟踪国际先进水平、关注国产化需求,推进技术创新,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在综合电子、脉冲星探测、空间大功率电源、激光传能、图像压缩芯片、大容量存储、自组网通信、弹载相控阵终端等领域,取得了技术优势,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确立了在相关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
科研创新是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动力引擎,企业是创新的主体,眼下烟台市正进一步完善创新体系,深化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着力壮大科技型企业群体,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面对“十四五”新征程,烟台市将聚力打造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统筹推进源头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为支撑引领烟台市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搭建科创平台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支撑
科技转化是实现技术供给产业提升的重要手段,自主创新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支撑的基础和前提。眼下,烟台市强化技术供给支撑能力,壮大源头创新力量。
科创平台与产业深度融合,是烟台领跑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活力之源,也是烟台打造未来优势产业的底气所在。高水平综合实验室是开展基础研究、加强源头创新、提升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十三五”期间,烟台市围绕重点产业需求和重大项目实施,坚持“中科系”“高校系”“国际系”合作创新同步推进,加快引进烟台市亟需的科技创新平台,烟台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烟台市组织实施创新平台升级培育行动,新增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创新创业共同体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386个,总数达到556个。其中,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山东苹果·果业创新创业共同体、中科院药物创新研究院环渤海高等研究院“三大科创平台”全面推进,万华全球创新中心、山东南山科学技术研究院等一批科创平台启动建设。
“发挥区域创新示范效应,着力打造八角湾中央创新区、环磁山科研走廊、环东岛科教走廊、‘蓝色智谷’、卫星互联网产业园、金山湾新区等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创新地标’。”李勇军表示,“十四五”期间,烟台市将打造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按照“一个产业集群、一个科创平台”的思路,重点布局一批重大科创平台和大科学装置。支持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中科院药物创新研究院环渤海药物高等研究院、山东苹果·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重点科技创新平台做大做强。在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医养健康、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等重点领域,布局建设海工装备研究院、海上航天技术创新中心、康复产业技术研究院、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院、辐射探测光电产业技术研究院、汽车轻量化创新中心、8K超高清产业研究院等一批高能级科创平台,支撑服务产业创新和跨越发展。全力参与国家海洋实验室建设,积极打造海上卫星发射平台、海工装备陆海联调综合实验场、大洋钻探科考船等大科学装置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培塑烟台市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前沿新兴技术育成的战略科技力量。
新闻推荐
整顿逾期未检违法行为 逾期未检、未报废的机动车所有人抓紧办理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金海善)记者从交警部门了解到,登记后上道路行驶的机动车,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根据车辆用途、...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