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烟台 今日龙口 今日莱阳 今日莱州 今日蓬莱 今日招远 今日栖霞 今日海阳 今日长岛
地方网 > 山东 > 烟台市 > 今日烟台 > 正文

短暂的辉煌:朝鲜半岛的“上国人” □傅宁 袁丰雪 从烟台走向世界的“韩华” 连载之二

来源:烟台日报 2020-12-15 09:28   https://www.yybnet.net/

“韩华”在朝鲜半岛的经商活动,曾经风生水起。他们提供了朝鲜国民绝大部分的日用品。他们还在当地开矿务农,从山东引进种菜技术。朝鲜官民给来自强邻的客人以很高的礼遇,称他们为“大国人”或“清商”。到1906年,在朝鲜半岛共有华侨3600多人,1916年有18000人,从事商业的占一半以上,“韩华”凭着重信用、善经营的口碑和势力,克勤克俭,势力渐趋扩大,几乎垄断了朝鲜半岛的商权。到1922年,在朝鲜半岛的华侨人数为24000余人,当时朝鲜全国纳税大户全是华商。(参见詹小洪《韩国华侨的今昔》,转自《炎黄春秋》网站:http://www.yhcqw.com/9/9_1.html)

我们现在对华侨在韩国地位和影响的某些所谓的“常识”,其实与上个世纪前期的状况并不相符。

如:曾经有个说法,韩国是一个没有“中国城”的国家。其实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在仁川、汉城、釜山等城市里是存在着中国城的。“(仁川)善邻洞附近,即有中国城之雅称。在二次世界大战前,中国商店林立,由中国各商埠(尤其是青岛、烟台等埠)来往于仁川之商旅络绎不绝,而韩国人亦极欣赏中国之商品及土产品。尤其是国人慷慨、热诚的国民性,颇获韩国人之钦羡,极喜爱与中国人来往。因此,当时所谓‘中国城’是极一时之盛。”(参见《仁川华侨学校建校百年校史》,载《韩华学报》创刊号,2001年8月)

又如:韩国华侨一向被认为在韩国是散居的,没有形成聚居地。其实也不是从来如此。早期的华侨多聚居在仁川、汉城、釜山、大邱等地,并形成了一定的聚居规模。《韩国华侨的今昔》的作者詹小洪记录了一个故事:有一次他到仁川旅游,曾听一个侨领津津乐道当年的“韩华”盛况。他说,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末,韩国的华商就像东南亚其他国家的华侨一样,也几乎掌握着所在国的经济命脉。记得一个侨领的爷爷去世时,前来送葬的当地高官政要巨贾络绎不绝,出殡的队伍长达几条街,仁川的主要大街挂满挽幛,白花四处飘零。这段忆旧文字,给我们认识“韩华”在韩国曾经的“聚居”场景提供了鲜明的个案。“韩华”生活在异国他乡,只有聚居形成一定规模的时候,才会出现这样的盛况。那时在韩国各大城市、沿海口岸,凡大街上西装革履的士绅皆为中国人。

刘人豪先生的家族史非常具有代表性。从这段叙述来看,刘人豪先生的祖父是最早一代到朝鲜半岛的华人,是跟随清朝驻守朝鲜半岛的官员一起过来的,会说朝鲜话,在领事馆工作。

刘先生的父亲,是第二代“韩华”,在中国出生,在中国长大,在中国成家,然后才可以去朝鲜立业。会说流利的朝鲜话,有商店,有饭店,有糕点店,有工厂,有豪宅,是那一代华商的代表。

“我父亲在京城经商,商号叫‘玉成东’,位于汉城中路区2街。后来‘玉成东’改组,我父亲做西家,更名为‘玉成东生记’,搬迁到首尔钟路区坚志洞三八番地。‘玉成东’经营日本货和中国货。记忆里商品有日本鸽子牌香烟、日本味之素、日本森永牌牛乳糖(小黄盒至今在美国日韩食品店可买到),哈尔滨白干(高粱酒一斗半,牛皮柳条盛,称一篓),海参崴蟹肉干,中国干果、皮蛋、咸鸭蛋、青红丝。还有一个酱园子,地点在城北区敦岩洞一七一番地,做面酱。附属一个点心店,做核桃酥。小时候,父母送我们去那里过暑假,看工人做酱,七八十个大缸,工人都搭着梯子上缸口。”

刘太太补充道:“我刚嫁过去的时候,有次在地下室,看到了来自中国的白兰地,张裕的,有很多瓶。”

“父亲知道我们早晚会来,事先成立了一个餐馆,叫‘亚东楼’。房子是中式红砖二层楼,由中国设计师设计的,完全是中国风格。这个红砖楼后面第一道院子,是一个韩式的瓦房。第二道也是一个院子,还是韩式的瓦房。我们就住在那里,一人一个房间。

“小时候我记得爸爸有一个照相机。我来了美国以后,才知道,那是一个法国照相机。胶卷是玻璃的。我三岁就有照片,因为父亲爱照相。父亲每次回中国,都给左右邻居照相。随身带着药水等冲洗设备,照好了就冲出来,送给邻居。我家保存了很多旧照片,原因就在这里。

“韩战以前,我记得爸爸喜欢玩照相机,家里做了一个暗室,照相馆的技术设备统统完备。我在暗室里给爸爸帮忙,换药水啊什么的,我是他的助手。”

刘人豪先生回顾的早年生活,可以窥见当时华商家里生活的富足。除了作为主业的商号,仅仅为了孩子吃饭方便,就建造了中式二层楼的饭店,后面是两进的院子,每个孩子一间。家里配备了照相馆的全部设备。有酱菜厂,有点心店。出入是出租车。

刘人豪先生的家境在“韩华”中属于中等偏上的水平。焉晋琦先生的父亲能一呼百应,号召华侨在很短的时间里捐建了汉城华侨中学,从其在鲁商中的号召力就可以看出其财力之雄厚。慕美枝校长的父亲从事营造业,主要建造大型的房屋,如医院、教堂和学校等。韩战爆发之际,台湾当局提前通知她父亲带全家到台湾避险,当时“韩华”中有这种待遇的不过寥寥几人。

这是华侨在朝鲜半岛的极盛时期。很快,随着祖国国运进入危如累卵的形势,“韩华”在朝鲜半岛的政治地位和生活状态,也一落千丈。

新闻推荐

国内生态保护专家齐聚 昆嵛山保护区实地观摩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信召红通讯员林宏岩摄影报道)雪后的昆嵛大地银装素裹、空气清新。12月13日至17日,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短暂的辉煌:朝鲜半岛的“上国人” □傅宁 袁丰雪 从烟台走向世界的“韩华” 连载之二)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