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C01版)为此,环卫工人增加了对道路及两侧人行道板清刷清洗频次、车行道的洒水作业频次,因此每天的工作量也大了起来,“毫不夸张地说,是环卫工人的汗水让莱山一天天变得越来越美。”
为了家园更美丽,孙文思和他的同事们不顾年事已高,兢兢业业地奋斗在为城市美容的一线。“环卫这个工作,最需要的就是‘认真’二字,不管是清扫路面,还是垃圾桶、公交站牌消毒,必须得做到无死角,要不然小孩摸了怎么办?”孙文思是一位有着28年党龄的老党员,在“小红帽”环卫岗位上工作了12年,他对莱山有着深深的感情。“我们干环卫的,都是上年纪的人了,不能像医生那样救人,也不能像警察那样保护老百姓,但是我们可以用手里的清扫工具,为莱山做点什么,这是我们的责任。”孙文思动情地说。
在身穿橘红外套的“小红帽”环卫工人孙文思清扫路面卫生的同时,身穿蓝色工作服的区环卫中心垃圾清运作业人员石少赟、杨家涛正在顶着烈日清运生活垃圾。由于全区生活垃圾清运点位多、路线长、工作量大,他们每天凌晨4点就开始上岗工作,遇到有重要任务的时候,上班时间还要提前,平均每天要拖200余个重量接近半吨的垃圾桶。“垃圾量大、气温高,生活垃圾极易腐烂变质,产生异味,影响市容,我们每天必须对市区生活垃圾收集点进行循环清运,一车垃圾装满后拉到生活垃圾处理场卸车,再回来继续清运,这样一天往返4、5趟,大概从凌晨4点一直忙到下午2点左右。”石少赟介绍说。
增加主次干道保洁力度
提升城区“颜值”
“我去过不少地方旅游,能像咱们莱山这样干净的,不算多。”市民周凯每天上班都要经过黄海路。看到干净整洁的路面,作为一位莱山居民,周凯感到很自豪:“这两天好几位同学上烟台找我玩,我领着他们在莱山逛了两天,他们都说,这里真是个宜居的好地方。”
给游客留下干净、宜居的印象,离不开一线环卫工人的付出,同时,也是莱山区狠抓环境卫生整治、采取诸多措施提升人居环境的结果。
作为展示烟台形象的“窗口”,环境卫生的优美整洁显得尤为重要。今年以来,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对全区主次干道进行深入排查,对卫生死角、拖带撒漏、流黄等问题逐条整改落实。增加迎春大街、市政府周边道路、港城东大街、观海路等道路及两侧人行道板清刷清洗频次,使路面始终保持原色,车行道洒水作业频次由原来每日2次,增加到每日4-5次。增加道路保洁员巡回频次,确保杂物、纸屑、烟蒂、污渍第一时间清理完毕。创城工作开展以来,清理主次干道两侧卫生死角14处,日均出动洒水车60余车次,洒水量700余立方米,清理拖带撒漏80余万平方米。
在生活垃圾清运方面,对我区42条道路两侧垃圾收集容器清运频次增加至每日2-3次。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安排专人对垃圾清运质量进行全面巡查,发现垃圾桶满溢等问题第一时间调度二次清运班组进行处理。对主次干道两侧老化、破损公共垃圾桶、果皮桶进行全面更新维护,对敞口垃圾箱进行加盖处理,协调沿街企事业单位、商业网点等合理有序摆放垃圾收集容器。同时,在主要道路两侧增加二分类果皮桶数量,对垃圾桶增加分类标识、果皮桶设置密度。对公共卫生间破损老化设施进行逐一更换维修,截至目前,维修公共垃圾桶、果皮桶310余个,维修公厕设施87处。
在工作中,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成立了5组创城专项巡查考核小组,严格落实日常及早、中、晚保洁巡查机制,确保各项保洁工作有效衔接、不留死角。建立创城工作日报告机制,每天组织保洁公司、监管考核人员召开日调度会议,明确环卫中心监管责任及保洁公司落实责任。针对主要道路沿街垃圾桶不美观的问题,将观海路、港城东大街、滨海路等主要道路沿街垃圾桶全部统一更换为240L塑料分类垃圾桶。在缺少分类果皮桶的道路两侧补充安装二分类果皮桶,安排专人每日对果皮桶进行清掏清刷,确保外观干净整洁、生活垃圾不外溢。
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
稳步推进
莱山的环境越来越美,对于广大居民来说,如何为保护环境卫生尽一份力?养成生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就是为创建文明城市、保护环境卫生贡献自己的力量。
早在2018年10月,莱山区就选取了祥隆广场、黄海明珠山庄小区、永铭中学作为试点单位先行先试,通过市场化运作招标专业垃圾分类企业,按照垃圾四分类模式展开试点工作。如今,试点已近两年,我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稳步推进,形成了极具特点的垃圾分类市场化智慧化管理模式。
“搞垃圾分类以后,我们这小区环境好了不知道多少。”家住黄海明珠山庄小区的居民孙先生,提起垃圾分类,不住地竖大拇指。作为莱山区的三个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单位之一,2018年10月以来,黄海明珠山庄的垃圾分类工作在区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运营企业、物业及业主们的通力合作下开展得有声有色。
目前,黄海明珠山庄小区共建设二分类厨余、其它桶站78套,四分类可回收桶站5套,智能发袋机2台。为了更加方便居民完成投递工作,分类垃圾桶设置刷卡和扫码两种开盖方式,还为居民提供足够的二维码贴纸,居民可将二维码粘贴到垃圾袋上进行扫码投递。除去社区的智能四分类垃圾箱与智能二分类垃圾箱,为了方便居民生活,运营企业还每月为居民提供两卷可降解垃圾袋使用,居民可以直接在智能发袋机上领取。
试点工作取得成效,离不开居民的积极参与。在黄海明珠山庄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对于每位居民来说,已经成为一种习惯。“综合执法局、社区几乎天天都在宣传生活垃圾分类,居民没有不知道的。”居民周女士说。
今年是我区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落实“三步走”政策目标的第一年,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扮演着“试点先行”“典型带动”的重要角色。下一步,我区将进一步强化宣传力度,将生活垃圾分类融入居民日常生活,不断提高市民群众对生活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和参与度,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同时,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监督队伍、工作机制,对各领域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行监管,以严管促落实,力争在全市率先完成生活垃圾分类任务目标。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刘晓阳通讯员李学良)由烟台晚报与市慈善总会联合开展的2020年度高考助学——“温暖烟台·情系学子”...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