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烟台 今日龙口 今日莱阳 今日莱州 今日蓬莱 今日招远 今日栖霞 今日海阳 今日长岛
地方网 > 山东 > 烟台市 > 今日烟台 > 正文

烟报伴我三十载

来源:烟台日报 2020-08-06 09:20   https://www.yybnet.net/

□王坤

看到庆祝《烟台日报》创刊七十五周年征文活动,件件往事在脑海重现,众多镜头映入眼帘,无限感慨从四面八方涌来,此时此刻我与烟台日报的缘分渊源也就连成一片了。这是一份在硝烟弥漫炮火中诞生、深深打上红色烙印的报纸,七十五年来,高扬党的旗帜,传承优良作风,走过峥嵘岁月,见证烟台变迁;这是一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昂首跨入新世纪、不断书写新辉煌的报纸,现已发展壮大为全国有名、影响较大的烟台报业集团,成为胶东半岛舆论传媒翘楚,宣传阵地旗舰;这也是一份在我职业生涯中给我力量、催我奋进、伴我成长的报纸,可以说是我人生向导,指点迷津,矫正方向,也是我良师益友,润物无声,地久天长。

笔者是一九九零年大学毕业后回烟台参加工作的。也许是前世有约,从工作的第一天起,我就与《烟台日报》来了电,对上了眼。当时日报还是四版,每天上班捧着刚刚印刷出炉散发着淡淡油墨香的报纸,细细品味每一篇文章,怎么看都是妙笔生花,文采斐然;怎么读都是赏心悦目,精彩纷呈。那一个个作者的名字慢慢也就娴熟、亲切、高大起来,他们的新闻报道和文艺创作就像范文样板、精品圭臬,无声地引领着我一步步走上文字写作之路。从懵懵懂懂到心动好奇,从投稿退稿到变成铅字,在报社众多老师的指点下,至今已在日报发表稿件近二百篇,仅一九九八年就发表四十篇。有缘千里来相会,日报伴我共成长。转眼三十年过去了,在这八千个日日夜夜,我与日报朝夕相处,形影不离,如同一对情侣,百年好合同船渡,携手迎来“珍珠婚”。

都说记者是无冕之王,笔者对此深信不疑。因为社会上许多人是这样看待记者这一职业的:“走南闯北见识广,特派记者赴前方,独家报道聚焦点,深入基层挖宝藏;提携作者推新人,编采一体酿蜜忙,担当敬业讲奉献,为他人做嫁衣裳。”你看是多么闪亮体面,光彩照人。常常想什么时候咱也能当上记者,入上这行,应是怎样的自豪,该是多么的风光。世间多巧合,偏袒有心人。1994年《烟台日报》扩版,招收夜班编辑,这可是个千截难逢的机会,经过严格的笔试、面试,笔者幸运地被录用,实习期三个月,主要负责国际国内时事新闻的编辑工作,别人下班,我们上班,一般要到午夜十二点,主要是等新华社稿件。不尝桃李不知味,编辑工作不寻常,原来编辑必须是个多面手,十八般武艺都得用上,才有可能为读者献上美味可口的精神大餐,都云编者痴,谁解其中味。

如果说达·芬奇画画是从画蛋开始,那么,我的编辑生涯是从划版做起。林宁主任手把手地教,原来,划版里面有那么大的学问,如同裁缝裁衣裳,建筑师造房屋,要成为能工巧匠,可不是一日之功,里面蕴藏的技术含量大着呢。当然划版只是其中的一道工序,那么多的稿件用哪个不用哪个,图片用哪张,作为编辑要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重要稿件不得遗漏;同时由于版面所限,还得学会在文字上压缩裁减,重新编排。另外,作为编辑还要学会做题,通稿的题目如果不重新做,往往索然寡味,抓不住眼球,而新制作的题目就别有一番洞天了,如“打虎‘令’出、‘计划’泡汤”,“擎旗红似火、一展报春来”(鲍春来在多哈亚运会上为中国旗手),就让人眼前一靓,耳目一新。经过多年探索,笔者在做题上也有了不少长进,如发表在烟台日报上的《莫把奖励当福利》、《批评不可心太软》、《常回头看看》、《小确幸积聚大幸福》、《让“头回客”变“回头客”》等得到了大家的好评,这还得感谢报社的栽培。

由于工作调动,实习一个多月后我离开了日报,告别了与我朝夕相处的夜班兄弟们,魂断记者梦,心中徒伤悲,好在情谊在,后会定有期。但报社永远是我的娘家人,不管身处何方,都在我心里。

如果说政治是报纸的灵魂,那么评论就是报纸的旗帜,《烟台日报》非常重视评论在舆论宣传中的导向作用。笔者认识的王永福总编就以评论见长,他是个杂文家,不仅亲自上阵撰写,还策划设置了好多栏目,给大家搭建了一个激浊扬清、耍刀论剑的舞台。笔者向来对评论感兴趣,自然也就成了这些栏目的常客。多年来,经常在焦辰龙老师主持的《烟台山下》纳凉,在王福生老师主持的《今日快语》聊天,在李凤老师主持的《半岛》、《求索》畅谈,每次作客都像喝了一杯纯正的陈酿,沁人心脾,酣畅淋漓;又宛如饮上一碗浓浓的普洱,甘甜气爽,余味悠悠。这都成了我人生欢乐谷,精神伊甸园。

1998年,烟台日报社举办了首届文学奖,设散文、诗歌、言论三个大项。娘家人有喜事,我自然要捧场,当时言论类统稿负责人是焦辰龙老师,在他的精心指导下,笔者撰写的《隐名、显名、成名》获言论类一等奖,在烟台发电厂举行的颁奖会上,我代表获奖作者发言,王永福总编给我颁发的证书至今还放在我抽屉里,鞭策激励我在文字写作的道路上笔耕不辍,永不懈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多年来,报社秉持开门办报,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大众,传播普及新闻知识,培养挖掘宣传人才,自觉承担起社会责任。每年都要办学习班,由高级编辑记者传授写作经验,分享心得体会,从而使一批批、一代代人成为各行各业新闻宣传的主力军。笔者多次参加报社组织的笔会,赴龙口南山研讨,到部队靶场练兵,进知名企业座谈。每次一个主题,大家纷纷撰稿,集中专版发布。期间有幸与作家萧平老师、民俗学家山曼老师、散文家王常滨老师面对面,聆听他们的教诲,感受他们的风范,拜读他们的名作,领略他们的风采……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就在结束本文的时候,一股暖流再次涌上心头,一种感动让我热泪盈眶。就让我用一份真挚的祝福献给我心爱的《烟台日报》:“七十五华诞,正值好韶华,肩负新使命,不怕风雨打;传播好声音,情系千万家,放歌新时代,整装再出发”。

(作者为烟台海关驻港口办事处四级高级主办)

新闻推荐

截至6月底慈善总会 收到抗疫捐款捐物9152笔

本报讯(YMG记者刘晓阳通讯员宋晓虹摄影报道)钱用在了哪里,要让捐赠人放心。昨天,烟台市慈善总会第十二届社会公开周迎来了...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烟报伴我三十载)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