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从春龙
本报通讯员 王 聪 郭鹏江
7月5日,在烟台开发区大季家祥顺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季鹤远正在忙着给地里的作物浇水,“以前出门打工,一个月也就挣两三千块钱。现在不一样了,我把自家的1.3亩地和5000元入股到合作社,年底分红能拿800块钱,还有入社劳动的3万多块钱劳务费,离家也近,啥事都方便,怎么算都是一笔不亏本的‘买卖’呀。”
季鹤远是烟台开发区大季家街道大季家村的村民,原本在青岛当保安,过年期间由于疫情原因滞留在了家里。闲不住的他,想趁这段时间找份工作,恰逢大季家街道党委在原姜家村合作社的基础上,把周边的大季家村、方里董家村也纳入其中,组建了烟台祥顺果蔬种植专业联合社,抱团发展党支部领办联合社,新合作社考虑到疫情对周边村民的影响,主动对接,吸纳新社员。
“我们这个联合社采取土地、劳动力、资金3种方式,吸引农民入股,收益则在提取10%公益金之后,按照每亩600元/年、劳动力每人130元/天和资金分红3种形式进行分配。”基地总经理曾振祥介绍说,通过发挥各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21名党员干部带头入社,通过内部集资、外部投资、担保贷款等方式筹措1700万元用于联合社建设。疫情期间,有近20个原本要进城务工的村民加入了合作社联合社,新合作社社员达到了120多户。
季成也是本次入社的村民之一。“以前我们自己村里也成立过类似的合作社,但都是庄户人管理,看着红红火火,结果年底一算,毛利率连5%都不到。”季成说,看到隔壁姜家村合作社搞得红红火火,老百姓生活不断提高,自己也动了心思,但终究是在犹豫。这次疫情期间,合作社给周边村居提供的蔬菜供应让他彻底对合作社有了信心,第一时间报名参加。
合作社成立初期,通过积极与周边村对接,整合闲置1000亩土地,创办了烟台祥源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群众提供直接就业岗位60余个。曾振祥说:“我们初期建成了40亩蔬菜大棚,长势喜人,但是怎么也没想到,采摘的时候一天几千斤的无公害蔬菜卖不出去。后来,幸好街道党委主动为合作社和辖区企业牵线搭桥。高峰期,周边较大企业食堂都有合作社的菜供应,这才为我们解了一个大难题。”
为了回馈大家的帮扶,曾振祥带领合作社主动对接周边复工复产的企业,将新鲜蔬菜第一时间平价供应,拿出部分收入和物资主动捐助给周边居民和社区,而这种方式也让合作社顺势建立了微信卖菜、会员送菜等业务。
随着疫情的影响逐渐减弱,曾振祥的心里对合作社未来发展有了新想法:“只要有好的发展,村里和城里没有区别。疫情期间,不只是以往的村民,村里好几个大学生已经和我对接,他们也想毕业以后回到广阔的农村大地发挥自己的所长。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做好这个平台,让更多优秀的人才能够回到故乡。”
如今,这个合作社依托烟台农科院,打造出胶东半岛规模最大的平架式避雨大棚,引进蓝宝石、阳光玫瑰等葡萄品种,13个品种获得国家绿色认证和无公害认定。
新闻推荐
高温来袭,市民巡访员却活跃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他们每天收集群众不文明现象举报线索,实地巡访问题所在区域,紧盯问题死角,助力...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