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青岛人爱青岛”在全国都是出名的,但是不得不承认,青岛的发展也有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今年3月5日,“我爱青岛·我有不满·我要说话”,一场从未有过的、面向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民声倾听主题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凝聚“家里的事家人商量着办,青岛的问题就在青岛解决”的社会共识,让“有意见随时提、有想法尽管讲、有不满大胆说”成为推动工作的新常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家里的事家人商量着办”
“我爱青岛”是前提,“我有不满”是现实,“我要说话”是渠道,鼓励引导广大市民“有意见随时提、有想法尽管讲、有不满大胆说”,最大限度畅通倾听民声民意的各方渠道,是“三我”活动的重要特色。市民孙先生拨打市政务服务热线反映,市北区沈阳路41号楼与第一染织厂之间的无名胡同内有很多临时房,该临时房是环卫工人的宿舍,环卫工人将垃圾车放在宿舍门前,导致卫生条件脏乱差,影响正常生活。接到市民的反映后,市政务服务热线第一时间转办市北区政府。经落实,市北区城市管理局已将垃圾清运车辆移走。
该活动用了3个月时间,整合升级12345政务服务热线,让每一个诉求都得到倾听,每一个建议都受到重视;在青岛日报开设了“圆桌话题”,在青岛市电视台开办了 “有话大声说”,搭建起 “家里的事家人商量着办,青岛的问题就在青岛解决”的议事平台;致力于解决群众的问题诉求,并深刻思考问题背后折射出的社会治理短板,以此倒逼政府部门改进作风、倒逼体系流程精准再造、倒逼城市治理优化升级。
面向全国发布“求贤令”
“来了就是青岛人”,不仅表达了青岛对人才的渴求,更要把每一位来青人才当成家人,扶持他们在青岛成就事业梦想。 2019年,青岛立足“搞活一座城”,在全市发起15个攻势。接着,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相继获批,赋予青岛“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的国家责任,这为广大人才提供了放飞理想的广阔舞台,当年就有近7000名外籍人才来青工作或开展项目合作。为了精准引才,青岛在引才聚才时坚持全职和柔性引进相结合,极大地调动了中介组织等的引才主动性。据统计,仅在2019年,就新设了6家海外、7家国内招才引智工作站,总数分别达到36家和14家。2019年8月7日,青岛市面向全国发布“求贤令”,公开选调选聘180名高层次专业化干部人才,吸引了全国29个省份的5182人报名。今年3月17日,青岛又出台十条措施打出大学生聚青行动“组合拳”。
海洋科技杰出人才陈朝晖,从泰山之巅到大美崂山,青岛提供了他投身于海洋事业的世界舞台;大学生创业人才孙亮,创建了尚阳文化产业集团,在青岛找到了创意文化的新方向;医疗领域杰出人才泮思林,从青岛大学医学院毕业后留青,现在已经是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的科研部主任。
胶东齐步走共建“五个圈”
在6月8日省政府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胶东、省会、鲁南三大经济圈的发展路径越来越清晰。早在今年1月,《关于加快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确定了胶东经济圈未来的发展方向。胶东经济圈包括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日照5市,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可以用“三个大”来概括,即:大局所在、大势所趋、大志所向。胶东五市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重要部署,以市场的逻辑、资本的力量,齐心协力、共同建设好“五个圈”(高效交通圈、互补产业圈、国际朋友圈、幸福生活圈、绿色生态圈),加快促进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快速发展。
作为胶东经济圈的龙头城市,青岛主动扛起胶东半岛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大旗,牵头筹建胶东半岛经济圈一体化办公室,建立胶东半岛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联盟,以体制机制的一体化,带动基础设施、民生服务、重点产业、区域规划、人文交流、财政共享等协同联动,并推动构建胶东半岛高铁环形通道,让胶东半岛经济圈一体化实质推进。
本版撰稿 记者 孙启孟
新闻推荐
半岛记者孙桂东通讯员刘冬梅报道本报6月5日讯6月4日晚10时30分许,烟台的杜女士来到机场公安分局航站楼派出所...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