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YMG记者宋晓娜通讯员刘译文)今年以来,幸福街道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打造“实力芝罘、活力芝罘、魅力芝罘、和谐芝罘”的发展目标,深入创新体制机制,持续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按照“推行民需项目服务法,构建服务型社区”实验主题工作目标要求,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实验区建设的实施方案》,把居民需求转化为服务项目,实现社区资源聚合、服务聚焦,提升社区治理中的政府回应性,满足社区居民的多元化需求,探索具有幸福特色的社区治理创新之路,促进辖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五项举措深化社区管理
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把牢社区主线。推行大党委模式,以党委为核心,以改制公司、物业为驱动,整合辖区资源,建立由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楼长的网格全覆盖模式。以问题需求为导向,摸准居民脉搏。本着“民生无小事”的原则,开展“敲开幸福门,走进居民心”活动,通过“四门五制”工作法(上门问事,进门听事,敞门议事,专门干事),主动深入居民家中,细听民声,速解民需。
以创新服务为驱动,深化五项举措。一是网格化管理,实现社区服务管理全覆盖。根据片区人口分布情况,推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管理服务模式,进一步提升社区服务效能。二是协商化议事,实现社区单元小组微自治。营造“群众的事情群众说了算、群众的事情群众商量着办”的氛围。三是品牌化创建,实现社区服务精细化。涌现出一批为老服务、邻里互助、文化教育等各具特色的社区服务项目。四是全科化服务,实现社区服务高效化。推行“全科社工”,实现“一人在岗,全科通办”,有效提高社区服务效能。五是组织化建设,实现社区融合自治发展。充分调动志愿者、热心居民的积极性,积极引进优秀“草根”组织参与社区管理、建设,已初步形成社区服务、社会事务、文化体育等十个社会组织雏形。
四个社区项目获民需项目奖
幸福街道本着现实需求紧迫性、居民生活急需性、目标定位公益性、服务理念先进性的原则,在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芝罘区首届民需服务项目大赛中,共有四个社区项目,获得民需项目奖。
幸福社区的“幸福汇·知心家”为民服务项目获得一般民需项目奖。该项目对社区原有资源进行了提档升级,探索延伸社区品牌,按照“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居民带动一个朋友圈”的思路,打造和谐共融的幸福社区。福泰社区的“福泰法治少年”青少年法制教育项目获得一般民需项目奖。该项目通过宣讲团、微课堂、大学校三个系列,将法治教育融合到青少年的日常学习、活动中去,提升青少年的法律意识。环海路社区的“安全护航”项目获得小微民需项目奖。环海路社区是开放性老旧小区,小区内道路狭窄,并有多处急转弯,私家车较多,存在安全隐患,申请安装凸面镜,以减少事故的发生。新世界社区的“增能添技助力就业梦想”项目获得小微民需项目奖。新世界社区位于幸福辖区繁华地段,商业网点较多,该项目依托社区微商会,挖掘整合周边资源,开展家电清洗等课程培训,拓宽辖区退役军人等特殊人群的就业渠道,提升其就业能力。
下一步,幸福街道将继续按照实验区工作要求,以群众满意度为衡量指标和考评机制,积极探索、总结完善,积极推动各项工作细则的实施,通过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的社区为民服务模式,使社区群众的民生诉求和服务诉求得到满足,增强居民参与社区居民自治的积极性,不断提升居民获得感、认同感,打造群众满意的服务型社区。
新闻推荐
(上接第一版)大力宣传担当作为、奋发有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形成学赶先进、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张术平强调,元旦、春节期...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