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每一个政府部门,既是数据的需求方,又是数据的提供方。杜湘波介绍,为彻底消除“信息孤岛”、拔掉“数据烟囱”,今年8月8日,“政务数据归集百日会战”拉开序幕,着力加快政务资源数据共享,保障流程再造顺利推进。
数据收集涉及部门多、数据情况复杂,但由于思路正确、分工合理,数据归集效率大大提升。仅用两个月的时间,数据归集便取得了圆满结果,共归集33个单位、222类、13.5亿条政务数据资源,比预定完成的时间表足足提前了一个半月。
至此,烟台市也正式完成了基于为民服务的政务信息整合,基本消除了困扰烟台近20年的政务“信息孤岛”“数据烟囱”。“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杜湘波认为,依托归集到的政务数据资源,烟台市的共享交换平台将具备向各级、各部门提供数据资源的能力。各部门基于共享数据,开发相应的业务应用模块,再造业务流程,减少环节,可以极大地减轻企业、个人在办理业务时提供各类证照、证明的负担,大幅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通过数据聚变全面加速“一次办好”改革。容缺机制服务重大项目建设项目可提前30天开工一项施工许可容缺图纸审查机制,可以让项目提前30天开工。这种烟台市首创的这项容缺受理的做法,正被全省推广。
为什么要推行这种容缺机制?这种机制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
市住建局局长季善亭给出了解释,按照法定基本建设程序,建设工程项目的审批手续属于环环相扣的“链条式”结构,工程项目取得国土、规划手续后,向施工图审查机构报审勘察设计文件,经审查合格后方可办理施工许可证,此后工程才能正式开工动土。
“但无论是政府投资还是社会投资项目,普遍面临急于开工建设的局面。”季善亭说,在实际操作中,图审机构在规定时限内提出修改意见后,由于建设单位不了解办事程序或勘察设计企业修改回复迟缓,严重拉长审查周期,最长的6个月才完成修改回复,这就造成图纸审查无法及时出具合格证书,从而影响后续开工。
这种传统模式,亟须打破。为此,市住建局在法定权限范围内,积极进行了改革创新,出台了《关于进一步精简和优化建设工程设计审查流程的通知》,不再将施工图审查合格书作为施工许可前置要件。建设单位在完成施工图设计文件报审并取得施工图审查机构开具的受理回执后,可容缺施工图审查合格书办理施工许可(含质量安全报监)手续,即在进行施工图审查及修改回复的同时,建设单位可先行进行基坑开挖和进行桩基施工。
这种高效的审批机制,赢得了诸多企业的赞赏。万科烟台公司有关负责人对这一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容缺可大大加快项目开发进度,对开发企业来说是实实在在的利好。以项目先期土地出让投入5亿元测算,早开工一天就可节省十几万的融资成本及前期投入,相当于省下了一辆中级轿车。
办事效率提高了,施工质量如何保障?“在推行容缺受理的同时,我们实行事前承诺,作为建设单位申请施工许可容缺图纸审查的前提条件;同时,严格事后监管,确保容缺审批项目质量安全始终可控。”季善亭说,施工许可容缺图纸审查,监管不能缺位,质量安全必须有保障。
如今,这种容缺机制的创新做法,极大地带动烟台市企业的积极性。市住建局统计显示,自烟台市施工许可容缺图纸审查机制以来,烟台市557个建设项目在完成施工图设计文件报审后取得了施工图审查机构开具的受理回执,在进行施工图审查的同时进行桩基施工和基坑开挖,实现了工程建设项目较以往审批方式早开工的重大突破。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慕溯)她叫张萍,一名特殊教育教师,也是福山区七色光儿童康复培训学校的创办人。当她看到孩子们的“不同”时...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