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G记者孙致霞通讯员何亮摄影报道
从车管员到燃气巡线班班长、管线所所长,再到“燃气抢险队”的队长。如今他肩负着烟台市区2700余公里燃气管网和70多万户民用户、1700多工商户的燃气泄漏抢修和管网带气作业任务。
在担任“燃气抢险队”队长9年间,他带领队友们共完成抢修任务1.7万余次,其中室内抢修7000多次,带气碰接作业7000多次,未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他就是烟台新奥燃气发展有限公司抢险队队长林乐工。
燃气抢修:险情就是命令
中等个头,精神抖擞,走起路来虎虎生风,浑身散发着军人的英武和利落。21日下午,记者见到林乐工时,他正在黄海城市花园玉兰苑1号楼东侧,指挥施工人员开挖地面,寻找燃气泄漏点。
今年50周岁的林乐工是烟台新奥燃气发展有限公司管网运行部副主任兼燃气抢险队队长。他告诉记者,21日上午接到巡线员报警,称玉兰苑1号楼附近有燃气味,怀疑管道漏气。林乐工带着抢险队的李相国、吴贞伟等5名抢险队员和管线所4名工作人员,加上10名施工人员赶到现场,通过打孔检漏进行漏点检测。下午4点,漏点被找到。原来位于地下1.2米处的一根直径DN300的燃气主管道,因旁边的污水管破裂,流出腐蚀性很强的污水,加上环境潮湿,导致管道被锈蚀。
抢修中,施工人员在漏点周围挖出一个大坑。林乐工考虑到,这根主管道牵扯小区2/3的居民用气,停气维修会影响居民生活,决定“带气维修”。他们采取降压、打孔、封堵等办法,在锈点处用专用“哈夫结”加以维修加固。抢修工作从下午3点30分一直干到晚上11点30分。等林乐工回家时,已半夜12点,此时他连晚饭还没吃上。次日一早,林乐工再次赶到现场。因头天晚上抢修光线暗,他担心疏漏了安全隐患,特意再跑一趟,将所有的管线点位仔细检查一遍。“像玉兰苑这类抢修经常发生。”在林乐工的办公室,记者看到,10月份维修统计表记录着:“室内抢修、用户报警150次,累计完成1891次;室外抢修12次,累计完成101次。”
林乐工说,目前,烟台燃气管网长达2700余公里,居民用户达70多万户,还有1700多工商户,除了牟平和福山外,不管是室外燃气泄漏抢修作业,还是居民家里发生燃气泄漏,抢修队都要进行抢修,因为“险情就是命令”!
从事抢险这一行:责任重于泰山
1988年,19岁的林乐工从烟台交运集团技校毕业,到当时的烟台市管道煤气公司干车队调度。三年后,他调到公司供气处当了一名安全员。
之后的几年,林乐工成长迅速,陆续被提为巡线班长、管线所所长。2011年,41岁的他被任命为管网运行部副主任兼抢险队队长。抢险队只有28个人,平均年龄45周岁。要干好抢险队的队长,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何况在2015年前,市区地下燃气管道多数属于灰口铸铁管材质,且都是1985年以前铺设,因年代久远,锈蚀老化较为严重,再加上施工挖断等多种外力因素,管道泄漏是经常的事;而居民的室内燃气设施,也同样因管道腐蚀严重、胶垫活结老化、密封不好或用户私接乱改等多种因素,致使泄漏事故频发。
2012年,市区某工厂爆破废弃烟囱。爆破中,高大的烟囱砸倒企业外墙,重重地砸在地上,将新奥燃气位于地下的DN300的燃气中压管和市自来水公司供水主管道同时“震裂”,燃气管道裂出一道两米长的口子,外泄天然气在压力的作用下,发出刺耳的“哨响”,自来水管涌出的水被气浪顶出“泉涌”。事故发生后,林乐工迅速赶到现场。他安排抢修人员现场警戒,控制周边人流、车流,关闭相关阀门,切断气源,然后检测周围的污染浓度,待燃气浓度降低符合开挖条件后进行抢修。“那天,亏了现场有水,将燃气爆燃的风险降低了,要不后果真不敢设想。”时至今天,林乐工回忆当时的场景仍感到后怕。当时天气已很冷,林乐工和所有的抢险队员身穿军大衣,全部靠在现场通宵作业,从下午3点一直干到次日早晨6点,抢险工作才完成。
林乐工说,很多燃气抢险为了尽量不影响市民生活,避免造成交通不便,特意安排在晚上进行。譬如,2015年在改造环山路与胜利路路口的地下灰口铸铁管时,因地下各种暖气、通讯、电力等管道众多,施工周期较长。他率领抢险队员晚上挖开管道,进行带气抢修,等干到早晨6点再用沙土填上,上面铺上钢板便于市民通行,次日再挖开继续施工。就这样在一个多周的时间里,这个路口前后共挖开11次,抢修工作可谓历尽艰辛。“把方便给予百姓,把困难留给自己;从事抢险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方便群众也是一份责任。”林乐工这样告诉记者。
为了燃气安全:所有辛苦都抛在脑后
烟台新奥燃气公司的抢险队在公司北面一僻静的小院里。
记者现场看到,抢险队有四个班组,分别是“团结班”“传承班”“奋进班”和“创新班”。一楼宿舍里摆了四张床,带上下铺的那种,床上被子叠得有棱有角,记者仿佛来到了军营。宿舍旁边还有一个小食堂。院子里停放着一台燃气抢险车。设备室内,各种抢险工具摆放得井井有条,如同微型消防站。“嘟嘟嘟……”采访中,林乐工手里的对讲机响了好几次,每次他拿起电话,听上去都是队员来汇报抢险情况的。林乐工用急促的声音下着各种指令。他低头看手机时,记者发现,他总是习惯性地闭上右眼,用左眼看手机。一问才知,原来在一次抢修中,他的右眼被电焊的弧光所伤,当时他没当回事,光顾忙工作,后期右眼看东西总感觉有个黑点,再后来右眼的下半部整个是黑的了。这时他才去医院求诊。经医生诊断,他右眼视网膜脱落,并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目前右眼视力仅有0.4。“林队长就是这样,对别人是一团火,而对自个一忙起工作就忘了。”正在值班的抢险队员王鑫告诉记者,燃气抢修工作没有鲜花和掌声,有的只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电话报警、管网抢修、带气作业,工作其实很枯燥,但林队长做事认真严谨,责任感很强。平时,别人下午5点下班,他6点30分下班,他要等抢修的队员回来汇报情况后,将明天的活安排好再回家。晚上碰到有紧急抢修,他都顾不上吃饭就往现场赶,一熬就是深夜,别人撤离后他才撤离。他总感觉我们队员比他还辛苦,更不容易,所以总是尽量照顾我们。每年大年三十,别人都回家过年了,他从来都是坚守在办公室里过年,从干上抢险队的队长后,9年来他没在家里过一个春节。
“作为一个燃气抢修队队长,你感到压力大吗?”面对记者发问,林乐工坦言,的确压力很大,因为燃气发生泄漏,往往给人身造成伤害,所以他总是有一种担心,电话从不关机,就怕晚上电话响,一响电话就是又要出门抢修了。“‘保港城平安’是我最大的愿望!”林乐工告诉记者,在灰口铸铁管改造前,每年室外燃气管道抢修都在2500次以上,近年来,随着灰口铸铁管的改造完毕,室外管道泄漏才明显少了。但目前,居民室内的燃气设施隐患依然很多,每年抢修不下2000次。部分居民胶管老化、私改乱接、不规范地改造,各种因素导致的燃气泄漏有增无减。就在上周,新果里8号一楼的老人在家修理煤气灶,结果修完煤气灶,胶管没插好,煤气灶阀门也没关,做饭时打火发生爆燃,厨房玻璃全部被炸碎,外面停放的汽车漆被划破。
管理加创新:“管网带气作业”更加便民
“林乐工担任抢险队长后,整个抢险队的精气神都不一样了。”
林乐工思维敏捷,头脑很有章法。他很重视班组建设,先后推行了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创建工作,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完善了各项工作记录,从基础的工具设备管理,到各种作业的人员分工,都井井有条,全面实行了高标准、严要求、规范化、军事化管理。同时,林乐工还带领队员们不断钻研抢修技能和技术,围绕“管网带气作业”创新了管道降压、打孔、封堵、阻球、携带防护工具和防护用品带气焊接作业的一整套作业方式。
譬如,为了让火与焊接人员隔离,保证抢修人员安全,他反复琢磨,发明了“引火帽”,即在被焊接的管道上扣上一个底部为凹槽、并且可以左右活动的管道,直接将焊火引入风帽里,以便让焊火远离作业人员。这类小发明,他和队友们先后创新出10多个,给“管网带气作业”起到重要作用。
如今,林乐工领导的抢险队面貌焕然一新,标准化管理实现了“无缝隙覆盖”,他还特别关心队员的思想动态,工作之余,经常与队员进行心贴心地交流,帮助队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大家生活上互相关心,工作上共同努力。2011年,抢险队荣获“全国安康杯燃气知识竞赛优秀班组”;2013年,又取得第二届山东省燃气行业管道抢修工职业技能竞赛团体第三名的好成绩。无论酷暑还是寒冬,无论平时还是节假日,林乐工都默默地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无怨无悔地奉献着。在他的带领下,烟台新奥燃气发展有限公司打造出一支“团结协作、乐于奉献、敢打硬仗,能打硬仗”的高素质抢险队,2011-2019年期间,抢险队共完成了管网抢修任务1.7万余次,带气碰接作业7000次,未发生一起燃气安全事故,为全市燃气管网安全供气打下了坚实基础,抢险队连续多年被评为公司“安全生产先进集体”。2011年抢险队还被中国海员建设工会全国委员会授予“工人先锋号”光荣称号。林乐工对待工作的严谨态度也受到公司的高度重视和表扬,在2006年-2018年他连续13年被公司评为标兵、优秀管理者、优秀共产党员、新奥优秀员工等荣誉称号。2014年,林乐工被烟台市人民政府授予“烟台市劳动模范”称号,2018年被授予“第六届烟台市道德模范”。
新闻推荐
上周六区新建商品房销售600套 销售量最高的还是牟平区,销售180套
本报讯(YMG记者杨健通讯员夏成常虹)据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日前公布的官方数据,烟台六区上周(11月18日-11月24日)新建商...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