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G记者盖鹏摄影报道“不好意思,让你们久等了,刚刚在处理一些事。”11月1日一大早,不断有前来办事的人进出山东德林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齐立刚的办公室。说起话来声音洪亮,总是挂在脸上的笑容拉近了和他的距离。这是齐立刚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从27年前来到烟台投身建筑领域,扎在脏、累、苦的工地开始,齐立刚在监理领域摸爬滚打一干就是23年,见证了烟台多个地标性建筑从无到有的全过程,获得监理领域国家、省、市级多项荣誉。而今,在齐立刚和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德林监理成为烟台监理行业全面转型升级的领军企业之一。齐立刚本人,也以一次次的自我挑战加压,完成了职业生涯的华丽蜕变,为烟台市监理行业的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
33年建筑领域工作经历,新手成为“行家”
具备33年的业内工作经历,说齐立刚是建筑行业的一把“老手”,一点不为过。1992年,受经济形势影响,齐立刚举家来到烟台,开启人生中的新篇章。1996年,齐立刚调动至市建委下属企业烟台大荣监理公司,担任技术总监。刚刚到任,就接手一个“巨无霸”级项目———烟台国际商城工程监理。
1996年8月,经外经贸部批复,烟台将于次年6月举办第二届APEC国际贸易博览会。这是烟台市首次举办大型国际经贸活动,需要在不到一年内,配备具有国际会展标准场馆,烟台国际商城也因此应运而生。该项目建筑面积约9.3万平方米,是当时全省最大的综合性商业建筑。就当时建筑业的技术水平而言,上万平方米的工程已属不易,更何况要完成一家近10万平方米的综合体的建设和装修工程。
接到任务后,齐立刚和同事们就开始着手监理工作的前期准备,工地现场和设计所来回跑了不知多少次,相关资料也收集了一大堆。可在那个年代,房屋设计和修建水平不可同日而语,电脑绘图甚至都还没普及。于是齐立刚和同事们在查阅了大量资料,对比了施工图纸之后,硬是用近一年时间,把项目的电梯、消防、空调、给排水、配电等方方面面施工安装工程,全部按照技术标准严格监理到位。“当时睡觉都在想着这个工程,直到验收通过后才松了一口气。”回忆起这场苦战,齐立刚依然历历在目。
伴随着1997年烟台成功举办第二届APEC国际贸易博览会,烟台国际商城成了烟台的新地标。齐立刚本人因其突出表现被市政府评为“商城建设先进个人”。
战风雪保施工,终获建筑业最高荣誉
1998年,我国启动政府机构改革,各部直属企业同专业部门实现脱钩。大荣监理公司也在此背景下,成为烟台首家监理行业改制企业,改名为山东德林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齐立刚担任董事长。
成立之初的德林监理只有丙级资质,十几个人的规模,基础在当时全市监理行业中是最薄弱的,经营起来困难重重。在“一无资金、二无市场、三无经验”的多重压力之下,齐立刚带领着德林监理公司,一步一个脚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壮大,实现了公司的跨越式发展。2001年,公司从全市监理行业十名开外攀升至第一梯队,并于2003年取得甲级资质。
随着公司实力逐渐发展壮大,德林监理开始承担诸多省、市级重点工程项目监理工作。2005年,德林监理中标烟台国际博览中心工程项目监理。作为烟台市会展经济龙头和亮点,以及亚欧合作论坛暨展览会“主场”,烟台国际博览中心投资近13亿元,于当年12月破土动工。齐立刚抽调钢结构、土建、电气、机电等九个专业16名监理人员同时进驻现场分工协作。正在此时,一场50年不遇的暴雪突如其来,考验着职工们的体力、毅力和耐力,好不容易形成的作业面被掩盖了,绑扎好的钢筋被掩埋了,不间断地开挖、扫雪、吹雪、抢工,二十多天的人与自然的拉锯战,抵抗住了半个世纪罕见风雪的侵袭,确保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度。“空间占满、时间不断”。监理人员根据工程工期的特殊要求,改变常规经济型分段流水施工方式,实行24小时轮换作业,保证了作业面24小时满员施工,管理人员24小时跟踪管理。“为了确保工期,2006年春节,项目上所有人都没有休息,管理人员无论职位高低,率先垂范。”齐立刚说,在大年初一正常施工的情况下,他到工地现场和员工一起坚守岗位,给员工送饺子,这也是他60年人生中印象最深的春节。
面对这样的一个大型复杂工程,在工期计划仅为10个月,质量要求争创“鲁班奖”的高标准定位下,德林监理工作人员在整个施工期间吃住在现场,24小时轮班作业,保证了工程按期交付。该工程被评为“鲁班奖”,德林监理被授予“共创鲁班奖工程监理企业”的荣誉称号。
克服艰难险阻,圆满完成北川援建任务
2009年,为响应市政府援川工作,德林监理再次派出精锐力量,赶赴北川灾区,承担新县城重建工程。时间紧,任务重,为抢工期,他们科学安排施工监理计划,实行小雨不停工,酷热不减员,人歇机不歇的作业方式。作为项目总指挥,虽远在千里之外,齐立刚时刻牵挂着前方的员工,每天电话了解项目进度,叮嘱前方负责人一定保证员工安全。并且在交通不方便的情况下,每半个月赶赴援建现场指导工作。“进场时正值夏季,高温多雨,自然条件恶劣。全体监理部人员克服水土不服等种种困难,没有一个人中途退场。”谈起德林监理团队的奋斗精神,齐立刚言语间难掩骄傲之情。最终,援建工作取得了圆满胜利。其中22区住宅楼及小区配套工程荣获“灾后援建项目天府杯”银奖,公司被授予“援川先进集体”称号。在烟台乃至全国打响了“山东德林监理”品牌。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时间的快车已行驶到2018年,烟台市第一座“转体桥”———塔山南路跨蓝烟铁路立交桥的监理重任落到了德林监理团队。齐立刚介绍,主桥双单体密网式满堂支架近13.2万立方米,桥面作业平面近9000平方米,包括主架钢筋、模板、砼、张拉等主要工序,按传统的工艺要耗费大量时间和作业面闲置。德林监理团队多次组织施工、提出综合总体推进,区块施工作业整合“全面开花”的作业方式,以强有力的劳务作业人员,充足的材料设备供给,24小时满负荷作业轮换,全天候跟踪管控配合。在一个半月时间里,投入劳动力450人,重要施工机械设备30台套,每天保证4台40吨运输车供给材料。经过两个月奋战,最终创造了“烟台第一转”的记录。
精益求精,为监理行业转型升级“先行先试”
随着监理行业的迅速发展,近年来,德林监理正式提出“一体两翼”的发展战略,要逐步完善以“工程监理”为主体,项目管理、工程咨询为两翼的发展模式。而在此之前,齐立刚已经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和筹划。“一花独放不是春”。齐立刚及时提出了企业要实现多元发展的思路,也大力培养和引进各类专业人才。短短数年间,项目管理、工程代建、工程咨询、招标代理等各个板块的业务也同步发展,在省内外开始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不断刷新德林监理的新形象。如此筹划和起步,也恰好呼应了当前国家住建部反复提倡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当然,在此形势变化面前,齐立刚始终保持足够的清醒:“全过程工程咨询一体化绝非一蹴而就,我们也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水平摸着石头过河,逐步探索适合企业发展的道路。”
正是基于德林监理创业历程中的稳扎稳打和企业家的管理模式的锐意创新,公司自成立以来,共完成工程1000多项,总造价200多亿元。业务范围覆盖山东、贵州、四川、甘肃、广西、安徽、湖北等全国七个省份15个地市,目前还在不断扩大经营范围。公司获得国家、省、市的各项荣誉和奖项100多项。成为烟台市首家“全国先进工程监理企业”,多次被评为“山东省先进监理企业”“烟台市建设监理优秀企业”,并获得“援川重建先进集体”荣誉,同时还是烟台市首家获“共创鲁班奖”、“五一劳动奖状”的监理企业。齐立刚本人也收获诸多荣誉,2018年被评为烟台市唯一一个在职的“山东省监理行业发展30周年工程监理功勋人士”。对专业领域的多年潜心研究,使齐立刚拥有工程监理专业的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这项最高技术职称。同时,齐立刚崇尚儒家思想道德精神,奉行“诚信为本,仁者爱人”的经营理念,并当选为“山东省儒商研究会”副会长。
对于德林监理的未来,齐立刚信心满满。“从管理上讲,要做好我们的标准,做实我们的现场服务,为业主提供超值服务,从具体上讲就是要做强、做精我们的项目。”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徐睿通讯员邹璐泽杨长敬)莱山区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创新自选动作,近日组织50余名区直部门领导班子成员...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