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G记者李珑通讯员邢腾飞摄影报道
1985年出生的李枫,是烟建集团十公司的一位项目经理。入职11年,李枫在烟建集团的舞台快速成长,也亲眼看着烟台一点点变美,一点点向着现代化滨海城市迈进。令他骄傲的是,他也参与了其中多个重点工程的建设。当那些工程一个个变成烟台的地标,李枫也从一个初出校门的大学生,成为独当一面的项目经理。
烟建“师带徒”,教技术也教做人
“蹄疾而步稳,勇毅而笃行”是指马跑得快而且步伐稳健,人勇敢有毅力,努力去做一件事。毕业于天津城建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李枫,正是这样一匹“好马”。
李枫是全班同学中唯一干施工的。同学们不是进了设计院,就是在甲方企业。干施工,风吹日晒雨淋,尤其是市政施工,基本天天泡在工地上,算得上“饱经风霜”,人老得比较快。去年参加毕业10周年同学聚会时,李枫被同学戏言:以为是学生家长来参会了。人黑了,头发少了,才30多岁,看着有点显沧桑。但是李枫觉得,一切沧桑,皆为付出的收获。
2008年,李枫加入烟建集团十公司工作。按照烟建集团的规定,新员工入职,一定会有一个师傅带着,李枫的师傅是现任烟建集团十公司总经理助理的高级工程师刘杰。
现在回忆起来,李枫直言自己非常幸运,跟着师傅学了太多。从学校进了工地,才发现书本和现实存在巨大的差距,几乎等于从头再学,有不懂不会的,刘杰都耐心教他。而李枫觉得,师傅不仅仅是在技术层面带他,更教他如何做人,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技术员、工程师、烟建人。“师傅告诉我,年轻人一定要勤快,多问,多做,才会知道自己的弱项在哪里。”李枫说。师傅给他定的规矩是,每天不管施工到几点,晚上一定要书面总结一天的工作,只有积累、反思,才会有进步。在初入职的几年时间里,李枫在师傅身体力行的影响下,养成了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
李枫工作后参与施工的第一个项目,就是新火车站站房的安装工程,覆盖了给排水、强弱电、消防、空调、动力机房等所有常规安装类施工。进工地的时候正值7月盛夏,按要求,新火车站2009年就要通车。大家都在赶工期,每天早晨不到7点上班,晚上11点下班。李枫说,他在白石村租的房子,下班都没有公交车了,只能麻烦一起下班的同事送他回家。在火车站施工的15个月,最紧张的时候他干脆住进了工地,项目部融洽的氛围让大家都没觉得多苦多累,一心就想把工作干好,把工期往前赶。
建筑是一个特别苦的职业,没有朝九晚五,也没有体面干净的工作环境。然而当一个工程顺利完工并给他人带来生活的便捷时,那种成就感是无可替代的。李枫说:“刚参加工作时,妈妈特别不理解我为什么不进体面的设计院,但是后来,从黑龙江来烟台定居的妈妈每次路过火车站,都会跟别人说,这是我儿子参与建设的,是不是很漂亮?”
不惧援川险阻,在北川创造烟台骄傲
李枫的手机里存着一张照片,是参与援建北川新县城完工时的留影。照片上的他年轻、清瘦,与此时记者眼前的他,判若两人。
新火车站工程收尾时,李枫被烟建集团十公司派往北川,是第二批援建队伍中的一员。在北川14个月,他整整瘦了30斤。“瘦的不只我自己,去的人都是几十斤的掉秤。”李枫笑着回忆。
建设北川新县城,人员紧,任务重。李枫参建的工程有3个:北川新县城产业园区服务中心、白杨坪片区安居房、北川新县城垃圾填埋场。其中,北川新县城产业园区服务中心,是当地政府的办公地点。政府能正常运转,才能有效指导灾后重建。所以这个工程工期最紧,2009年11月28日挖下第一铲土,2010年4月28日就已经竣工了,连里面的家具都摆好了。
李枫回忆,当时山东省援川指挥部下了军令状,所有的工程都要参与评奖,剑指四川“天府杯”。山东所有地市都派出了精锐力量,每个地级市至少两到三家施工企业参与援川建设,只有烟台,是烟建集团独自担起了援川大任。当年烟建集团十公司三分之一的人员都到过四川。大家都在比着干,既比进度,更比品质。李枫说,特别佩服烟建集团好多优秀的老师傅和工长,能把盖楼程序衔接精确到分钟。“不是小时,是分钟!”李枫强调,主体施工时,从模板支设———底排钢筋绑扎———管线预留预埋———上排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一个个工序的交接,以分钟计,说几点几分干完,误差不过3分钟,绝不窝工。援川期间,烟建集团的施工速度让其他地市眼红,甚至在全国都数得上。得益于此,李枫和同事们发扬“没有借口、完美执行”的援川精神,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援建任务,以令人惊叹的“烟台速度”开创了山东援建的多项第一,实现了“三年援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
经历严格考验,实现职业生涯突破
回到烟台后,李枫先后参与了高新区CBD科技软件园、石药集团厂房、烟台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科研中心、烟台万华搬迁一体化MDI装置区、创业大厦、CBD科技广场、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等项目的施工。经历了一个个工程的历炼和积累,当李枫站在一个新的工地上时,已经可以从容不迫,拿捏好每个环节的处理,独立完成一个项目的全部技术工作。他也实现了从普通技术员到主任工程师的转变。
万华搬迁一体化MDI装置区工程,体量大,科技含量高,是对李枫影响最大的工程,也是烟建集团十公司近年来承揽的施工难度最大、质量要求最高的项目。因为属于化工行业,这个项目各项要求特别严格。
施工时,万华的管理几近严苛,不仅实施“首件样板示范工程”“划分质量控制点”“邀请第三方检查”等多项质量管理制度,还不允许在工地住宿,李枫和同事们就在附近租民房住,每天开车上下班,有时加班晚了就只能在办公室休息。
李枫说:“整个工程,都是咬牙坚持下来的。但是在万华这个项目上学到的东西,却让我受益终身。”因为这个特别艰难的项目,他也练就了非凡的心理素质和强大的抗压能力,在之后的项目中,遇到任何问题,都不再上火发愁,因为没有比在万华更难的难关。
经过多年的历练,李枫2016年被烟建集团十公司任命为项目经理。
在市中心“绣花”,所有努力只为市民满意
10月17日,记者在位于市中心的文化中心广场工地内,采访了李枫。分布于文化中心与万达广场之间的多个小工地,都属于重大民生工程———110千伏建昌变电站输变电工程,都是李枫在负责。
建昌变电站位于文化中心广场西北角,是市中心首座地下110千伏变电站,深埋于文化中心地下15米处。建昌站建成后主要承担中心区域近20万居民以及文化中心、万达广场、毓璜顶医院等多个重要场所的供电任务。目前,工程外围电源线路正在加紧建设中。
李枫今年5月调入该项目部任项目经理,对他而言,在市中心挖地敷管线,无异于拿着“绣花针”在施工,不仅要仔细,还得有协调各方推进项目的能力。
这条送电高压线,从胜利南路经红旗路到达西南河路东,通过地下管道向前推进。目前,地下铺管采用的是顶管技术:每130米下一个预制沉井,沉井封底后,凿掉临时封堵,采用人工挖土顶管的施工工艺,每开挖一段之后,用千斤顶顶入一段水泥管,工人在水泥管中作业。这样十分安全,不会塌方。目前,文化中心6个沉井,每个井每天可向前顶管3米左右,进度平稳。
施工中遇到主要的难题,来自于挖土时遇到的各种管线。老城区地下管线复杂,地下暗网缺少详细全面的图纸。每挖到一个管道,就要协调对方改线。“之前挖到了一条自来水主供水管道,但是按要求,夏天用水高峰期不能停水施工。”李枫回忆,工程就一直停了两个月,一直到“十一”黄金周,自来水的工作人员加班配合,才得以停水施工。大家整个黄金周都在加班赶进度,可以用争分夺秒来形容。
对于李枫来说,这样熬人的工程,已经是习以为常。有时候为了赶进度,也会跟一些管线所属单位吵,吵来吵去,反而成了朋友。“我们这行特别简单,都是为了工程,大家也都明白和体谅。”李枫笑着说。
李枫说:“‘感恩·责任·执行’的烟建文化,决定了我们做人、做事的原则,身为烟建人、身为建设者,能给市民增加幸福感,我就知足了。”
新闻推荐
10月30日上午,中国(烟台)核能安全暨2019核电产业链高峰论坛在国际博览中心开幕。本届论坛以“安全新高度,产业新发展”为主题...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