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永超撰文/供图
最近,我从友人处得到一张师生合影的老照片,照片上标注的时间是1965年7月18日,人物是解放路小学(现养正小学)的师生,内容是即将参加全国少年女子乒乓球比赛前,合影留念。
这是一张非常珍贵的老照片,而了解了它背后的故事,更让我们感叹不已。
两年多带出一支水平过硬的女子乒球队
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期,中国男子乒乓球水平已经在世界上独领风骚,成绩骄人。而我国女子乒乓球项目在世界比赛中,成绩不佳。为此,国家体委提出“要打翻身仗”,联合共青团中央,共同发起在全国部分地区中、小学重点选拔培养优秀女选手活动,目标是在短时间内把我国女子乒乓球项目竞技水平搞上去。在这个大背景下,当时担任烟台业余体校教练的汪立成临危受命,立刻着手开始布局烟台市的女子乒乓球项目。解放路小学作为烟台市重点体育项目学校,体育设施在全市小学中是一流的,师生素质也较高。所以,他就把解放路小学作为市女子乒乓球项目重点训练单位。1964年2月,经汪立成老师推荐,烟台市体委将从市体校毕业的李维忠老师调到解放路小学担任体育老师兼乒乓球教练,具体负责学校乒乓球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
李维忠来到学校后,在副校长宋恤冬的全力支持下,选苗子,抓重点,亲自绘制乒乓球训练操,印成图册,发放到每个运动员手里,并挂在球室墙上,开展科学训练。正规乒乓球台不够用,就在校园空地用水泥垒成土台,供运动员训练使用;在选拔队员方面,他从长远出发,从一年级着手,逐级选拔、培养乒乓球选手和领军人物,形成梯队式管理,确保每个年级都有尖子队员,做到优秀选手升学不断档。
在不影响学生们正常学习的前提下,李维忠利用早、中、晚和寒暑假的时间,对运动员们进行超负荷训练。在寒冷的冬天,他为了训练的需要,经常睡在学校乒乓球室旁边的小屋里;炎热的夏日,湿透的背心经常来不及换洗。大队辅导员张慧琪是位细心周到的女教师,她负责运动员的日常生活管理,与她们吃住在一起,及时解决日常出现的问题。当时年仅13岁的运动员刘洪芬,小小的年纪很能吃苦。训练中鞋子磨破了,不舍得买新的,就光着脚练,胳膊练肿了也不叫苦。
经过两年多的磨炼,李维忠硬是带出一支水平过硬的女子乒乓球队伍。
多年以后,球队主力队员刘洪芬的哥哥刘洪欣老师回忆说,他妹妹之前的乒乓球水平根本赢不了他,经过假期训练以后,妹妹的水平已经远远超过了他,他每局得分不超过5分就败下阵来。
1965年5月,李维忠率队赴济南参加全国少年女子乒乓球邀请赛,在赛场上,遭遇上海巨鹿小学女子乒乓球队。上海巨鹿小学是全国体育重点学校,曾培养出曹燕华等优秀国手,其乒乓球项目在全国小学中属一流水平。几场比赛下来,解放路小学尽管输多赢少,但是输掉的分数相差很小,水平很接近。巨鹿小学教练感叹道:真没想到,一个小小的烟台队,打得这么好,水平会这么高。
1965年10月,由市体校教练汪立成带队的解放路小学少年女子乒乓球队参加在淄博举行的全省十四县市女子少年乒乓球比赛,横扫各路选手,一举夺得冠军。返回烟台后,李维忠根据全省赛、对抗赛出现的问题,重新制定了战术,对尖子队员也进行了重点培训。大家摩拳擦掌,斗志昂扬,相互鼓励,为参加即将到来的全国比赛积极做好各种准备。
在没有教练陪同下,进京参加全国比赛
就在参赛时间临近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接连发生。
进京参加全国比赛对学校来说是一件大事,宋恤冬副校长带队参赛是最合适的人选,然而,上级部门不批准宋校长带队参赛。
宋恤冬(1924-1984)自幼在烟台恤养院长大,曾受中共党员李丙令的影响。解放后从事教学工作,1956年至1970年担任解放路小学副校长期间,主持全校工作,他任劳任怨,埋头苦干,因不是中共党员,被大家称为“业务派”。他对乒乓球训练特别支持。也特别热心。他曾在全体教师大会上强调,下午两节课后,一定要安排运动员准时到少年体校训练,如果有作业题可以安排同学送到运动员家里去。1984年,宋恤冬在生命最后时刻,留下两个遗愿,一是把遗体捐献给医务部门作为研究使用;二是恳切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宋恤冬病逝前,芝罘区文教局党委批准了他的请求,发展他为中共党员。他去世后,区文教局党委做出决定:在全区文教系统开展向宋恤冬学习的活动。没有派宋校长带队,当时大家都不理解。更为离奇的是,体育老师兼教练员李维忠、大队辅导员张慧琪也都被排除在外,而是指派了一位不懂乒乓球训练的女副校长,带队进京参加比赛。
1966年2月,解放路小学女子乒乓球队在没有教练陪同下,进京参加全国21省市女子乒乓球比赛。
比赛期间,运动员们因无教练现场指导,小小的年纪,只能独自应对在全国比赛赛场上发生的复杂情况。据参赛选手刘洪芬回忆:比赛时,在处于劣势的关键时刻,运动员们总是习惯性地回头寻找教练员,希望能得到一些心理上的暗示和鼓励,但是她们没有看到教练的身影,更得不到教练的现场指导,当时非常失望,技战术和情绪都受到很大的影响。在这种状态下,比赛结果可想而知,仅获得了第十名。
尽管如此,她们在赛场上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代表山东省参加这次比赛的三个队员是:第一单打刘洪芬,第二单打郝文蒂,替补队员刘新明。这次比赛一共有22个队参赛,都是各个省赛的冠军队,实力超群。其中,北京市有两个队参赛。比赛中,由刘洪芬率领的山东队顶住压力,团结一心,凭着平时训练时积累的本领,最终以3:0战胜了占有主场优势的北京队。
赛后,周恩来总理、贺龙副总理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亲切接见了所有参赛的选手,并合影留念。乒乓球主力队员刘洪芬比赛时的特写照片还发表在当时的《中国青年报》、《少年报》上。比赛结束后,刘洪芬还代表球队在全市中小学中做巡回报告。四十多年以后,刘洪芬接受学校聘请,又回到了母校做乒乓球教练,为学校体育教学尽力。
她们是烟台体育的光荣
在以后的岁月里,解放路小学先后向国家队、省队、八一队输送了一批优秀的体育人才,他们是于美丽(国家队)、张云霞、陈群、牟立萍、冯一、梁汉珍、张喜光(排球)(以上是省队)、崔咏梅(八一队,排球)、孟爱敏、梁汉琳(以上是部队队),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1967年8月,李维忠老师离开了他付出大量心血的解放路小学,去往外地工作。马治钧老师继续承担起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的重任。马治钧是1962年分配到解放路小学当体育老师的,在这个岗位上,他一干就是30多年,为学校培养出了大量的体育人才。马老师擅长篮球项目,他动作规范,技术高超,培训时耐心不急躁。
1966年,“文革”开始,学校的教学和体育训练基本全停了,在那个时期,老校长及一些老师被批斗,贴大字报,直到1969年,学校才陆陆续续开始恢复乒乓球训练。“文革”后期,各个行业抓整顿。教育系统掀起了“抓教学、抓体育”的一个高潮。在这种形势下,1973年,学校将部分有体育特长的学生集中起来,组建了“体育班”,班主任是张兆卿,“体育班”成立后,学校将乒乓球、田径、篮球、排球、体操等项目划成几个小组,从社会上招聘专业教练,对有特长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各个体育项目成绩提高很快,“体育班”的同学们在全国、省、市的比赛中取得骄人的成绩,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运动员。1973年7月,第一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在烟台举行。解放路小学作为烟台市重点体育项目单位,选出了100多名学生参加了开幕式的献花方队、团体操方队的演出。当时笔者在解放路小学读书,有幸参加了献花方队的演出,当年火热的情景历历在目。
运动会期间,为营造体育比赛气氛,向全国人民展现烟台体育发展形象,烟台锦章照相馆根据市政府的要求,将曾经参加全国乒乓球比赛的原解放路小学运动员刘洪芬、高大昭、于迎春(当时均已参加工作)三人请到照相馆,精心为她们拍了一张合影,挂在临街的橱窗里,向市民展示曾经的荣耀。这不仅是她们个人的光荣,也是烟台体育的光荣。
1975年,解放路小学被授予“山东省体育先进单位”称号,1985年,解放路小学改为养正小学,1987年、1998年,养正小学被授予“山东省优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称号。
回顾这段往事,我们由衷地感谢几代体育教师们为烟台、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自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姜高第、何世德老师,五十年代的季明富老师,六十年代以来的马治钧、李维忠、宋乐胜、王希新、盛芝翠、陈珍珍老师等,这些各个时期的体育老师们,为了烟台的体育教育和荣誉,付出了心血和汗水,功绩卓著,我们应该永远铭记他们。
(本文得到汪立成、于大伟、马治钧、王世珩、李维忠、刘洪欣老师的帮助,感谢他们。特别感谢马治钧、刘洪欣老师提供老照片。)
右图:后排右四是时任解放路小学副校长宋恤冬,后排右三是体育老师、乒乓球教练李维忠,后排左三是大队辅导员张慧琪,后排左一是运动员陈佩君,左二许仁伟,后排右一刘华,右二孙建伟。前排左起:郝文蒂、赵希娜、陈雁、刘洪芬、谢洪英、王素珍。
参赛选手在1965年获得省冠军时合影。后排自左至右:韩淑华、刘洪芬、陈雁、郝文蒂。前排左为于迎春,右为刘新明。
1966年2月进京参赛的山东省女子乒乓球代表队。
左起:于迎春、刘洪芬、高大昭。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云全通讯员彦超)近期,芝罘岛街道在全辖区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排查整治辖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