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是农村年轻人结婚的必备彩礼,俗称“三大件”。凑齐“三大件”很不易。就物价而言,那时候的商品还算便宜,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单价只有一百多元,3件加起来也不过四、五百元,但对于当时月工资只有三十几块钱的工薪阶层来说,也是一笔不菲的开销。而且,有了钱并不意味着就能买到东西,计划经济条件下,紧俏一点儿的商品凭票供应,得想办法弄到“票”,才能买到所需要的商品。
好不容易凑齐“三大件”
1978年订婚时,我在吉林当兵,任连队文书。连里分到了一只“手表券”,但按规定只准分配给干部。好在指导员和二排长是咱山东老乡,知道我急需手表定亲,便想办法帮我争取。恰巧连排干部都已配齐手表了,指导员开支委会时征求了一下大家的意见,便把“手表券”分配给二排长,然后再由二排长转给了我。我在部队驻地(当时的吉林省蛟河县)百货大楼花110元买下了一只上海手表二厂生产的“宝石花”手表,完成了“三大件”的第一项任务。
买缝纫机还算顺利。老家村子里办了个纸箱厂,为烟台缝纫机厂生产包装纸箱。跑销售的业务员是我的发小,与烟台缝纫机厂混得挺熟,找厂长要了个内部指标,用135元的内部价帮我买了一台“百灵牌”的缝纫机。自行车是妻子买的。妻子当时在镇上中学教书,老早就申请买一辆自行车准备结婚。可公社里不分配“自行车券”,校领导也没有办法。从夏天一直等到秋天,才把“自行车券”拿到手。 152.40元买了一辆青岛产的“大金鹿”,花掉了妻子4个多月的薪水。凑齐了“三大件”,趁着国庆放假,我和妻子到青岛三姨家玩了两天,就算完婚了。这在当年称作“旅行结婚”,符合当时提倡的喜事新办,也算是节俭、浪漫……
三大件都留着
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使国家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升,手表、缝纫机、自行车组合的第一代“三大件”,陆续被冰箱、彩电、洗衣机组合的第二代 “三大件”所取代。我家的“三大件”变成了“老三件”,很少再用了,但在我的记忆长河里,“三大件”的魅力犹在。
比我更怀旧的是老伴儿。那台“百灵牌”缝纫机是她的心爱之物,过去多少年用它给家里的老人和孩子缝缝补补。后来条件好了,不再用自己做衣、缝补了,也一直不舍得淘汰,三次迁新居都坚持带上它,至今还把它摆在床头边,有事无事地去蹬上几脚,从那“嗒、嗒、嗒”的针头跳动声中,寻找昔日缝补浆洗的老滋味。
讲述人:周岐彬 记录:王建亮
新闻推荐
烟台海军学堂成立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起初为海军训练班,5年后正式成立海军学校。新校舍由北洋海军提督萨镇冰筹划、烟...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