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日之中国,日日新、处处新。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澎湃评论推出“青春中国 灿烂气象”专题,邀请多位90后大学生、评论员,讲述当代青年的使命担当和家国情怀。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总会思考自己能否与这个极具意义的年份产生丝缕的关联,能否让日历上这一简单的数字,变成充满价值、值得回味的注脚。
暑假前,我所在的学院开启了一波暑期实践招募的热潮,其中的“记录中国”实践项目,为了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将主题定为“大国工程”,成员兵分五路,前往中国正在规划或者已经建成的大型基础工程,挖掘时代背景下的城市发展与人物故事。我加入了项目中的“烟大跨海通道”组,前往烟台与大连开展调研与采访。
面对一段未知的旅程,每位同学在临行前都热情高涨,但这并不是一次一帆风顺的旅程,全员很快陷入了焦灼之中。
“烟大跨海通道”是一个至今已经规划和论证了近27年,但还未正式落地的特大工程项目。它旨在将烟台与大连两座城市通过跨海通道的方式相连,让原本需要沿着渤海湾绕行1600多公里的陆路,变为仅有100多公里的“海路”。但由于成本高昂、技术难度大、海下情况复杂等问题,“通道”的建设方案一直处于研究阶段。
见不到“跨海通道”,就意味着我们的调研与采访只能够围绕着烟台、大连两座城市的发展展开,并挖掘城市与人物故事背后与“跨海通道的建设”可能存在的各种关联。
对于常年坐在课堂上的我们而言,这两座城市实在过于陌生,队员中也没有来自这两座城市的同学。全组成员不得不在繁忙的期末季中抽出时间,阅读大量与烟台和大连相关的文献和材料,整理相关的数据。这个过程,让我们感受到自己对祖国大地的了解还是太少了,而要改变,正需要脚踏实地的亲身实践来弥补。
实践正式启程后,我们首先赶往烟台下属的海岛县——长岛。按照现有的研究计划,长岛至蓬莱的跨海通道建设被视为烟大跨海通道的第一段,这也是许多长岛居民翘首以盼的工程。
现在生活在长岛的居民,出行方式仅有轮渡,一遇到大雾天气,航班就要停运。曾有岛民摆好了庆婚宴,却迟迟等不到上岛的亲朋好友;有人在过年返家途中遭遇大风大雾天气,只好与父母在过年的喜庆氛围中两地相思;也有病情恶化的病人,因为没有出岛的航班而耽误治疗……民众对于“跨海通道”建设的渴望与需求,在我们采访的过程中被一步一步地挖掘出来。
在岛上,我们也亲身体会了出海不便带来的重重阻碍。当我们完成在南长山岛的采访任务,准备前往北隍城岛时,大雾天气让所有航班都终止了运行。
这次停航彻底打乱了我们原有的计划安排,但同时也让队员感受到了第一现场真实的情况。我们立马转换思路,采访了许多同样被困在码头无法出行的居民与游客,为这一次的出行补充了更为详实的访谈资料。通航后,为了弥补被耽误的进程,队员兵分两路,分别前往不同岛屿同时开展调研,最终圆满完成了任务。
记录,正是这样一个充满波折的过程,但小插曲往往也蕴藏机遇。在行走与采访的进程中,我与队员逐渐加深了对国情与省情的认知,这种感知与课堂中的学习、文字资料的阅读是完全不一样的体验,它更具有真实性、触动性与完整性。它让我真切感受到,“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本次“记录中国”实践中,其他线路的同学同样收获颇多:
“川渝铁路条线”的成员记录了一位位奋战在一线的防汛员的故事,正是有了他们,一条条重要的铁路工程才能安全地运行;“夏金跨海大桥线路”的成员遇见了一位从台湾到厦门驻扎的全职妈妈,她迫切地希望“夏金大桥”能够建立,以便于大陆与台湾更为便捷、深度地往来;“贵州特大桥线路”的成员,看到了特大桥的建设正不断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一座座城市的发展现状、社会的难题、民众的心声都只有亲身力行,才能够被我们真正所感知与挖掘。
作为青年大学生,我们可以成为这个时代的瞭望者,观察社会、体味民情;可以成为这个时代的记录者,用自己的思考传达出青年的声音,让更多人了解中国发展的新面貌,以及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生存境遇;可以成为社会进程的推动者,用具有影响力的成果为这个社会的改变与进步做些什么。
“行走在中国,力行在路上”,这句我们用来为自己加油打气的口号,如今已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它时刻提醒着我,要用脚去丈量祖国大地,要用笔去亲手记录中国,以爱国之心汇聚每个人青春力量,用青年之力为国家发展做出自身应有的贡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地了解祖国大地,发自肺腑地滋生热爱与自豪之情。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芝罘区保安服务行业协会在会员单位中开展了“同唱一首歌”活动,以嘹亮的歌声、飒爽的英姿、严整的风纪、过硬...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