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凉的露珠和汗水交融的晨曦中,牟平区龙泉镇小苇子村村民王君义在百亩梯田下埋下一根4米长的水泥杆,这根水泥杆是现代化矮化苹果园苹果生长所需的“支撑点”。与传统乔化苹果5年才能挂果相比,矮化苹果头年栽植第二年就能挂果。“我们引进的是优质苹果矮化自根砧苗木,实施智能化控制,采用立架密植栽培、水肥一体、机械作业技术,实现了苹果生产的高度机械化和规模化。”小苇子村党支部书记吕曰刚介绍说。
别看小苇子村现在走上了现代化农业发展之路,在2016年之前,这里还是遍山的撂荒地,农业基础十分薄弱,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引领下,这片沉睡的土地苏醒起来,焕发出一片生机。“要想富先修路”夯实合作社发展根基来到龙泉镇小苇子村,上百亩的坡田映入眼帘,沿着5米宽的水泥路直达田顶,270亩果园一眼望去十分壮观。
谁能想象,在2016年以前,这里上山下山只能靠脚走,每年秋收时节,运输苹果、樱桃等农产品的损耗非常大。“运送果品全靠肩挑背扛,好果也颠成了残次果,卖不上好价钱,我们常常‘望路兴叹’。”村民对此惋惜不已。
不仅路不好走,小苇子村的灌溉设施更是落后。“以前村民给果树浇水,多是大水漫灌、管灌,水流到哪儿算哪儿,不仅浪费水还流不到正确的位置。”吕曰刚说。
2014年底,在龙泉镇党委的动员下,一直在牟平城区经营企业的吕曰刚不顾家人反对,回村担任支部书记。“刚回村时,我闲了一年,不知道干什么,在一次和镇党委书记聊天时,书记说你为何不利用你经营企业的经验,好好为村里办点实事呢?”吕曰刚回忆说,“当晚回去,我就没睡着觉,想着村集体薄弱的收入和人口老龄化的实际,村党支部决定先从建设基础设施做起。”
“当时为了修这条1.2公里长的山路,我们挪了2000棵果树,这些果树都处在盛果期,想要做通村民的工作,难度可想而知。”吕曰刚回忆说。但为了村集体和村民的长远发展考虑,村“两委”只能挨家挨户做工作。其中有一户村民家中有40棵果树,起初死活不同意挪,吕曰刚就和“两委”成员天天去,经过了十天苦口婆心磨嘴皮子,终于做通了这户村民的工作。“干了才能成功,不干永远成功不了,不折腾永远不能致富。”这是吕曰刚经常重复的一句话。靠着这种“折腾”精神,吕曰刚带领“两委”成员和党员天天靠在修路工程上,村民感动了,开始自发上山干活。想起村民踊跃参与的场面,党支部一班人至今感动不已,党员杨年岐说:“俺村的老百姓太好了,真是把全村的营生当成了自个儿的事儿,拼了命地干。”
2017年,吕曰刚帮村里争取到了国家高标准农田项目,新上灌溉用大口井1眼、机井9眼,建设蓄水池3处、泵房10间,铺设灌溉管路5000米,硬化山路3公里,架设高压线路1500米。“看看这口12米深的水井,每小时能出水150~200方,现在可供村民随时取用。”“这片坡田以前都是梯田,只能走人,根本上不去车,现在拖拉机、汽车随便往上开。”“现在果园的电全通了,哪里都可以接上电。”站在田顶,吕曰刚笑着描画着村里的美好图景。“握指成拳”破解合作社发展瓶颈2016年之前,由于村内老龄化严重,小苇子村大量优质土地被撂荒,村民大多过着吃多少种多少的日子。“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很微妙,农民不能没有土地,但有时又被土地束缚了手脚。”吕曰刚说。
要想改变当前一家一户低效益、低产出的现状,还是得把群众组织起来抱团发展。2016年5月,吕曰刚牵头成立了“烟台市山农果业专业合作社”,目的就是最大限度整合资源,进行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管理,打造种养一体的循环农业,生产有机、绿色、环保的高端农产品。合作社成立初期,由于产业没有形成规模,收益不明显,村民入社的积极性较低,村“两委”成员和25名党员带头到村民家中做工作。吕曰刚回忆起当时的情形笑着说,“做工作也得讲究学问,和谁关系好、走得近、能说上话,就上谁家去。由于当时的政策确实好,经过我们一宣传,全村八成以上的村民都入股了”。
目前,合作社已动员324名村民加入合作社,占村民总数的84%。村民以土地、资金、劳动力入股,占股40%;村集体以基础设施和农业机械入股,占股30%;吸引社会资本以资金入股,占股30%,合作社所获收益按股分红。
合作社成立后,聚焦村内老龄化严重、劳动力匮乏、大量优质耕地被荒废、农耕户种植技术落后等问题,由村党支部出面,将村内闲置土地和种植收益低的土地进行成方连片集中流转,由合作社统一规划,发展果业、苗木等种植。合作社优先雇佣在村劳动力参与果树种植管理,把流转出土地的闲置劳动力集中起来,劳务费用定期支付或折价入股,不仅增强了村民的参与感,也增加了老百姓收入,2018年带动入社务工人员人均年增收3000多元。
在合作社发展过程中,突出现代化生产,实行集约化种植,摒弃传统分散经营、大水漫灌式的种植方式,大力推行定时定量滴灌和地力分级施肥等现代农业管理办法,在保证作物正常生长的同时,避免了资源浪费;实行机械化作业,利用合作社的大型农机,对流转的土地开展机械化作业,将传统的个体单产变为规模化生产,减少了人力物力投入;实行标准化保障,建立由村里老种植户、土专家、农机手组成的农耕农机生产队,推行种子、肥料、农药“统购”和机耕、机防、机收“统管”,为合作社生产提供全面保障。
目前,合作社已运营土地270亩,其中乔化果园50亩、新型樱桃苗木10亩、绿化苗木10亩,还有200亩正在建设的矮化现代化苹果园。预计到2020年,合作社可实现经济收益100万元。向科技要效益优化合作社发展模式“看,扒开这片土,底下都是很湿润的,而且地头高的地方和低的地方都是一样的,不存在这边涝那边干的情况。”蹲在合作社的新品种矮化苹果园里,脚踩着松软的土地,吕曰刚展示着合作社新上的以色列耐特菲姆滴灌带。这种每米造价2.3元的滴灌带自带压力补偿功能,能达到高点和低点均匀滴灌的效果。
和农村常见的果园不同,站在小苇子村的果园里,你能感受到果园里到处都是“科技的身影”。地里埋的是滴灌带,施的是量身定做的“配餐肥”,结出的是能卖出高价的“黄金果”。而这一切,在没有成立合作社之前,是很多村民做梦都想不到的。
为了提升土地的产出效益,合作社专门请来了中农集团山东分公司的工作人员金宗民,给村里的土地取样配肥,给不同的土地配不同的营养餐。
听说专家要来给果树配肥,很多村民感到很稀奇,果树施肥还得配?不都是看别人买的什么肥我也施什么肥吗?“不一样的,土质不同需要的肥料也不一样,就像我们人吃饭一样,你是什么体质就得吃适合你身体需要的东西,不能乱吃。”金宗民说。
看着金宗民将一块块土坷垃小心翼翼地装进密封袋,村民们心中充满了期待,“希望专家早早把肥给我们配出来,让我们的果树早日结出金疙瘩!”
龙泉镇党委书记吕孝良说:“此次和中农集团的合作就是想将合作社的果园建成中农集团的一个示范园,用中农的技术优势,让地里种下的优质果苗,吃上好肥,结出好果,卖出好价钱,让村民致富奔小康。”
吕曰刚介绍说,现在合作社果园里种下的果苗都是最新品种,比如“元富红”苹果一级果市场价能卖到8元一斤,“维纳斯黄金”苹果一级果则能卖到12元一斤,价格相当可观。
在培强做大现代农业的同时,小苇子村聘请专业团队对村庄整体发展进行深层次规划,瞄准生态观光旅游,积极打造集休闲观光、生态采摘、民宿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全力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如今,小苇子村这片昔日沉睡的土地,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引领下,奏响了一曲欣欣向荣的田园牧歌,走出了一条蓬勃发展的康庄大道,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与生机。孙金良姜磊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逄苗通讯员文小东王燕)昨日,记者从市市场监管局获悉,即日起,烟台市启动“蓝天”专项行动集中整治工作,严...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