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烟台 今日龙口 今日莱阳 今日莱州 今日蓬莱 今日招远 今日栖霞 今日海阳 今日长岛
地方网 > 山东 > 烟台市 > 今日烟台 > 正文

烟台历史的亲历者与见证人

来源:烟台日报 2019-08-05 07:14   https://www.yybnet.net/

□燕台石史纪明先生是我的老友,他对烟台近代开埠文化、烟台民俗文化研究情有独钟,长期关注、潜心思考,颇有建树。他每有新作问世,必惠赠敝人一饱眼福,仅他转岗二线工作到退休后的这几年,我就收到他已出版的《烟台美食文化》(长城出版社,2005年版),《烟台婚姻文化》(长城出版社,2006年版),《烟台建筑文化》(吉林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等十多部著作,每次读余,无不敬佩他的勤奋、博学和用心。近日与史纪明先生共同参加福山区一次活动,期间他对我讲,他最近要出一本新书,是他近几年刊发在报刊上的文章结集,嘱我为此书写篇序言。不过几天的时间,他就通过电子邮箱发来了全书的电子稿。

我和史纪明先生是40余年的莫逆之交,虽说老友著作等身,但从未为老友的作品写过只言片语,此次相嘱,却之不恭,只有唯唯从命。我用了几天时间,逐篇拜读这本冠名《古稀之礼》的书稿。全书分为亲情篇、乡情篇、美食篇、历史篇、建筑篇、杂文篇六部分,收录了作者自2014年以来撰写发表的51篇文章以及作者选配的自拍和收藏的97幅图片。当我抬头离开电脑时,不禁扶案感叹,一个长期主要从事公文和行政管理工作的县处级退休干部,在已过古稀之年之时,竟然能够写出如此美妙精彩、可以传世的文章,不得不让人从心里钦佩!

这是一部充满着乡愁的回忆录,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亲情、乡情和友情。

从亲情篇中《您好,我的小脚母亲》《我的小学生时的学习用具》,我看到了作者对母亲的牵挂,母爱如水,他如河旁的小草,从小到大,那条母亲河源源不断地滋润着他,陪伴他成长;我看到了作者对患病早逝父亲的不舍,父爱如山,他曾默默地守护着这个暖意融融的家,无论岁月怎么侵蚀他的记忆,那熟悉的背影永远刻骨铭心。我也从《推磨》《春的童趣》《鸡蛋论把卖》《50年前的小学生劳动》《当年小学生除四害》看到了作者对爷爷、奶奶的崇敬,对哥哥、姐姐的深情,对老师、同学的友爱,对妻子儿女的挚爱,对乡里乡亲的难以割舍的热爱。

乡愁,是一种难以言说的爱,是一种复杂的情感,是一种对故土和亲人浓浓的思念和依恋。从乡情篇《十字街乡愁》中十字街祥凝胡同7号院到珍贵的近代特色建筑群,再到滨海广场的建设,作者一手策划让十字街成为21世纪烟台城市建设乐章上激情跳动的音符,这种难以割舍的乡愁让人有一种揪心疼般的爱恋。《家乡忆想》中的老井、渠水、邻居是那样让人魂牵梦萦、牵心挂肚。也许,作者原来并没有在这座城市安营扎寨的打算。因为在他心中,回家与父母妻儿团聚,孝敬父母,养育儿女,在村庄里徜徉在浓浓的乡音、乡情中才是他此生最大的心愿。

乡愁,是心灵深处最美的花朵。它是一朵金黄的向日葵,承载着沉甸甸对乡土的感念;它是一朵风雨中的牵牛花,承载着游子对故乡无时不在的牵挂;它是一朵雨后的荷花,承载着对父老乡亲的一往情深。《那些亲切可爱的乳名》《卖雪花膏的街坊》《过年祈福二三事》《火绳熏蚊子》《老烟台人喜欢哪些数字》《福山方言趣词多》让人读来饶有风趣、耐人回味,倘若放眼现实,竟然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今天故乡的一星一月、一草一木,一人一物何处可寻?

这是一部反映社会变迁的回忆录,记录着新中国以来烟台社会的巨大变化。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可以从作者美食篇、历史篇和建筑篇的文章中看到烟台这座古老而年轻的海滨城市,从政治到经济,从思想到文化,直至潜涌在人们心灵深处的悲欢忧乐,无不发生着深刻变化。我们似乎可以从作者的文章中感受到时代的脉搏,体会到我们这一代人面对时代潮涌的心情。请读读书中收录的《我青年时代的奢侈品》《我的英雄牌金笔》《红利市场掠影》等,我们仿佛能穿越时光,通过这些看似个人的记录,观察到新中国以来烟台人的生活风貌,更能在这些文字记叙与今天现实的比对之间,体会时代翻天覆地的变迁。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不仅因为河流是流动的,同样,踏入河中的人也是流动的,而由无数独特个体组成的人类社会更是无时不在流动中变迁。作者通过本人日常生活中最熟悉也是最具个人色彩的领域,从与人们最密切相关的饮食、建筑等方面入手,展示了一幅烟台70年的社会变迁长卷图。在《鲜美烟台鲁菜鲜》《令人咂嘴的福山民间美食》《年味浓浓花鱼香》《夏日炎炎吃拌面》《吃碾蒸和喝焦面》等文章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饮食的变化,由食不饱腹到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再到从吃饱向吃好转变,还可以领略鲁菜之乡悠久独特、丰富多彩的美食文化魅力。在《清末民初烟台的住房建设》《烟台四合院》《烟台近代民居建筑饰物》,我们既可以体会烟台人居住条件由住房拥挤、陈设简单到住房状况得到空前改善的变化,也可以纵览烟台建筑发展演变的曲折历史。特别是作者独具慧眼写下的《傅氏宗祠旧址》《协增昌绸缎在旧址》《烟台西南关中华基督教会旧址》《烟台中华基督教青年会旧址》《基督教浸信会教堂旧址》《近代建筑3则》等文章不仅为不见经传的建筑作文、引人遐思,还是十分难得的考证严谨、图文并茂的烟台建筑史料,对今天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如何保护传承古旧建筑、留下烟台的时代印记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可以说,作者从细而微的内心世界,到宏而阔的历史时空,在切实具体的变革、变迁方面,不仅为个人留下了生命的轨迹,也为烟台社会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如果没有耐心、没有毅力去深入了解社会变迁、相应的人与生活的变化,是没有能力去把握、书写这些相比个人生活要宏观、复杂多的内容。本书每一篇文章不仅仅是作者个人情绪与经历的体现,不仅仅饱含丰富的历史知识,更是当下鲜活的社会变革、当代深刻变化的历史见证。再过几十年,如果那时候的人们回顾我们这个年代,就像我们今天回顾当年,那么,最能给他们答案的,恰恰是这些通过书写个体鲜活经验展现时代面貌的作品,这些有难度的、辛苦的写作。史纪明先生的作品无疑就是这样的传世之作。

这是一部展示烟台发展历史的回忆录,见证烟台超越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

全书通过本人亲身经历的人物和事件,生动翔实地记述了烟台发展历史的重大事件和重要活动,再现了烟台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发展变化的历史画面。作者撰写的“亲历、亲为、亲见、亲闻”烟台发展史料,集中收录在历史篇中和建筑篇中。其中既有对社会重大事件的真实写照,也有对具体工作细节的生动记录;既有事关全局性改革开放举措的秉笔直书,也有工作群体与个人那些刻骨铭心的难忘记忆。《曾雄踞京城烹饪业的福山大厨》《无私的奉献》《大院记忆》《为市民清洁温暖的生活》具有很强的现场感、感染力和重要史料价值,是研究烟台发展史难得的鲜活素材。同时,也由于作者的特别经历为读者提供了一种生动而具体的历史,展现了上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生人所处波澜起伏的时代和复杂多变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描述了一代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抱负和雄心壮志。

烟台这座北方沿海城市,有着不同寻常的历史。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是站在现实基点上的烟台面向未来必须明确的问题。正是那些逝去的时光,逝去的人和事,慢慢沉淀于烟台的历史血脉,成为烟台城市的性格因子,这是烟台的灵魂根源。从《六十岁发家子的传说》《福山的高丽客》《爱国为民的于宗潼》《史氏宗谱序言》《栾家疃志后记》等文章中,我们看到一位年逾七旬的老人,在这座城市的史海钩沉中艰难跋涉。这的确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尤其是烟台的近代历史,许多名流学者、达官遗老、军阀政客,甚至汉奸恶棍,都曾在这座城市频繁过往。还有殖民列强的坚船利炮、腥风血雨,有洋人的横行和平民的抗争……然而,正是这种“过往”,使得许多的人和事成为吉光片裘,慢慢潜隐于城市历史的角落。认真梳理烟台的人文脉络,考证烟台的发展史实,由此成为一件烟台人不得不做却又十分难做的工作,或许,当这种梳理日渐清晰之际,就是烟台的历史收获之时。有鉴于此,史纪明先生的努力,无论繁或简,无论全或偏,就有了不可替代的价值,就值得我们尊重。但是,现实中像史纪明先生这样沉迷于烟台历史文化研究、自讨苦吃的人已是凤毛麟角。

本书除了收录了四五篇序跋和词语辨识文章外,多为回忆性散文,作者通过对过去发生的事件的回忆记叙,运用朴实、灵活的笔法,表达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本书问世的缘由,史纪明先生在《古稀感言》一文中专门做了直白:“进入古稀,我为自己准备了礼物。即把2014年以来在报纸和期刊上发表和尚待发表的文章汇集成书,便于集中翻阅和收藏,便于赠送友人。随着自己一天天老去,也可能拿不了笔了,也可能思维混乱了,古稀之礼也会成为耄耋之礼,何不趁早”!这哪里是一位年过古稀老人的自备礼物,分明是奉献给当下每一位老人的珍贵礼物,也是献给烟台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一份厚礼。书中所表达作者生于斯、长于斯的拳拳之心,养于斯、爱于斯的悠悠之情溢于言表,“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读者自能谅察。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史纪明先生比我年长几岁,转眼之间我也将到七十周岁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最大的感悟是懂得了时间的可贵,最深的体会是感到了来日无多。虽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是古代的事,现在“人生八十不稀奇”,但较之六十岁之前,还是多了不少危机感。我觉得,在六十岁以前,人难以体会到已经老了的感觉;而过了六十岁、七十岁,才真正感受到自己确实老了。明显的症状是:眼睛花了、耳朵背了、腿脚不灵了、记忆力减退了……

人生犹如变化着的四季,有着不同的色彩,来去匆匆,变化无常。尽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但是我赞成史纪明先生的人生态度,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他在《古稀感言》中引用了杨绛先生的话:“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他表示将从古稀之年开始,以内心的更加淡定与从容、宠辱不惊的风骨和优雅的姿态,轻松愉快到天年。我愿将杨绛先生和他的话作为我余生的座右铭。

新闻推荐

如何将福建的社保转回烟台?

咨询:我是烟台人,之前在福建工作了几年,现在辞职回烟台了,我想将在福建的社保关系转回烟台,请问应该怎么办?都需要什么手续?...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烟台历史的亲历者与见证人)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