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创新是万华的基因和本色。万华发展壮大之路,就是一条瞄准创新、一往无前、敢闯禁区的勇攀高峰之路。40多年来,万华始终坚持不惧怕失败、不轻言放弃,不为艰困所屈、不为浮华所扰、不为巨利所惑,敢于叫板国际巨头、敢于瞄准行业发展前沿,矢志不渝地开展自主创新和科研攻关,一步步发展成为全球公认的创新能力最强、产业规模最大、质量最优的MDI制造商。学万华精神,就是要学他们横下一条心、铆足一股劲,始终扭住创新不放松,牢固树立“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理念,聚焦创新重点、提高创新能力,进一步形成想创新、敢创新、善创新的浓厚氛围。
每一个成功企业,背后都有一段非凡的创新历程。万华成立之初,引进了国外设备但不掌握核心技术,1万吨的设计产能10年都未达产。与跨国公司四年的技术引进谈判,最终却引狼入室。这种锥心的痛,让万华人悟出一个道理:先进的核心技术是求不来、买不到的,创新还得靠自己!中国人只有自立自强,才能赢得世界的尊重。正是基于这样的创新初心,万华人对创新格外笃定坚韧。有人说,在人类日益拥挤的生存空间里,唯一可以使人摆脱拥挤感觉的,不是别的什么,只能是创新之路。对于企业如此,对于一座城市而言,更是如此。如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实现高质量发展?如何实现“建设制造业强市、海洋经济大市、宜业宜居宜游城市和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目标?最大的动力源是创新,最关键的还是要靠创新,要让创新创业创造在烟台大地蔚然成风。
创新要有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爱迪生为发明电灯,一次次试验,一次次失败,有人冷嘲“这毫无意义”,有人热讽“他的理想已成泡影”,但他丝毫不为所动,在试验了数千种耐热材料之后,最终用竹丝做出了第一盏有实用价值的电灯。创新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自主创新要敢想敢干,不怕困难,不怕挫折,锲而不舍。创新,是从0到1的突破,难度可想而知。MDI精制工艺小试历经反复失败,高端产品HDI经过三支队伍、16年艰苦研发……没有锲而不舍的量变,就没有水滴石穿的质变;没有“十年不飞”的长时间沉淀,就没有最后让人惊艳的“一飞冲天”。万华人对创新有着清醒的认识:不难谈不上创新,关键是面对困难,有没有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勇气和意志,搞自主创新特别是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必须拿出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像“锤子钉钉子”一样,一锤接着一锤敲,一颗接着一颗钉。如此,才能久久为功,终有大成。
搞创新,树立理念、塑造基因是关键。在万华,“允许失败,但决不允许不创新”是一种鲜明的导向,HDI研发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第一支队伍失败了,第二支队伍跟上来,第二支队伍失败了,第三支队伍继续冲锋,万华人可以允许失败,但决不允许不创新。他们坚守“观念创新是先导、体制创新是前提、技术创新是主线、管理创新是基础、文化创新是保障”的信念,把创新理念坚持到底、把创新基因融入血脉。理念创新是源头创新,有创新的理念才会有创新的行动。马云讲,倒立看世界,一切皆有可能;杭州梦想小镇里有句话,想象力是第一生产力,说得都是创新理念的极端重要性。创新理念和创新基因,是深入骨子里、融入血脉中的,有了理念和基因,创新才有根和魂。(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现将莱山区高压新装用电业务、低压新装用电业务、中国银行抵押(保证)贷款、工商银行抵押(保证)贷款、农业银行抵押(保证)贷款、...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