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是第59个世界气象日,今年的主题是“太阳、地球与天气”。当天9点到12点,市气象局面向市民开放。市民们纷至沓来,近距离接触了气象的“变幻莫测”。据统计,当天1000多名市民逛了气象局,听气象专家畅谈天气。气象专家讲“气象故事”昨天上午8点,市气象局的工作人员就各就各位了,因为他们今天都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林曲凤和姜俊玲分别变成了“解说员”和“导游”,一个负责气象台大厅的解说,一个是带领参观市民全程的导游。当然,还有许多气象员变身宣传员、迎宾和安保人员,气象局开放日,给市民一个零距离观察天气的机会。
9点多,开发区老人王培良和老伴来到气象局。“想了解天气是怎么预报出来的?前几年开放日就想过来的,今天总算来了。”尽管坐了近两个小时的公交,但两位老人并不觉得累,紧跟在讲解员的旁边,认真听着讲解员介绍,偶尔还在笔记上记上几笔。
今年的世界气象日恰逢周末,所以参观的人数很多,参观的人群也分布在不同年龄段。以小学生和老人居多,大家都是抱着刨根问底的心态来的,特别是小学生们,立刻都变成了“问题小学生”,把讲解员问得有些应接不暇。建昌街小学一年级的许智雅是和同学组团来的,每到一个参观点,她们都好奇地询问很多问题。在人工增雨讲解室里,几个同学打开了问题“匣子”。“叔叔,火箭弹打到天上掉下来会不会砸到人?”“这么一个火箭弹贵不贵?”“火箭弹打到天上会不会击落飞机呢?”小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把讲解员忙得够呛。“听了讲解,我知道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东西,人工增雨并不是任何时间都可以,需要具备增雨的天气,否则即使发射火箭弹也无法产生效果,人工增雨不是人工下雨。”许智雅说。
气象科普馆对于参观者来说,是最过瘾的地方,里面的3D立体影院,让参观的市民们大呼神奇。“明年的开放日,我要带着我孙子一起来体验,人们如果不能爱护自然、保护自然,我们在影片里看到的各种气象灾害,很可能就会真的出现在我们身边了。”市民闫师傅对记者说。细化数据精准预报市民的生活离不开天气预报,每天的穿衣、出行、农作物种植都需要了解天气变化。可有的时候天气预报看起来并不是特别的准确,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近几年,天气预报准确率提高了很多,是不是监测的仪器更先进了呢?在气象台的演播大厅里,首席预报员林曲凤正在刷新着电脑,屏幕上是一组组数据和一张中国地图的云图。“现在数据越来越细化了,所以预报出来的数据准确度越来越高了,你看这是全世界各国的天气监测数据和模式,这是美国模式,这是欧洲模式,这是加拿大模式,这是咱国家的模式等等,我们预报的时候需要有一个各国大模式的‘谱’,也就是各国数值预报的产品,这样预报出来的数据才更精准,更靠谱,现在预报准确度越来越高了,也是技术和监测手段进步的原因。”林首席介绍说。
关于预测会出现“闪失”,林首席介绍,数值天气预报是目前天气预报的基础。数值天气预报计算机求解大气运动方程组,算出未来一段时间的大气运动状态和天气现象。“数值天气预报是预报员做天气预报的重要参考依据,预报员需要将自己的预报经验与数值预报产品相结合,对数值预报结果进行订正,做出最终的预报结论,比如说台风,一旦数值预报产品预报的台风路径出现较大的偏差,那么预报员对暴雨、大风的预报落区也会出现不准,咱烟台的预报员对咱当地的天气经验丰富,加上现在监测技术和手段的先进,预报的准确度会越来越高。”YMG记者衣文萍通讯员郭磊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赵逢晶YMG记者杨春娜)年初,省市围绕“担当作为、狠抓落实”进行了大动员、大部署,吹响了“工作落实年”...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