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G记者李珑通讯员迟培洁摄影初阳
炉子烧得暖烘烘的,上面坐着一锅地瓜芋头,是梦瑶和奶奶的午餐。
16岁的梦瑶瘦瘦的,个子挺高,像一棵在春天里发芽的小树,生机勃勃,又有些害羞。她留着娃娃头,穿着牛仔铅笔裤,紫色的卫衣领子有些洗不去的陈年污渍。梦瑶牙齿整齐而雪白,笑的时候像是露出一排雪贝,整个人瞬间好看起来。那种笑是发自内心的幸福和快乐,带着少女独有的天真。
喝豆粉长大的孩子
梦瑶是奶奶养大的。
6个半月大时,梦瑶的妈妈离家出走,一去就没了音信。妈妈的走对爸爸打击很大,总是神情恍惚。他在大柳行一家选矿厂工作,矿上的工作又辛苦又危险,没了老婆照顾的男人在工作时就分了心神,在梦瑶13个月时,爸爸在矿上出了意外,人没了。梦瑶成了没有爸爸妈妈的孩子。奶奶说,亲戚朋友都劝她把孩子送人。奶奶的日子也苦,中年时,老伴脑溢血走了。好容易把儿子拉扯大了,娶妻生女,儿子却英年早逝,只留下这么一个小孙女。奶奶当时下了决心,不能把孩子送人,要饭,也要把孩子养大。
家里条件一直很不好,梦瑶没吃过几口母乳,打几个月起吃豆粉。再大一些,就喝小洋人酸奶,喝过的箱子比梦瑶整个人还高。城里的不少孩子奶粉都是从国外买的,国产奶粉都不屑一顾,梦瑶却吃着豆粉长大了。
奶奶年纪大了,照顾得不像妈妈那样周全。孩子的衣服总是洗得不怎么干净,也没人催着孩子洗头洗澡。但奶奶对孙女的爱却是真真切切的,让梦瑶和别的孩子一样,有一颗被爱包容着的心灵。
16岁,打工给奶奶买药
奶奶72岁了,没啥收入,家里的一亩6分口粮地,只能种点自己吃的花生、地瓜、芋头。村里给办了低保,两人一年有5000多元。记者进屋时,奶奶不好意思地说,锅里的地瓜芋头都是坏了的,把坏的部分切掉蒸蒸吃,不好拿出来招待客人。
妇联的春蕾计划一直在帮助着梦瑶,通过妇联这个大家庭,不少好心人常年关注梦瑶。她身上过年的新衣服,都是蓬莱司法局一位女干部给她买的,已经连续买了三四年。村镇政府过年过节都给家里送米送油,日子是不愁过的。
为了减轻奶奶的负担,梦瑶早早就开始打工赚钱。村里好心人牵线,把小姑娘介绍到了镇上的小超市。从村里到镇上有5里多地,梦瑶舍不得坐车,每次都是提前出发走路上班。去年暑假,她在小超市包糖块,一天赚60元,干了15天。发工资那天,她揣着钱一路跑回家,塞在奶奶手里,祖孙俩都激动得哭了。
现在,16岁的梦瑶一放假就到超市打工。她告诉记者,超市临时工一个月给1900元,但转正以后一个月就有3500元。在孩子眼中,3500元就是一笔巨款,可以给奶奶买新衣服,买药,买牛奶麦片。所以,干一个“正式的”超市售货员,就是梦瑶此时最大的梦想。
奶奶健康就是她最大的幸福
梦瑶爱学习,尤其爱学语文。李白是她最崇拜的诗人,她爱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远阔意境,更爱他“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奔放激情。她爱看书,年前,好心人来看望她和奶奶时,送了一摞好书。这几天,她就抱着那本《做个有福人》不放手。
而梦瑶说到自己的幸福,却都不关她自己。她的幸福,都是奶奶的幸福。她希望奶奶健健康康,不被病痛所折磨。而奶奶的心愿,则是在有生之年,看着梦瑶顺利长大成人,好好念书,以后嫁个好人家。
在烟台市乡村,有这样一群女童,因为家庭变故,早早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锄草浇地,养猪放羊,洗衣做饭……当有的孩子咬了一口面包就扔掉时,她们正饿着肚子奔跑在上学的路上;当有的孩子穿了一周的羽绒服嫌旧时,她们正衣着单薄跺脚呵气温习功课。
面对生活的磨难,她们选择坚强,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春蕾”。
帮扶一名女童,改变一个人生。今天的女童就是明天的母亲,母亲的素质影响着全民族的素质。烟台市妇联与烟台晚报今天开始启动“爱心育春蕾携手共成长”活动,面向全市中小学生招募成长小伙伴,与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在读女童结对帮扶,增进孩子们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培养孩子珍惜当下、关心他人、奉献社会的优秀品质。相信沐浴爱的阳光雨露,港城烟台定会“春蕾”绽放,花香遍野。报名电话:6243295。可扫码关注烟台晚报微信公众号报名和留言。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杨春娜通讯员刘现伟)围绕贯彻全省“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工作动员大会精神,市城管局第一时间召开局领导...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