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新闻 龙口新闻 莱阳新闻 莱州新闻 蓬莱新闻 招远新闻 栖霞新闻 海阳新闻 长岛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烟台市 > 烟台新闻 > 正文

苦尽甜来烟台水

来源:烟台日报 2019-03-12 09:44   https://www.yybnet.net/

□宋世民1956年1月1日,经过1年勘探和8个月紧张施工,新建烟台自来水厂开始送水。这处水源充足、水质超过工业和生活用水标准的供水设施,彻底改变了烟台市区有史以来的缺水局面。当年1月7日出版的烟台劳动报,曾发表一篇题为《自来水流进肇泰油厂》的报道:“元旦早晨,公私合营烟台肇泰油厂的工人聚集在水龙头跟前,接上了水管。他们打开水龙头,第一股自来水直向锅炉里涌去。湛清的水冒着雪白的水花,往外倾泻着,不到1个钟头,容量3吨水的锅炉就灌满了……过去雇人拉水,碰上阴天下雨或是检修锅炉,水就供应不上,因为往锅炉上水很费事,5、6个人得干3个多钟头,还把大家累得够呛。如今只要一个人打开水龙头,不到1小时锅炉就满了。特别是用‘漤水’还经常使锅炉的送气管被盐碱堵塞;水中杂质也腐蚀炉壁,减低使用年限,一年起码还得停工8天进行检修……”

这篇反映工人喜迎自来水进厂的现场记述,也从侧面道出旧时烟台缺少优质淡水的困境。由于供水艰难,不仅影响市民生活质量,也严重束缚海口贸易发展。为改善原始供水状况,构建自来水网,此前30年间,居住在烟台的中外人士,曾断断续续作了许多努力,成效微薄,却为后来者埋下一块探索标记。

据市志记载,1920年以前,烟台曾有“苦水城”之称。这雅号听起来苦涩,却是名副其实。当年市区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都靠掘井解决,其中大部分水井因海拔太低,海水倒灌,水中含氯量大,用途有限。勉强可供饮用的水井仅300余眼,且水质又苦又咸,时称“漤水”。仅有少数几眼甜水井,均分部在市区南部海拔较高地段。如三道桥泉眼、老虎眼泉水、西沟街水井等,由于出水量小,一般市民难得食用,更不用说集散于海港的大量船舶及各类工厂、作坊。

其时居民用水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自己用担杖、水桶去水井挑水吃(多为咸水),二是买水吃(多为甜水)。由此催生出别具特色的送水行业,人数众多且长盛不衰。被称“拉水的”水夫,每天拖着装有木水桶的人力板车(盛水7—10担),去水井汲满后,按预定用户送水上门。这支发挥着自来水输水管线作用的运输队伍,四季奔波十分艰苦,尤其是从南山脚下拉车到濒海的北马路、烟台山一带,路途远,还要挑水登山。居住在烟台山使馆区及周边的各国官署洋行,是用水大户,这些在本国用惯自来水的外国人,对于烟台用水状况自然更难接受。

1925年,一位名叫卡皮莱的英国人动了建自来水厂的心思。此前,他的英国同胞已于光绪八年(1882年),在中国上海组建自来水公司,翌年8月即全线竣工,实现对英、法租界供水。这是上海乃至全中国使用自来水的开端(1879年,李鸿章为打造北洋水师,已动工开发旅顺八里庄清泉,埋设通向旅顺军港的输水管线,由于地形复杂,工程浩大,历时10年方竣工,故供水时间晚于上海)。上海这个30多年前的成功事例,无疑对旅居烟台的卡皮莱是个鼓舞。在对老市区周边认真观察后,发现西郊芝罘屯附近,地表水源丰富,洼地浅沟内积水荡漾,碧绿水草间,小鱼小虾追逐嬉戏,遂掘探井取水测试,虽不甘冽,还可供食用。于是,着手创建了本市第一家以地下水为源的自来水厂。建厂初期水质尚可,3个月过后,地表渗水压力减弱,海水倒灌进涌水井,水质恶化,用户纷纷关水索赔,迫使卡皮莱匆匆结束了这一试探性的商业行为。

卡皮莱的失败,没有挡住有意开发自来水的华商脚步。他们在认真观察总结芝罘屯水厂停产原因后,决定将水源地选址东移,这样不仅距海港码头较近,还有水质优良的海阳河补充水源。1930年,工商业者孙小政等人,联合筹资1.7万元(银元),在市区大海阳河筑坝蓄水,沿岸开掘大口井6眼,筑沉淀池及水塔,命名金生水厂,所产自来水主要供应收港船舶。经过这番改进后,水质及供水量果然有所提升,孙小政面对改造成果喜忧参半,担心3个月后海水依旧倒灌,水厂重蹈覆辙,每天都要测试池水含氯比例,忐忑不安地熬过3个月,发现供水正常,心中一块石头落地。不料半年过后,水质渐变,不久则苦咸难用,只得停业。

屡试屡败,令投资者困惑不解,痛定思痛,认定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个理儿,克难进取,对两次失败经历认真思索研讨后,重整旗鼓,于1934年在大海阳河西岸,又打出一口较浅的大口井。安装水泵,修建贮水池,敷设70—80毫米铸铁水管2500米,日供水约150吨,冠名福生水厂。所产自来水主要供应港内船舶和管道沿线的瑞丰面粉、大光明织布厂等单位。这处在两家水厂先后停业的绝境中顽强倔起的福生水厂,不负众望,终于存活下来,年复一年细水长流,只是水量有限,相对于民间需求,连杯水车薪都谈不上。维持民生仍须遍布大街小巷的300 多口土井,还有那靠卖水谋生的大量水夫。

其时,送水行业虽不可缺,一年四季拉着沉重木轮水车串街走巷,挨门担水入户的送水工人,日子过的却很艰难。尤其是日军占领烟台时期,工商业冷落萧条,大批失业人员流落街头,导致送水这苦力活,也成了稀缺岗位,从业劳力竞争激烈。给商家拉水,粮食越贵,水价就越涨不上,起早带晚拉送一天水,挣不出一斤苞米。谁要向用户提出涨水钱,人家就不用他送水了,立马就有人顶上这个缺。市区几口水质较好的井,多被官僚富豪霸占。出水较丰的联昌花园水井,成为伪市政府的专用井,并控制在“探访队”队长手里。他将这口井租给二十五名水夫取运,每人每月不仅要交半袋面粉的租金,还要白管东家吃水,伺候稍有不周,就有保不住饭碗的危险。直到1945年8月八路军第一次解放烟台后,成立了拉水工会,才实现按街道远近统一水价。如市署大街(现市府街)以南,1元钱(北海币)1担;广东街、朝阳街、太平街一带1元5角;烟台山上、北马路一带2元。没经工会统一调整,个人无权增减,使无序竞争得以缓解。但原始供水方式,苦咸的井水,有限的水源,依然严重制约了这座海口城市的经济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市政府于1954年成立自来水筹建委员会,经过多次勘察,摒弃传统思路,将水源地选在环城山岭之外,于1955年12月,在东陌堂村东河道建起第一自来水厂,这才有了翌年元旦,肇泰油厂及烟台市人民喜迎甘冽自来水的欢乐场面。

新闻推荐

烟台市旅游饭店协会启动“双亮行动”

本报讯(YMG记者郭超)近日,烟台市旅游饭店协会工作会议暨“双亮行动”、行业文明创建动员大会在虹口宾馆举行。会上,签订了...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苦尽甜来烟台水)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