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孙淑玉通讯员栾秀玲张国杰叶杏邢守林
六十载风雨兼程,一甲子杏林春暖。60年,对于浩瀚的历史长河而言,或许只是一朵小小的浪花,但对于有着158年历史的烟台山医院而言,却足以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年是烟台山医院骨科发展的第60年,60年来,烟台山医院骨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强到优;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合作,在给烟台人民带来更好的诊疗服务的同时也带动了全市骨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烟台山医院率先在省内使用骨科机器人手术,已完成手术量400余台。
从无到有:烟台山医院骨科技术水平越来越高,诊疗越来越精细化
1956年到1957年期间,那时的烟台山医院还叫烟台市市立第二医院,时任医院副院长的邹时习着手开展脊柱结核等骨科手术。为了更好地开展骨科工作,1958年医院从外院调入了两名中医正骨医师孙德秀、王乐卿,在大外科新开了一个门诊——骨科门诊,这就是烟台山医院骨科的前身。
“门诊虽小,但‘辈分’不低,当时在全省我们是最早成立骨科门诊的地区级医院之一。”骨科专家、烟台山医院骨科原主任曲曰池回忆说。刚刚开设骨科门诊的时候,医院尚无专门的骨科病房,那时病人也少,与如今状况不同,那时以骨病治疗为主,其中早期骨结核病和骨脊髓炎患者居多,西医疗法之外还会辅之以中医膏药进行治疗。如今到现场参加烟台山医院骨科发展60周年纪念大会,曲曰池感触良多,直言“了不得”,看着如今医院新生代力量站到了国际医学舞台上,他从内心感到高兴和骄傲。
1962年4月,烟台山医院骨科病房从外科独立出来,张广通担任科主任,“那个时候,骨科医生增加到了5位,床位7张,承担起了烟台地区范围内各种骨及关节结核、小儿麻痹后遗症和常见骨折的诊疗工作,我们医院的骨科也从此开始一点点地发展起来。”烟台山医院原院长张广通说。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上世纪70年代,医院的骨科医生增加到8名,床位30张;进入上世纪90年代末,烟台山医院骨科细分出创伤骨科、脊柱外科、骨关节疾病科、手外科、骨肿瘤科、小儿骨科、运动医学等多个亚专业学科,骨科整体实力持续增强。
六十年风雨征程。现如今,烟台山医院骨科建有国内首家慢病研究所和骨科研究所。骨科开设有创伤、脊柱、关节、手外、骨肿瘤、小儿骨、运动医学、足踝外科、综合骨科、骨病与慢病科等8个专业12个病区,专业划分与国际接轨。
目前烟台山医院骨科拥有床位430张,医生143人,年手术量14000余台。在规模、学科建设、技术水平、科研教学能力等各方面,均居于区域内领先位置。1997年被评为山东省首批“A”级特色专科,2013年被评为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是烟台市骨科质控中心。
“2017年,烟台市委、市政府在全省率先启动市级医学中心建设,精心布局十大医学中心,其中就包括由我们主导建设的瞄准国内先进,立足国内一流的烟台市骨科医学中心。”骨科专家、烟台山医院院长张树栋表示。
创新引领:世界首台骨科机器人手术落户烟台山医院,医学研遍地开花
60年来,烟台山医院骨科人不断追求创新步伐。1962年,骨科成立伊始,第一代骨科人自己动手建造了解剖室,术前做解剖实验,以确保每台手术都能一次性成功;次年开展经胸腔胸椎结核病灶清除术;在上世纪60年代,骨科专家、烟台山医院原院长张广通和他的团队在全市率先开展断掌、断指再植术,1977年,又研制出了人工塑料假体,开展人工关节置换术。
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烟台山医院骨科人创新的步伐更加铿锵有力。1997年在全省率先开展进口髋(膝)关节置换返修术。
进入新世纪,烟台山医院骨科在创新方面的成绩硕果累累。2001年由烟台山医院研究的“中国人胫骨后倾角解剖与放射学测量评价”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年,烟台山医院开展了全市首例陈旧性寰枢椎脱位手术;2005年开展了全市首例跟骨再造术;2006年开展了全市首例人工椎间盘置换术;2007年,医院使用计算机辅助导航开展髋、膝关节置换手术,使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精准性达到了新高度,为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质量与使用寿命上了“保险”。
新时代,新技术,新作为。智能、微创、精准、快速康复是骨科机器人的代名词,2016年7月28日,它在烟台山医院“首秀”,完美地完成了全省首台骨科机器人手术。目前,烟台山医院共完成骨科机器人手术400多台,手术量位居全国第二。其中,世界首台骨科机器人股骨头坏死减压植骨术、小儿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手术、骨科机器人In-Fix治疗骨盆骨折手术和国内首台骨科机器人胫骨髁间隆突骨折手术均在此完成。去年5月,烟台山医院获批创建“国家骨科手术机器人应用中心”,作为全国唯一一家入围的地市级医院担起了国家级任务。
不仅团队主导技科技新,个人也在寻求技术突破。以COA国际学术大会为例,2015年、2016年、2018年,烟台山医院的青年医生赵宇驰、岳俊伊、曲文庆三位青年医师在优秀论文评比中分获二等奖或三等奖,烟台山医院也是山东省内获此殊荣的唯一一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近10年,科研课题立项54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7项,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8项,烟台市重点研发计划35项。SCI论文45篇。医院骨科的整体科研水平在全市同行业中稳居首位。”骨科专家、烟台山医院科研科科长姜俊杰表示。
合作共赢: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为烟台市民带来更好更高的医疗服务水平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11月8日,烟台市骨科专科联盟成立,全市29家医院成为烟台市骨科专科联盟成员单位,作为骨科诊疗的龙头单位,烟台山医院当选为联盟理事长单位。联盟将依托烟台山医院骨科技术资源,实现成员单位间的“共建、共享、共赢”,在医、教、研各方面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建立基本服务、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形成覆盖全市患者急、慢、疑、难、重症的骨科分级诊疗体系,让百姓享受到高效优质的城乡一体化骨科诊疗服务。
“我们医院一直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方针,在与兄弟医院开展合作的同时,不断引进国内外的新理念、新技术。”骨科专家、烟台山医院院长张树栋举例说,1999年,经省政府批准,烟台山医院与香港大学合作成立“山东烟台关节置换外科中心”,每年举办全国膝(髋)关节置换外科学习班,切实提高了骨科医生的诊疗理念和技术水平;一次手术,可以改变孩子一生的命运。烟台山医院先后举办过七届“希望未来,相约助残”国际慈善公益活动,中外专家携手为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名贫困残疾儿童完成了畸形矫治手术,让这份人间大爱跨越国界,温暖了世界;始建于1860年的法国天主教施医院是烟台山医院的前身。2009年,经中法两国卫生部批准,增加“烟台中法友谊医院”为医院的第二名称,并与法国南特医院教学集团结为友好医院。2017年下半年,烟台山医院与法国南特医院建立起国际间肿瘤会诊中心,双方将在人才培养、肿瘤多学科诊疗、肿瘤放疗中心建设以及学术交流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让烟台百姓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世界领先的肿瘤诊治服务。
放眼未来:学术引领学科发展,预防与诊疗相结合为市民健康保驾护航
2014年12月18日,烟台山医院足踝外科学组成立,这也是山东省内所有地市中第一家开设该学组的医院。随后其又举行国家级的足踝外科交流研讨会。在此次骨科成立60周年大会上,记者获悉烟台山医院足踝外科亚专业蓬勃发展,这也是创伤骨科未来发展的一个侧重方向。
烟台山医院骨肿瘤科多年倾情骨科肿瘤治疗,瘤段切除肿瘤假体置换、恶性肿瘤的放射性粒子注入术等技术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为更好地服务患者,在张树栋院长的带领下,烟台山医院目前还在与上海九院积极接洽,争取成立“戴克戎”院士工作站并筹建胶东地区3D打印中心。
2017年,烟台山医院率先在国内成立“骨病与慢病科”,同时成立“烟台市烟台山骨科研究所”“烟台市烟台山慢病研究所”。研究所研究人员由骨科、宇航专业等专业人员组成,将宇航医学转化为临床医学,引进了世界先进的全套设备,针对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炎、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疾病开展诊治、康复、预防等研究。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骨科专家、烟台山医院院长张树栋表示,“当前,烟台山医院骨科将以国家级重点学科为目标,将医院骨科进一步做大、做强、做精,在‘健康山东’建设的骨科领域走在前列,为全市人民带来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张院长还指出,在烟台山医院骨科今后的发展中将会以学术引领学科发展,将预防与诊疗相结合,在骨科慢病与康复治疗方面下更多功夫,与此同时还将一如既往地注重与国际接轨,将更多工作做在前头,全力为市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今后十年、二十年,另一个甲子,烟台山医院骨科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薪火相传,再续辉煌。
新闻推荐
晨报讯(YMG记者滕新书摄影报道)12月1日,记者在芝罘区胜利南路峰山水库北侧看到,几辆施工车辆正在紧张作业。作为烟台朝阳、所...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