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新闻 龙口新闻 莱阳新闻 莱州新闻 蓬莱新闻 招远新闻 栖霞新闻 海阳新闻 长岛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烟台市 > 烟台新闻 > 正文

揭秘“丹麦驻烟领事馆”

来源:烟台晚报 2018-10-06 08:49   https://www.yybnet.net/

魏春洋撰文/供图

烟台山北侧的“丹麦驻烟台领事馆”,是一幢二层城堡式北欧建筑。曾被前丹麦驻华大使馆商务参赞曹伯义(CarstenBoyer Thogersen)称为“丹麦王国在亚洲大陆保存最为完整的领事馆”。但是在烟台各种的档案、书籍中,对于这座被标注为“丹麦驻烟台领事馆”的记载却是自相矛盾:有的资料说它是丹麦驻烟领事馆,有的说是德国驻烟领事馆,有的又称之是私人住宅,种种说法不一,使得关于这座西方建筑的身世变得扑朔迷离,显得愈发神秘。

1867-1919年丹麦在烟台设有领事馆

对于“丹麦驻烟台领事馆”的定性,迄今为止有两本书应该最权威。一本是《山东省志·外事志》(1998年正式出版),另一本是宋玉娥写的《烟台近代建筑》(2000年印刷)。这两本书里对丹麦驻烟台领事馆表述存在较大差异。《山东省志·外事志》:“丹麦驻烟台领事馆初设于1867年,其领事初为英国人,1894年后均由俄领事代理。闭馆时间不详”。这本书中肯定丹麦于1867年在烟台开设领事馆,但没有确定什么时间闭馆,也没有确定位于哪里。

而在宋玉娥《烟台近代建筑》一书中:“丹麦领事馆位于烟台山北麓,烟台市芝罘区烟台山西路15号。1867年在烟台建立领事馆。1919年闭馆。该建筑建于1890年”。可以看出,宋玉娥明确肯定丹麦1867年到1919年在烟台设有领事馆,并确定了“丹麦驻烟台领事馆”的具体位置。这一说法一直被作为认定“丹麦驻烟台领事馆”的正式依据。

既然这座建筑是丹麦国家设立的领事馆,丹麦官方应该有相关的历史资料。

2000年,前丹麦驻华大使白慕申(Christopher Bo Bramsen)出版了《和平与友谊:丹麦与中国官方关系,1674-2000》一书。书中详细记载了丹麦从1674-2000年和中国的关系,并对丹麦在中国各地设立领事馆情况也有记载。

从1674年(清康熙十三年),丹麦商船“福尔图那”(Fortu-na)号离开哥本哈根驶向中国,经过长达两年的航行,1676年底到达我国福建省的福州,开创了两国长达300多年友好交往的先河。此后,从1842年到1863年,丹麦已经在广州、香港、上海设立了领事馆。

1863年7月13日,丹麦与清政府在天津签订了《中丹友好通商通航条约》。条约开列了所有对丹麦船只开放的口岸:除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五个原来的通商口岸外,还增加了华南的汕头、长江沿岸的南京、镇江、九江和汉口,华北的芝罘(烟台)、天津和营口,以及台湾的淡水和台湾府(台南)以及海南的琼州(今天的海口)。

由此,芝罘(烟台)也成为对丹麦船只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这就意味着根据这个条约,丹麦可以在烟台和其他开放的口岸建立领事馆。在1869年前后,丹麦在中国有了很完善的代表机构,在香港和中国沿海13个通商口岸设有名誉领事职位,除开一位是德国商人外,任丹麦领事的都是英国公民。在烟台,包括商人瓦德曼(W.S.Wadman)在内的英国公民被委派为丹麦领事直至1875年(1894年,开始由俄国驻烟台领事代理丹麦领事利益———笔者注)。自1875年开始,丹麦和俄国两国间形成一种特殊的关系(此前丹麦公主嫁给了俄国的王储———后来的沙皇亚历山大三世[1881年登基])。此后一直到1917年的俄国革命和帝俄垮台,始终由俄国领事代理丹麦在中国利益。当然,俄国驻烟台领事代理丹麦领事。帝俄垮台后,丹麦和俄国旧有的领事关系消失了。1918年后,俄国领事不再负责丹麦的领事事务(与宋玉娥记载的1919年闭馆基本一致———笔者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丹麦重新部署在中国的领事工作。丹麦只在上海、广州、武汉、天津、哈尔滨和厦门这些城市里继续设有领事机构,领事多由丹麦商人担任。这一时期,烟台再也没有设立丹麦领事和领事馆。但是1931年却在山东青岛设立了丹麦领事馆。

根据前丹麦驻华大使白慕申的书,可以看出,丹麦方面关于驻烟台领事馆的记录,与《山东省志·外事志》以及宋玉娥书中记录基本吻合。我们可以确定丹麦领事馆在烟台存续时间为1867-1919年。

一座建于上世纪20年代后的建筑

确定了丹麦1867-1919年在烟台设有领事馆,那接下来需要明确的是:这个领事馆的具体位置在哪里呢?

在宋玉娥《烟台近代建筑》一书中明确指出了丹麦驻烟台领事馆的位置:“烟台山北麓,烟台市芝罘区烟台山西路15号”,即现在烟台山“丹麦领事馆”的位置。但笔者发现的两张明信片却足以推翻这个结论。

第一张明信片极为罕见。明信片上有手写1907年7月8日的日期,应该是购买明信片的时间。明信片上的建筑是由两座紧紧相依的建筑组成。这组建筑物正好位于烟台山灯楼(烟台山灯楼建造于1905年)的正北方向,即现在“丹麦驻烟台领事馆”的位置。这组建筑的东边建筑是一幢白色的二层小楼,紧靠小楼西边是一座平房。该明信片上没有标注这组建筑的名称。但建筑前面悬挂的第一个国旗是黑—白—红三色旗。黑—白—红三色旗是德意志帝国国旗,从1892年使用一直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意志帝国终结。因此,通过楼前悬挂的彩旗可以看出,这一组建筑应该也是德国驻烟台领事馆建筑。但明信片上的建筑与现在“丹麦驻烟台领事馆”建筑完全不同。

除了这张明信片以外,笔者还发现了一张明确标注着德国领事馆(German Consulate )的明信片。明信片寄出时间是1905年。明信片上的建筑位于烟台山灯楼的东北方向。这座建筑笔者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介绍过,它是近代美南浸信会差会驻上海著名传教士晏玛太的别墅,1883年修建,1905年左右成为德国驻烟台领事馆。

通过这两张明信片,我们可以看出:1907年左右,德国驻烟领事馆应该有两组建筑。现在的“丹麦领事馆”还没有出现,当时这个地方矗立的是德国领事馆的建筑。

那么,既然是德国驻烟领事馆,这两组领事馆建筑的命运后来如何呢?根据烟台当地记载,德国领事馆的东边建筑于1995年毁于一场意外的火灾,现在是烟台山景区每年进行大型演出活动的举办场地。那西边一组建筑呢?

根据烟台房产局档案资料记载,这座建筑(指的是现在“丹麦驻烟领事馆”———笔者注)“原系德国领事馆馆址之一,始建于19世纪60年代中后期,1920年毁于火,后由德侨史密茨重新建修,作为其住宅使用。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为日军接收,一个日本船行经理住用”。而在《山东省志·外事志》里对德国领事馆记载:“德国驻烟台领事馆初设于1867年3月。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该馆关闭。1920年,该馆被大火烧毁。此后德国人史密茨重修作为住宅使用。1939年,该馆又在原址开启。1945年关闭。”

这两份德国驻烟台领事馆资料基本一致,都肯定德国驻烟台领事馆于1920年被大火烧毁。无疑,1920年被大火烧毁的德国驻烟领事馆建筑是西边那组建筑(因为东边那组建筑直到1995年才被烧毁),并且两份资料都肯定后来在原址基础上德侨史密茨修建了私宅。这个私宅应该就是现在的“丹麦驻烟台领事馆”,建筑时间是在1920年以后。

至此,根据丹麦驻烟台领事馆在烟台存续时间为1867-1919年,而现在的“丹麦驻烟台领事馆”建筑时间却是1920年以后。我们自然会得出结论:现在的“丹麦驻烟台领事馆”这一建筑完全不可能是丹麦驻烟台领事馆。

建筑的神秘主人———史密茨

既然现在的“丹麦驻烟台领事馆”建筑不可能是丹麦驻烟台领事馆,那它又是谁的房子呢?我们在烟台房产局档案资料、《山东省志·外事志》里面都看到了“德侨史密茨重新建修,作为其住宅使用”这一句话。那么,这位德侨史密茨自然就是房主了。那史密茨又是何方神圣?居然能在风景优美的烟台山上最好的地段修建私宅。

根据资料记载,史密茨(Karl Schmitz),又译施密慈,是来自德国科隆的一位商人。在英国人阿美德写的《图说烟台1935-1936》一书中提到过他,说史密茨先生“来到烟台这个港口城市已经有很长时间了,几乎可以算是烟台的常驻居民了”。可以看出,史密茨与烟台有着很深的渊源。1902年史密茨来到中国,此时正是中国发生义和团运动时期。当时,他来中国的目的主要是调查野生丝茧的市场前景。1903年史密茨在青岛沧口(Tsangkou)中德合资的德华缫丝工业公司(国棉九厂现址)工作。不久之后,史密茨选择在烟台定居,成为一个丝绸出口商。

1912年,史密茨在德国捷成洋行(Diederichsen, Jebsen & Co)烟台分行工作。这一时期,德国著名音乐家老布拉赫(Boris Blacher,1903-1975)随父母在烟台生活,他的自传里面就提到史密茨:“他是一个做进口贸易的商人。看上去,他的生意做得不错。除了其他商品之外,他还进口香槟酒,因此我们叫他‘酒鬼叔叔\’(unclebottle)。”书中还提到了史密茨在烟台期间喜欢参与西方人社区里面的公共社交活动。

1914年日德战争(又名青岛战役)期间,史密茨以德国公民身份参与了抗击日本占领青岛的军事行动。1914年11月,史密茨被日军俘虏后被关押在日本德岛(Tokushima),1917年6月4日转到日本坂东(Bando)战俘营,直到1919年12月史密茨才被释放回德国。

1920年9月,史密茨以烟台泰茂洋行(总部威海)雇佣经理之名潜回烟台,重新在烟台开展商业活动。1925年,史密茨担任德国鲁昌洋行(Shantung Overseas Trading Co., Chefoo)的烟台经理。不久,他重新改组了公司,取中文名为德茂洋行(the Shantung Traders Co.),公司的业务主要是一般货物进出口、火灾保险和人身保险。《图说烟台1935-1936》一书中称史密茨“有很强烈的民主主义理想,这使他在烟台得到很高知名度。同时,他也就自己的能力,以身作则,促进了烟台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同时,作为真丝废丝贸易领域的权威,他的地位也无可争议。”

可以看出,史密茨在烟台是一个成功的德国商人,热心烟台社会公益。但除了商人这个身份之外,史密茨还有另外一个极为秘密的身份。根据美国政府近年解密的二战前德国秘密档案记载,史密茨的另一个身份是负责为德国情报机关搜集情报。一战期间,史密茨负责烟台的情报工作。1940年他是德国情报机关在烟台地区的负责人。

史密茨这个秘密身份的揭开,或许能为我们解开围绕在现在“丹麦驻烟台领事馆”这栋建筑的许多谜团。比如他为什么能购买德国领事馆的土地?为什么他要修建一栋北欧风格的城堡建筑(或许为了掩人耳目)等等。但这也愈发增加了我们的困惑———这座建筑背后到底掩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在等待我们去深入挖掘。

新闻推荐

烟台市内换工作也需要社保转移吗?

咨询:我从莱山一单位解除合同,在高新区一单位签订合同上班,需要如何办理社保转移手续?我从社会保险网个人服务系统查到,前几天...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揭秘“丹麦驻烟领事馆”)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