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YMG记者李鑫通讯员丁明明马晓凤摄影报道)为提升芝罘市区环境卫生水平,环卫处围绕城市精细化管理总体目标,聚焦道路保洁现状,积极探索符合我区的作业模式,逐步将全区119条道路全部纳入湿法保洁,取代容易造成扬尘的干扫模式。
凌晨4点的港城透着微微凉意,幸福北路上,一辆洒水车徐徐前进,车辆利用车身侧喷系统将路面泥沙、漂浮物冲洗至道路两侧。初步洒水降尘之后,清扫车紧随其后,将道路两侧的垃圾、杂物全部清扫干净。芝罘区环卫处保洁队队长陈永泉说:“为防止秋季干燥扬尘,近期区环卫处加大了对湿法作业的监管力度,要求环卫物业公司在作业中务必先洒水后机扫,机扫车采取喷淋式作业,做到湿法作业常态化和制度化,作业后,市区主次干道路面基本无积尘、见本色。”
与传统道路保洁干扫相比,道路湿法保洁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作业方式转变,即从清扫向洗扫转变。按照“洒水降尘、机械清扫、快速捡拾、高压清洗、冲洗除尘”的湿法保洁模式,机械化作业每天从凌晨4点开始,采取先洒水、后机扫的方式,确保路面打湿后再清扫作业。对一班制道路“一日两扫两洒”,对两班制道路“一日四扫四洒”。人工保洁从凌晨5点开始,普扫完成后全天候不间断巡回捡拾作业。在原有湿法保洁的基础上,环卫处推陈出新,根据白天、夜间的人流车流状况,调整作业流程,将“高压清洗”和“冲洗降尘”延后至夜间进行,积极开展精细化高压清洗和人工道路冲刷,平均每晚抽调三部高压洗扫车洗扫道路60公里,人工冲刷道路15公里。据悉,在加大保洁作业力度的同时,区环卫处还不断完善湿法作业长效运行机制,运用“人员检查+GPS 定位”双重考核模式,对人员、车辆进行全过程监管,推动道路保洁精细化管理不断提质升级,城区卫生水平不断提高。
新闻推荐
我区全力助推“质量强市”创建 打造特色鲜明的城市质量文化,培育一批质量水平高、品牌影响力大的产品
本报讯(YMG记者云全通讯员鹏飞孙瑜)为积极推动“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工作,近期,我区出台《烟台市芝罘区创建...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