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00后”入学、4对双胞胎报到、66名学生高考成绩超出本科线、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计划招收40人实际录取201人、文科入学最高分519分比去年高出35分……在昨日的烟台职业学院新生入学现场,这些数字不断刷新烟台职业学院历年新生入学的纪录,烟职今年的招生数量及录取分数继续位列省内高职院校前茅。“学霸”要变实操小能手崔泽鹏,在2018年高考中,他以459分的成绩高出本科线24分,并以此成绩成为烟台职业学院本届入学理科生中的最高分,成为烟职建筑工程系工程造价“3+2”贯通培养班的一名“学霸”。为何高出本科线,却选择专科院校?崔泽鹏有自己的想法:“专科院校更注重学生的实操能力,我很希望自己的动手能力可以学校里有很好的提升。”但这并不是崔泽鹏的唯一目标。“我选择了烟职的‘3+2’贯通培养,在完成3年学院学习后还可以继续进行本科深造,这样我既收获了实操能力,也可以学习更扎实的理论知识,可以更清晰自己日后的职业规划方向。”注重技能,烟职“操练”起来,各系均打造了属于自己的实训区,而德国手工业行会培训考试认证基地落户,中德合作办学,提升了师资水平,实现了学院在职教领域与先进制造业的有效对接。同时学院也为学生的专业提升铺路搭桥,烟职“3+2”贯通培养这一特色,让新生们在入学时,就对未来的学业发展“心中有了数”。据悉,自2014年起学院成为烟台市唯一一所由省教育厅确定“3+2”贯通培养招生的高职院校,其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工程造价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分别与青岛科技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青岛农业大学工程造价专业、鲁东大学交通运输专业,开展“3+2”贯通分段本科培养工作。“3+2”贯通培养的学生在培养期满后,成绩合格并符合相关规定的学生将被授予本科学历及学位。记者也从现场获悉,烟职今年共录取专科5350人,文科最高分519分、最低分420分,分别比去年高出35分和15分;理科最高分459分、最低分355分。3+2专本贯通培养最低429分,比去年提升10分,66名考生成绩超过本科线。高就业率吸引了双胞胎兄弟在入学现场,4对双胞胎的到来,引来师生关注。“4对双胞胎同时选择了我们学校,这所校园一定有吸引他们的地方。”一位正在帮助其中一对双胞胎办理入学手续的学姐不由感慨。哪里吸引了他们?记者进行了采访。“我们兄弟是单招入学的。当时在选择学校时特意上学校网上去查了就业率、师资这些内容,又打听了学长,综合考虑我们选择了烟台职业学院,不仅环境好,就业率也很高。”电气与电子工程系学生杨鑫宇说。巧合的是,他的弟弟杨鑫翼与哥哥同系,“我们俩从幼儿园就在一个学校,大学也是我们俩共同的选择。”杨鑫宇说。尽管尚未开课,就业率却是学生们颇为关心的话题。记者了解到,以近两年的数字为例,烟职2016届毕业生实现总体就业率为99.85%;2017届毕业生实现总体就业率为99.15%;其中2017届所有专业大类就业率达98%以上,材料与能源大类就业率达100%。“今年2018届毕业生目前初次就业率已达到98.38%,按省里要求,跟踪到年底12月31日的统计数字将作为学院最终就业率。”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刘佳振介绍。听到这样的就业数字,分别被智能产品开发和酒店管理专业录取的双胞胎兄弟谭敬祥和谭敬禹,对彼此未来的学业充满信心。“我是软件技术专业的,也是校企合作班的学生。”采访中,同样是双胞胎的弟弟夏业心告诉记者。对于弟弟的选择,高考分数高出本科线的哥哥夏业同表示支持。为何要选择校企合作?在各高校毕业生规模居高不下的情境下,校园与市场需求相适应,是烟职一直在探讨的话题。经过多年摸索并致力于毕业生就业服务,最终走出一条“烟职道路”。校企合作,即入学第一天起,为学生量身而制的就业之路,部分学生实现“未毕业已就业”。目前,学院已与西门子公司共拓校企合作新模式,共建“智能制造先进技术联合示范实训中心”,打造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在山东省第一个职业教育智能制造示范中心。同时还与一汽大众、上海通用等世界500强企业及烟台张裕、东岳汽车等知名企业紧密合作,引进丰田T-TEP、通用ASEP、思科CCNA、FANUC等20余个优质教学项目,校企共建12个专业。借助先进企业的设备和技术优势,建立人才培养与使用合作关系,每年有近30%的学院毕业生通过校企合作就业。“00后”认为软设施很给力学院还迎来了首位“00后”新生。她叫孟丹,就读于食品与生化工程系,今年只有16岁。“我的成绩还可以,所以在小学时跳级,会比同龄同学稍早入大学。”孟丹告诉记者,对于大学,她最期待的是图书馆。“在来学校之前,我就了解了一下学校的图书馆,还挺满意的。来了之后,肯定要先找到去图书馆的路。”正如孟丹所期待的,在烟职,吸引学生的不仅是高就业率和高频次的实操训练,还有齐备的硬、软件设施。硬件上,今年学院投入500多万元完成了办公楼亮化、学生公寓楼外墙粉刷、储物柜采购安装、篮球场地塑胶安装、校园北大门更换等工程。软件上,学院从不缺“给力”名师,带领学生在各类大赛中“揽金”。截至目前,全院803名专任教师中,教授51人,副教授321人,博士硕士388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学团队9个、省级教学名师8人、齐鲁首席技师2人、山东省青年技能名师2人、烟台市首席技师6人,“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超过90%。此外还从烟建集团、烟台环球机床附件集团有限公司、烟台海颐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等单位聘请优秀专业人员,组成一支技术经验丰富、相对稳定、能够完成实践教学任务的兼职教师队伍,负责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教学。
YMG记者慕溯通讯员宫珮珊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共商共建共享共赢 魏桥创业集团几内亚项目在国内外获高度评价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邱芹通讯员黄平义报道)9月3日上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隆重开幕。“由中国企业山东魏桥创业集团主...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