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烟台十三村形成于明末及清朝初年。按现在的说法,十三村是“清末及民国年间烟台市的城中村”。
根据学者研究,元朝前,现烟台市区内就有人烟。明朝初年,朝廷在境内设立奇山守御千户所,此后200余年,奇山所周围基本太平,既无内乱,又无倭寇骚扰,这给奇山所城内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明朝时,只有奇山所高级军官的家眷才可以住在所城内,下级军官及士兵的家眷分散住在城外。清初朝廷裁撤奇山所后,奇山所城内处于“空城”状态,后来城外居民不断迁入,所城内人口逐步增多,同时外来人口又大量迁入所城内外,逐步构成了十三村格局。这十三村为:东门村、南门村、西门村、北门村、仓浦村、西南村、上夼村、西河村、西南关村、所东庄村、西海洋村、中海洋村、东海洋村。
清朝康熙年间,奇山所城内设奇山所村,后因人口增多,奇山所村分为东门、南门、西门、北门四个村,居民多是当年奇山所官兵的后裔;仓浦村位于所城东北部现张裕公司博物馆一带;西南村位于所城西南部;上夼村位于所城南部;西河村后改称“世和村”,位于现毓璜顶医院东南部一带;西南关村位于所城西南部;所东庄村位于所城东部;现大海阳路东侧、南大街以南,过去自西向东并排着三个村:西海洋村、中海洋村、东海洋村。西海洋村位于大海阳立交桥东北部,中海洋村位于毓北路以西、亚细亚大酒店以东一带,东海洋村位于原来的老百货大楼南部一带。后西海洋村改为大海洋(大海阳)村,东海洋村改为小海洋(小海阳)村。1934年烟台特别区成立后,东门、南门、西门、北门四村名存实亡。仓浦、西河、西南关、所东庄、中海洋、东海洋六村也于1950年前后湮灭,而西南村、上夼、大海洋三村则顽强坚持到了1984年。
清末时,十三村成立了自治联盟性质的组织———十三村自治会,会址设在毓璜顶上的玉皇庙东厢房,会长由十三村的会首轮流担任,费用按各村土地和人口多少缴纳,日常事务由各村会首聚议决策,各村需服从自治会的决策。自治会的成立加强了各村之间的合作往来,该会设常年“管事”,于每年正月初九庙会日进行交接,时称“值年”。过去每到冬天,因冻饿而死在街头的乞丐较多,为了减少麻烦,有的村就雇人将死尸拖到外村,为此引起了不少纠纷。自治会成立后议定,在十三村范围内发现死乞丐,一切费用由基金开支,这样就解决了棘手的问题。为了各村经济发展,自治会设立了“奇山银行”,发行钱票和大洋券,为十三村经济往来活动服务。为了提高村民子女的文化素质,十三村创办了振华、彭城、进修、养性、敬文、世和、守先等小学。日寇入侵烟台后,十三村自治会解散。
现在所城里四村基本保持原貌,而曾经充满乡土气息的城外九村早已变成了现代都市的组成部分,有的村名则被改为街名而延续下来,如仓浦街、西南关街、上夼路、大海阳路等。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苗春雷通讯员姜辉)8月27日22时许,在莱山区港城东大街与凤凰东路交叉路口处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小型越...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