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玩台球吧”———15日,一群平时喜爱台球的烟台主流媒体一线员工,汇聚在阿里巴巴台球俱乐部,“第17届烟台日报传媒集团台球比赛”拉开序幕。
YMG记者纪殿国摄影报道
老当益壮“文人”打球不含糊
说起烟台主流媒体,从传统的《烟台日报》《烟台晚报》《今晨6点》,到水母网、大小新闻客户端、各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多年来其影响力早已渗透到市民的日常生活。不过,“文人”拿起球杆的台球比赛,可能很少得见。
其实,单位企业举办员工体育比赛并不稀奇,但能够连续17年举行台球比赛,这份持久弥足珍贵,也足以说明报社人对台球运动的热爱。今年,所有参赛选手仍来自烟台日报传媒集团旗下各媒体、子公司等,既有男选手也有女选手。虽说参赛人数与往年相比有所减少,但最具实力的选手们依旧赫然在列,保证了高水准。根据规则,所有选手以抽签分区,首轮为三局两胜淘汰制,此后淘汰赛均为五局三胜制。此外,若抽签为男女选手对战,则男选手需让女选手两球。
从上午9点起,现场10多个球台同时开赛。与职业比赛让人屏住呼吸的紧张不同,职工的业余比赛更多是放松休闲,而进入八强的较量才是诸位“实力派”真正“露一手”的时候。最终,《今晨6点》副总编辑于云增在决赛中沉稳老练,面对众球友围观毫不怯场,以3:0战胜对手获得冠军。做为报社乃至烟台台球界小有名气的选手,夺冠后的于云增长舒一口气:“打了17届台球比赛,这才是我第二次真正夺冠,不容易、不容易……”此时,时钟已指向中午12点。
放下手机让更多孩子来打球
说起打台球,很多烟台人都会玩两杆。从上世纪90年代的街头飙杆,到雨后春笋般的台球厅,再到如今高雅、高档的台球俱乐部,烟台台球运动的民间发展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岁月变迁史。在烟台日报传媒集团台球比赛举行之时,阿里巴巴台球俱乐部的负责人刘鑫也娓娓道出一番颇有深意的“台球经”。
1988年出生的刘鑫因师从丁俊晖的恩师,并在上海为丁俊晖做了一年多陪练而出名,尤其近年来他在国内台球界所取得的优异成绩,堪称烟台台球第一人。“其实发展台球也是一种产业,咱们烟台台球发展慢,主要还是认识上的问题。”刘鑫每年奔波于国内各地,参加各种赛事和相关活动,因此他在烟台的台球俱乐部并不是其收入全部来源。“我不靠开球房赚钱,这里主要是让更多爱好台球的人多来打打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润点,像我每年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各种赛事奖金和签约品牌,这些足够我和家人的正常开销。”
说起台球运动发展,刘鑫认为:“许多人尤其是家长,对这个项目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台球厅是不务正业的人才来玩、打球的人素质不高等等。其实,台球是一项高雅的、绅士化运动,在技巧中开阔思路,在运动中享受乐趣。我非常希望能以自己的行动带动更多孩子参与到这项运动。未来,我还打算建立台球基地,亲自带着孩子们感受台球的魅力,让更多孩子放下手机、走到球台,告别‘低头族\’,这就是我最大的愿望。”
随着时代进步发展,老少皆宜的台球运动自然不会受到冷落,但如何更健康、更科学的普及推广,而不仅仅一直是“玩玩而已”,或许这才是烟台台球未来发展的真正课题。
新闻推荐
我区全力整治拆除违规“高炮” 已整治拆除73座,打造优美视觉环境
本报讯(YMG记者云全通讯员博一黄侃摄影报道)户外广告设施杂乱设置是城市的一大顽疾,它不仅严重破坏城市的美感,降...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