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年前打完东厅战斗后,曲延纯就再也没有离开过拐杖。这辈子,与他相扶相依的,还有老伴曲淑荣。两人同在一个村,都是建国前的老党员。
在信仰的感召下,他们一生听党话、跟党走,抗战时期,曲延纯在前线打鬼子,曲淑荣在后方支援前线、照顾伤员;和平建设时期,曲延纯回村干起村支书,带领全村战天斗地抓生产,伉俪情深写忠诚。
老党员曲延纯、曲淑荣夫妇,家在牟平区高陵镇鲍家泊村。记者前来采访时,老两口刚从牟平城区回来,六个儿女都在城里,老人这些年多是往返于城乡间。“俺俩在一个村长大,年轻时我在民兵连,1945年参加八路军,她一直在村里妇救队。”92岁的曲延纯虽有些耳背,说起话来还比较清晰。他说,参加八路军就是为了打鬼子。想起日本鬼子在牟平当地的罪行,他情绪有些激动。那时,驻扎在牟平玉林店和高陵的日本鬼子经常带着“二狗子”,也就是伪军,下乡拉牲口、抓人,老百姓要送钱送粮才能把人赎回来。“那年村里欢送当兵的,他一个高跳到台上,说‘俺也要参加八路军\’,大伙都鼓起掌来,就这样入伍了。”老伴曲淑荣说。
入伍后,曲延纯被选入胶东特务营。没想到的是,他负责为许世友将军站岗。“许将军作战特别英勇,关爱战士,并且枪法入神,百发百中。”曲延纯回忆。为首长站岗不能进去说话,这是纪律。当警卫兵期间,曲延纯很少有机会跟许世友将军交谈,更多的是看到将军忙碌的身影。
谈起当时的战斗经历,老人动情地说:“那时哪有枪啊!咱们的兵器不足,怎么办?我们就想办法,晚上打鬼子,枪少不怕可以拼刺刀,用手榴弹和炸药。”1945年5月,过完端午第二天,曲延纯所在的突击排接到战斗任务,晚上突袭位于福山东厅的鬼子据点。整个排只有不到100发子弹,大家扔完手榴弹后就上去拼刺刀。那次战斗,他的腿部不幸中弹,后被评为六级残疾。
当曲延纯战斗在一线时,曲淑荣在村里的青妇队干队长,也忙个不停,主要是给村里的军属干活,挑水、担粪等。“俺村觉悟高,不时转来休养的八路军,最多的时候每家每户都有,妇救队负责给伤员洗衣服、做饭。”打仗时,青妇队也得帮忙。曲淑荣还记得,牟平水道战斗时,她和民兵一起在路上埋地雷,埋上雷后得打着滚滚到安全地带。在一次执行任务时,她的后背被石头树枝都刮出血来了。
战争时期两人不怕苦、不怕累,总是冲锋在前,曲延纯和曲淑荣先后于1945年和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心里欢喜!”有着70多年党龄的夫妻二人用同样的话语表达那时的心情。“共产党是领导八路军打鬼子的。”身为一名老党员,曲延纯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曲淑荣回忆,一次会议上提出发展她为党员时,她一听可来劲了。那时,村里党员的学习是秘密进行,经常晚上出去开会,她还被其他队员认为是作风有问题,一度很委屈,但也不能说,只能自己忍着。
1948年,曲延纯从部队复员,拄着木头手棍回到鲍家泊村。也就是那一年,经组织介绍,他和曲淑荣结为夫妻。“刚开始,我没看上他,腿上有伤,不能干重活,将来养孩子咋办。”曲淑荣老人笑着说。后来,组织找她反复做了六天工作。“人家这是听上级号召,为国家为人民挂彩了。”想到这里,觉悟高的曲淑荣答应了这门婚事。
两名党员走到了一起,信仰的力量愈发弥坚。曲延纯回村后便干起村支书,发动年轻人参军,领导全村搞生产。“那时一宿一宿不睡觉,动员参军,保家卫国。”曲延纯说。鲍家泊村是远近闻名的先进村,曾被评为参军武状元村。村里的男劳力基本上都去参军了,村里的地都靠邻村的人帮着种。村里搞生产,最大的工程就是修水利。曲延纯带着大伙,冒着大雪,吃住在工地。
时间砥砺岁月,岁月见证初心。鲍家泊村党支部书记曲延波告诉记者,这对老党员夫妻都已90多岁高龄了,但他们仍然坚持着交党费,力所能及地为村里做点事,时刻不忘党员身份,用一生践行着坚定的信仰。YMG记者侯召溪通讯员隋琦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YMG记者林芋竹通讯员杨洋摄影报道如果在开口讲话时有牙齿缺失、牙齿发黑、发黄或是不整齐,你们还敢大笑吗?会...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