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世纪出生的考生,“00后”成为考生主力的第一年;又恰好是历史高考大纲经过变动,方向调整后,深入落实的一年。正是:新世纪考生遇到了新时代考题。这种“新”归根结底是方向的新,新课改已经走过14个年头,进行了诸多尝试,方向逐渐明朗。十九大之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于2018年3月出台,相对应的统编新教材,也将于2018年下半年进入试教试用的新阶段。在这种大环境之下,高考作为历来高中教学的指向标,它的新变化也就不足为奇了,而其发展的新方向也就不言而喻。
就本次试题而言,试题的难度和结构都相对比较稳定,题干中运用了不少新的材料,这些都不足为奇。
今年的42题给了我们一段《鲁滨孙漂流记》的故事梗概,让考生从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相对应的历史现象,并对该历史现象加以概述和评价。这和之前的小论文题———给材料,提炼观点,结合史实加以论述相比较而言是较大的一个变化。但也是我们所常说的“景新情不新”,只是换了一种方式,考察的依然是同样的核心素养,即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素养。
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马克思主义提出170周年,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00周年。马克思主义就是今年的一个新热点。试卷中的29、33题便与此相关,一个涉及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另一个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在欧洲的传播。
同时,今年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四十周年,我们一般站在经济的角度将其称为“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这样其实弱化了新时期的政治建设,而本次试卷41题恰是以新时期“基层民主自治”为主题,回顾古今基层自治的沿革发展。这道题,契合了新时期的主题,也让我们以更全面的视角去看待改革开放,看待新时期。2018年3月定稿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即将试教试用的统编新教材,强调通史,强调核心素养。这在本套试卷中都得到了较好落实。选择题的组题排版便是以时空为线索,按照古今中外的通史顺序排列。而核心素养强调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更是体现在试卷的方方面面。
经常听到一种说法———“高考试题”脱离教材,我想,近几年高考题确实脱离教材,脱离的是旧的教材;而它其实又是贴近教材的,贴近的是新的教材。
总的来说,今年高考题依然是“稳中有变”,稳的是变化的速度;变的不光是表面题目,更是一种方向,是对新的方向的落实。所谓“情理之中,意料之中”,这些与我们高三历史组的备考思路和考前预测是相吻合的。希望,也相信高三学子今年高考能再创辉煌。
新闻推荐
晨报讯(YMG记者安益)昨日上午,在烟台三中考点外,一考生在8点50分才下了车,从三中考点最下面大坡往考点走。该考生一边走路,一边...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