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新闻 龙口新闻 莱阳新闻 莱州新闻 蓬莱新闻 招远新闻 栖霞新闻 海阳新闻 长岛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烟台市 > 烟台新闻 > 正文

邪魔顶上 熰顶求雨

来源:烟台晚报 2018-04-07 08:35   https://www.yybnet.net/

李大铭

我小时候家住芝罘区南郊南尧村,正西面有座大山,山巅被称作“邪魔顶”,其海拔多少不知,反正山巅常处于云雾笼罩中,村里有些老人常以山巅笼罩云雾的面积大小、形状,作为风雨计或气象预报,然而十有八九不灵准。

大约是1942年,整整一个春天未见雨点,小麦没有半尺高,上面挑着八九个秕麦粒,说是颗粒不收也不为过。大地干裂的缝隙足有一寸宽,有能力的人家勉强种下的苞米、地瓜也都奄奄一息,扭成一根绳,点上火就能燃烧。人们吃水受到了严重威胁,连山里常年存水的沟壑也早已干涸。村民们心急如焚,却无计可施。大家正苦愁中,有一人蓦然想起来:“听说早年遇到大旱年,都请学子到邪魔顶用松柴‘熰顶\’即可下雨,说是挺灵的。”这一说,大家来精神了,都急忙去找村董事(学校董事会之一)商议,联络了其他各村的董事一起到学校求助。

我所在的学校,校址是上尧一座古庙,我们称北庙,庙内建筑群规模较大,经改造成立,名为“四村联立小学”,名义是四村,其实南面邻村,如朱家庄、上下曲家连同傅家村的子弟,也都在此校就读。学校共七个班(一年级两个班),约200个学生。师资来源于市里,聘请的大都是高等院校毕业生,因学校是集体资助,待遇较高,因此教师很专业,教学水平、教学质量都很高,学校的设施、设备颇为齐备,开展的运动项目都正规、规范。不过,正因为我们学校的教师所受的都是新时代教育,遵循的也都是唯物观点,所以对村民提出的这种带有迷信色彩的建议不以为然,包括教务主任在内,都不想参与,不予支持。与各村董事僵持了一段时间后,老校长朱文山开口了:“随风就俗吧!我校的一切经费、开支都是各村、各户筹集的,他们的要求也是无奈,支持一下吧!”老校长是一位博学多才、通今识古的老学究,既对古文有着深湛的造诣,又曾在刘珍年办的烟台第八中学就读过,接受过新时代教育,可说是少有的人才,在四邻八村很有威望,很受尊重。

于是,学校决定派出三年级(我正好是三年级)至六年级的学生,参加这次“熰顶”求雨的活动。学生们早七点到校集合,每人发放两个火食,算是中午饭,由体育教师带队,宣布完纪律就出发了。同行的还有各村董事,他们领路,经由蓁山屯村上山(南尧虽离邪魔顶近,但上山无路,虽然没有悬崖陡峭,但满山荆棘丛生、杂草遍布,加之沟壑接连、坑坑洼洼,无法行走)。

蓁山屯,我的记忆中,当年是个深藏山谷中的仅有五六十户的小山村。可能因为太隐蔽,日本鬼子多次来“扫荡”,它都得以幸免。村北山坡有座规模不大的小庙,我只见到了两个道人。由于战乱,常年少有香火,人气不旺,自然庙宇失修,显得冷清、凄寂。

我们学生队伍就在此庙聚集。按照吩咐,听从道人指教,道人烧上香,我们就地而跪,表情严肃虔诚。由于庙宇内外面积狭窄,我们只得见缝插针。老道人一面敲着道梆一面口中念念有词,也不知跪了多久,反正个个都跪得膝盖以及两条腿又痛又麻,但谁也不敢起来活动一下,都咬着牙坚持忍着。终于,老道人念完经,要我们选出四人。自然是大班学生站出来,抬着提前写好的“有求必应”四个大字的木牌,在前导引,我们在后面跟随,排成单行,每人头顶针松树枝———这都是事先准备好的。树枝较重,年龄小的学生,头顶着走一段路,累得只得放到肩上扛一段,但那是不允许的,必须一路头顶着。沿着崎岖陡峭的小路,气喘吁吁,全身汗流,总算爬上邪魔顶巅峰了。正值中午头儿,我们赶到那里时,见前面的人已经把干柴点燃,所有人头顶的松柴都依次向火堆里覆盖,不得有火焰外露,好让覆盖的松柴慢慢熰烟———真正意义的“熰顶”仪式开始了。

火焰在松柴堆里燃烧,浓烟缭绕,下面黑烟滚滚,中间灰烟飘摇,上面青烟袅袅直线上升。此时,所有人又要跪下。邪魔顶巅峰面积也很窄小,无法围跪,一百多人只能南北分列,呈一条直线跪着。这一百多人所顶的松柴枝,放在地上摞起来丈余高,文火慢烧,啥时能结束?这两次长跪,孩子们已经苦不堪言了。不知是哪个负责的发了善心,提出“让四年级以下的学生先回去吧”。我们上下尧的孩子一听,如获大赦,也顾不上腰痛腿麻了,由山东坡抄近路,拽树条、拉草根,一路连滚带爬,总算回家啦。

第三天早上,我背着书包上学,出门遇见一个都叫他老隋的人,我叫他隋大爷,他是我村多少年一直干长工或短工的雇农。他对我说:“要上学得赶紧跑,慢了就会被雨淋着。”我半信半疑地站着,他指了一下东南方向,说:“你看,那边乌云带着雨,很快就过来了!”接着又补充了一句:“‘朝看东南,夜看西北\’,没有错!”真的是,我还未跑进校门,雨点就来到了,而且越下越大。神了!难道“熰顶”真的那么管用?是巧合?还是“熰顶”的暖冷气流相会的作用?反正,雨可是真的下了!

新闻推荐

清明小长假首日22万市民祭扫, 现场未见拥堵,晚报义工发放千枝免费菊花

本报讯(YMG记者刘晓阳通讯员李彦霖摄影报道)昨天是清明节小长假第一天,天空中飘起了细细的小雨,却没有挡住市民祭祀先人的脚步。记者来到机场路芝罘区殡仪馆,发现小长假首日祭祀现场未见拥堵,...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邪魔顶上 熰顶求雨)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