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YMG记者杨健)一声声亲切的问候、一片片忙着扫码关注的人群、一条条在报刊现场订阅区排起的长龙、一台台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昨日上午,“烟台万科”第十四届烟台日报传媒集团读者节在文化中心广场盛大启幕,烟台日报传媒集团旗下所有媒体同台亮相,编辑、记者零距离聆听读者心声。
读者节现场,编读互动、文艺演出、特色展品展演此起彼伏、高潮不断,周六的文化广场,俨然是一场倾情回馈读者的文化盛宴。截至读者节闭幕,4万余读者到场参加,现场订阅《烟台日报》200余份,订阅《烟台晚报》18018份,订阅《今晨6点》3572份,订阅《阅读文摘》8678份,订阅《37°女人》300余份,大小新闻下载量1268个。一家三代人的“晚报情”家住青年路的吕国钧,是全市屈指可数的收藏了《烟台晚报》从试刊号、创刊号到如今8400多期全部报纸的“铁杆粉丝”,读者节当天,正是吕国钧的67岁生日,而他对读者节尤其是烟台晚报的深挚感情,可以追溯到22年前:“烟台晚报成立三周年、五周年和十周年的庆祝大会上,我都以读者代表的身份发言,而自烟台日报传媒集团创办读者节以来,前13届我一次不落,全部到场,晚报的许多记者、编辑,都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每一年的读者节特刊我都专门收集集册,今年是晚报的25周年,我的生日又多了特别的意义!”
“1992年8月8日烟台晚报推出试刊号的当天,我骑着自行车带着儿子来到烟台日报社楼下,收藏了3份试刊号,儿子也在我的熏陶下爱上了读书看报,全家人对我收藏晚报的习惯,也从最初的不理解变成了大力支持。”而昨天,吕国钧又带着刚上一年级的小孙女来到读者节晚报展区,孙女在爷爷的言传身教下,不但酷爱读书,作文也写得有板有眼,三代人的晚报情缘,在第14届读者节上完成了接力。
在与文化广场一街之隔的胜利路上经营瞭望书店的苏海涛,同样是晚报的忠实读者,“老爷子开书店是在1982年,35年来书店的发展历程,也和纸媒的兴盛几乎‘同步\’。虽然现在年轻人更愿意通过手机等智能终端了解新闻,但对于中坚读者群而言,报纸依旧有着不可替代的权威性,即便现在,我依旧在书店里订了一份晚报,便于父母在看店时阅读。”这届读者节,苏海涛也和父亲一道,穿梭于各个展位,寻找昔日的“文化味儿”。晚报展区三个多小时“水泄不通”尽管上午9时读者节大幕才正式拉开,但晚报读者的热情,却丝毫没有因突如其来的寒潮而“降温”:早上8点出头,就有热心读者来到晚报“老于帮办”服务专区,反映自己和周边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整整一上午,60余位热心读者先后前来帮办问询,负责接待读者的徐鲲和孙致霞两位记者的笔记本上满满全是采访记录,其中供暖、欠薪、房屋质量、电信欺诈等成为读者反映最为集中的问题。作为一份创刊25周年、高举民生大旗、根植于百姓生活的都市报,烟台晚报的生命力依旧茁壮:读者节开始前,已有多位铁杆读者提前获悉征订消息,10分钟出头,已有12位读者先后完成订阅登记。而小报童发行公司驻晚报展区的工作人员,一上午多次折返,取回一本本崭新的发票,忙得不亦乐乎。安立盛学雷锋志愿大队的市级道德模范任春铭、芝罘区道德模范于盛学、宫雪玲、全国最美志愿者安立盛更是早早来到了现场,将手中报款交给发行员,并连连叮嘱工作人员这是捐赠给7户困难家庭的爱心晚报,而志愿队里的爱心企业云易恒基易直帮烟台运营中心,也为困难家庭捐献了20份爱心晚报。
为回馈广大读者,读者节上晚报也推出了多项特色便民服务:烟台爱尔眼科的医生和工作人员们一早便来到现场,一丝不苟地为到访的读者检查视力,并针对检查结果给出行之有效的护眼方案,并为部分近视、花眼读者推出预约配镜服务。烟台中西医肛肠医院的医生们,也现场开展免费咨询,推出中西医特色疗法,现场为患者进行检查、答问。
新闻推荐
作为一名记者,我先后从事过摄影、文字等不同的记者岗位,多年来,采访接触了许多社会上不同层面的人群,通过跟采访对象的交流沟通,我了解了百姓的身边事、社会各阶层的人,同时也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成长。我...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