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莱山区第五小学,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从干净整洁和充满现代化气息的教室里传出;在胶东文化广场,音乐喷泉免费开放、消夏晚会轮番上演,群众们自发组织的广场舞热闹了整个广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正在免费为老人体检,并为他们建立健康档案……这一幕幕场景正是对莱山区民生工作的最好肯定,也是老百姓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最好体现。
五年来,莱山区在不断提速经济发展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坚持在共建共享中增进群众福祉,持续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加快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典范之区。五年累计投入86.7亿元,累计办结为民服务实事54件,高标准保障和改善民生;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年5040元提高到684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2420元提高到4020元,五保集中供养标准由6000元提高到7800元;先后完成了莱山第五小学、解甲庄中学、实验幼儿园等13所学校新建改建,全面实施了中小学生免费校服、农村中小学生免费校车工程。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让孩子在家门口就能接受到最优质的教育”这是莱山区对教育的一种承诺,更是一种自信。给每个孩子提供公平受教育的机会,实现均衡教育,这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宗旨,这也让莱山区成为山东省首批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之一。
近年来,莱山区从不吝啬在教育工作上的投入,先后完成了莱山第五小学、解甲庄中学、实验幼儿园等13所学校新建改建,并加快建设烟大附中南校区、永铭中学二期、区第三实验小学等一批中小学校,在全区全面实施了中小学生免费校服、农村中小学生免费校车工程;采取一体化运作模式,每年设立专项资金,在学校、社区、村居建起家长学校137所,实现了家长学校的全覆盖。
与此同时,莱山区突出抓好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标准化学校建设等各项工作,着力提高全区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仍是全区教育工作的重点,莱山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积极构建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四位一体”的德育课程体系。加强校长队伍建设,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公开招聘70名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利用教育资源公共平台,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区域划片教研和校际联合教研,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组织开展“推门听评课”活动,区教体局班子成员、中小学校长、教研员累计听评课数量达600余节,有力促进了青年教师健康快速成长。文化惠民向纵深推进五年来,莱山区致力于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胶东文化广场建成投入使用,填补了该区长期没有大型文化设施的空白,文化中心、艺术中心、图书馆、文化馆和市民文化休闲广场免费向群众开放;7个街道园区全部建成了集演出排练、教育培训、图书阅读、数字化服务、文化鉴赏、娱乐健身等于一体的综合文化站,全部免费向群众开放;全区96%的村居建成文化大院,全面建成区、街、村三位一体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15—2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基本形成。
如今在莱山,已连续举办六届的文化艺术节已被广大市民所熟知,海滨消夏晚会、送戏下乡、电影放映、我行我秀等文化活动已成为莱山市民必不可少的文化大餐,每年文化艺术节累计开展各类文化演出活动100余场次。近年来,莱山区不断丰富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大力实施“送图书、送电脑、送文娱器材、送电影、送演出”五大文化惠民工程,并开展“订单式”文化服务,受到了群众的欢迎与好评。
莱山区进一步完善阅读服务体系,丰富阅读资源,目前全区建有街道分馆7个,服务点20个,学校分馆2个,企业分馆2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1个;在全区街道、村居、学校、企业、军营等人员密集场所,设立了20个流动图书服务站点,定期向社会各界群众开展免费图书借阅服务;打造优秀阅读品牌,增强全民阅读辐射力、感染力,创办了“莱山讲堂”、“半亩方塘读书会”、“国学沙龙”等10余个具有地域特色的阅读品牌,最大限度满足群体需求。医疗养老服务水平稳步提升为稳步提升综合医疗水平,莱山区引进建设了总投资40亿元的三所三甲医院,区社会福利中心一期全面运营,入住五保对象128人,社会供养老人301床,二期14万平方米全部竣工。
目前,文登整骨烟台医院一期19万平方米已封顶,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年内将部分投入使用,烟台山医院完成规划方案审批和施工图审查,毓璜顶医院莱山分院已完成施工招标,正在办理立项和环评手续。同时,莱山区全面改善基层医疗条件,不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累计投入5346万元,建设了莱山街道、解甲庄街道、黄海路街道及院格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入623万元配置了106台医疗设备,能开展普外科、骨科的常见手术,病房配备有中央空调和保洁员,为患者提供服务优质、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一体化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增加至104所,每个站(室)业务用房面积均达到80平方米以上,保健室、诊查室、治疗室和药房“四室分开”,全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群众足不出村即能享受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用报销,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此外,莱山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信息平台为纽带的横向全覆盖、纵向多元化、整体布局均衡的养老服务体系已初步建立。全区千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65张,超全省40张的发展目标;每年投入200多万元,扶持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院的建设和运营,并引进专业居家养老服务连锁品牌进驻社区,推动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转型升级,实现了老人就近养老的愿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烟台植物园、朱雀山森林公园建成并全部对外开放,完成了20条中小河流生态整治,累计新增城区绿化面积305万平方米,莱山区成功获批“国家级海洋公园”……经济高速发展的莱山区,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居民生活环境改善。
结合全区环境突出问题整治工作的开展,莱山区共排查出4大项、27类突出问题,目前,生物质锅炉、“小散乱污”企业取缔、餐饮油烟治理、河道违法活动整治等11类问题已彻底完成整改。在控制大气污染方面,莱山区加大工业锅炉淘汰改造进程,全区共排查10吨以下燃煤68台,目前已关停56台;排查生物质锅炉31台,全部取缔完毕;全区27个建筑工地全部达到六个“百分百”要求;投资200万元采购4台大型洗扫车,确保道路保洁机械化清扫、洒水作业质量,全区空气质量不断改善,前三季度莱山空气质量改善情况均居六区首位。在治理黑臭水体方面,已完成于家滩污水管网铺设、两甲埠泵站提升改造、航五旅院外—两甲埠泵站河道清淤、河道两侧新建污水管线等8处工程。此外,莱山区认真梳理2013年以来所有信访档案,分区域划片排查,成立3个专项监察组,对梳理的信访案件进行筛选回访,共筛选回访156件。
59个部门分包172个社区(村居),累计出动机关干部3100多人次,完成问题整改2000余处;向社会公布来信反映平台、网络反映平台、电话反映平台等13个问题反映平台,实行24小时值班制,接受处置群众反映各类问题近100件次;部门、街区、社区(村居)联合发力,坚持边排查边整改,专项攻坚向存在问题发力,长效机制改善提升居民生活环境……今年9月份,莱山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居民生活环境综合整治专项攻坚行动,各分包单位深入社区(村居)的每一个角落,真正做到问题摸排全覆盖、无遗漏、无死角,在专项行动的工作热潮中,全区的社区(村居)更加靓丽、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党的建设全面加强五年来,莱山区始终把党的建设作为根本,高标准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区委中心组被评为省级先进党委中心组。完善出台了《区委工作规则》等相关配套制度,对重要事项全部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研究决策。高质量完成了村“两委”换届,制定的村级财务“委托代理”、印章管理等20项规范化管理制度在省市得到推广。
2017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莱山区召开“典范机关建设年”活动动员大会,提出纪律型、服务型、效能型、学习型、文化型“五型机关”,确保达到“严肃纪律、振奋精神、强化执行、优化服务”的16字目标。会议召开后,各级各部门针对机关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突出问题导向,在面上对照检查提高的基础上,结合部门实际,每个部门都找准找实1-2个突出问题,重点突破1-2项迫切工作,在1-2个点上干出成绩、实现提升,全面建设“典范机关”。
此外,莱山区组成4个督查组,采取不通知、不打招呼的方式,分批对29个机关单位及服务窗口进行督查,对发现问题进行通报;出台了《关于在重点项目、重大工程、重点工作一线考察识别干部的暂行办法》,成立4个考察工作组深入现场一线考察干部、考核打分,并持续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力度,持续改善全区干部作风,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通讯员李继东王洪崴)
新闻推荐
日前,烟台啤酒集团在芝罘区体育场成功举行了一届别具一格、充满企业特色的集竞赛、健身和娱乐为一体的“趣味”职工运动会。在烟台啤酒第32届运动会上,他们将推进企业发展新型劳动关系做为核心内容...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