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一中南区七年级六班王梦文雍指导老师毕春华《家语·弟子行》里,关于“孝”的论述是这样的:“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参中夫四德者也。”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敬爱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诚是道德的方向。曾参是恰恰具有这四种道德的人。关于“孝”,在中国的古代典籍中,有极为丰富的论述,但这段话把孝敬、孝顺父母和长辈,作为了人类道德的根基。无论是尊敬师长、信守承诺、忠于祖国,以及其他诸如正直、善良、友爱、乐观、积极、上进等等美德的基础和源头,都是“孝”,就是孝敬和孝顺自己的父母和长辈。
记得在四五岁的时候,每天晚上,奶奶都会为我讲几个故事。有的是黄香温席,有的是啮指痛心,有的是百里负米,有的是怀橘遗亲。那时我虽年龄小,但对奶奶沉沉的话语中飘出的一个又一个故事非常感兴趣,缠着她给我讲其中的道理。渐渐的,对于孝,我有了自己的见解。当然,也有一些故事是我并不喜欢的,比如戏彩娱亲。楚国的一位隐士八十岁时还经常身穿彩衣,手拿拨浪鼓为双亲取乐逗笑。有一次隐士为父母端水时不小心摔了一跤,怕父母不高兴,竟索性趴在地上像一个小孩子一样啼哭,手脚挥舞在空中,逗得父母哈哈大笑。在我看来,隐士的行为有些不妥,因为孝不仅是为了逗得父母开心,更是为了让父母觉得生活的舒服、有意义。再说了,身为父母最大的幸福,就是子孙满堂,其乐融融,仅仅用一些滑稽的动作去逗的他们一时的快乐,我认为并不是最好的孝的行为。
同时孝并不是只在行动,还在于一个人对父母的关怀,和对他们真正需要什么的了解,这才是孝,才是苦心。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男人带着母亲去了一个非常好的镶牙所,母亲颤颤巍巍地从兜里拿出一个小小的扁扁的钱包,说:医生,请你给我镶最便宜的牙吧。看到男人穿着体面,诊所里的人无不小声骂道:这个男人真是狼心狗肺,自己穿得那么好,却不舍得为母亲镶一副好牙。没想到当母子二人离开诊所后,那个男人突然返回来,对医生诚恳地说,我的母亲一生节俭,从不舍得买好的东西,请你为我母亲镶最好的牙吧,钱不是问题,但请你不要告诉我的母亲。在场的人均不出声了。男人的这句话,不仅表明他对母亲的苦心,也同时让我明白了最重要的孝是照顾父母的心理,让他们感到舒心一些。孝,是最重要的中华美德。作为中华少年,我们更应该把这一中华美德很好地传承下去,让孝道之花在我们心中尽情绽放,让中华美德陪伴我们一同成长!
新闻推荐
日前,烟台啤酒集团在芝罘区体育场成功举行了一届别具一格、充满企业特色的集竞赛、健身和娱乐为一体的“趣味”职工运动会。在烟台啤酒第32届运动会上,他们将推进企业发展新型劳动关系做为核心内容...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