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烟生
在我的记忆中,大白菜是草根味道特浓的蔬菜,是一个时代的印记。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一进11月,按照老惯例,冬储大白菜就热热闹闹开售了,比如今在网上抢购震撼多了,国营菜店门口一派繁忙热闹的景象。菜店的男女营业员扎着围裙,卸车,过磅,收款。而旁边是购菜的人们手执副食本,在凛冽寒风中排队的长龙……
当时的大白菜需凭票定量定点供应,每家每户都要储备几百斤,菜店门口层层叠叠摞满小山一般高的大白菜。营业员在大地磅秤上早已摆放好一块已称重的大木板,用以扩大磅秤的受重面积,增加一次称重摆放大白菜数量。一家人几乎男女老少齐上阵,筐盛篮提,大板车、小拖车、自行车,甚至婴儿车都成了运输工具,忙不迭地往家搬运,家家户户争相购买大白菜,成为城市一道独特的风景。
为便于贮藏,买回来的大白菜,要在院子朝阳的地方先晾晒几天,待白菜帮子略有枯萎,用草绳将白菜连帮子一起捆扎好(白菜帮子不可扒掉,可起到保鲜膜作用,防止白菜心溃烂变质),整整齐齐地码放在屋檐下,像一堵白绿相间敦实厚重的墙,望一眼都给人们以稳重感、踏实感、幸福感。因为,在以后几乎半年的干枯岁月中,这些大白菜足以让一家人品尝到一抹难得的水灵鲜嫩的滋味。待天冷快上冻时,家家户户将大白菜小心翼翼地搬回家中,另找闲置地方搁放,一直到来年春天,大白菜始终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主菜。
母亲经常变换大白菜的烹饪做法,常常是早晨清炒白菜丝,中午砂锅炖白菜段,晚上醋溜白菜片,在那缺肉少油的年代,大白菜伴随着玉米饼子、大地瓜,将粗茶淡饭的日子演绎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儿。偶尔母亲也奢侈一下,做个砂锅白菜豆腐炖粉条儿给我们打打牙祭,那真是“此味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尝”,我们兄妹甩开腮帮子,至少能多吃两个玉米饼子,三个大地瓜。
特别那细嫩的白菜心更是难得的美味,白菜心切成细丝,配以海蜇皮切成的细丝,浇上蒜泥,滴上两滴飘香的芝麻油,捏上碧绿的香菜梗,那更是年夜饭不可缺少的佳肴。记得我们兄妹经常吟唱的一句民俗顺口溜就是:“白菜心,海蜇皮,加蒜一拌;吃饱了,喝足了,被窝里钻。”在当时芝罘人看来,能吃上一顿白菜心拌海蜇皮,再钻到热被窝美美睡上一觉,那是很奢侈、很向往的事了,足以算最高层次的享受。
如今的冬季,菜农推广使用玻璃窗扇、塑料小棚、塑料大棚、温室栽培等新技术,各种新鲜蔬菜一年四季闪亮登场,大白菜退出餐桌擂主的地位,成了陪衬和点缀。如砂锅排骨炖白菜粉条,牛肉豆腐炖白菜,青虾炒白菜,肝尖溜白菜等菜品,大白菜的名字顺序也排列为后了。特别是涮过羊肉片、肥牛肉片,海蛎子、虾仁、花蛤、巴蛸、蛏子、鸟贝等海鲜之后,因肥甘油腻,口里浑浊,才想起该再涮点白菜片儿和嫩叶来解腻清口,大白菜只是一种消食解腻的消遣和点缀,占据不了餐桌的主导地位了。
一棵大白菜,吃了几十年,吃出了感情,吃出了母爱,也吃出了生活的变迁,更吃出了改革开放富裕的日子……
新闻推荐
晨报讯(YMG记者柴向阳通讯员莱公宣)莱山区一名在车内行窃的男子,既无撬门开锁的“技术”,也没用砸车窗的“简单粗暴”手...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