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十点半,记者来到芝罘区毓璜顶街道大海阳社区的“壹家生活社区厨坊”,屋内外一片热闹景象:屋外,超过75岁的老人们正坐在长椅上聊天、晒太阳;屋内,平均年龄60岁的志愿者们正有条不紊地准备着当日的午餐———青椒炒肉丝、虾仁豆腐和馒头、米饭。“两个菜加上饭才7块5,只收成本价。都是自己邻居做的,便宜又放心。”85岁的老人杨连峰对记者说,“小孩们有小饭桌,我们老人有‘老饭桌\’,咱社区党委真是考虑得够周到了!”“壹家生活社区厨坊”的成立是大海阳社区创新社区治理工作的一个缩影。大海阳社区是典型的老旧社区,空巢老人多,特殊人群多,遗留问题多,但社区人手少、经费少。为破解这个难题,大海阳社区以党组织为核心,全面调动党员、群众、社工、志愿者、社会组织、驻区单位六个方面积极性,探索出“党建带社建一体六面”工作法。“这些年社区治理问题越来越多。我们意识到原来的工作思路亟待破解,要用新办法解决老问题。”社区党委书记冷晓燕说。
大海阳社区在芝罘区建立了第一个社区大党委,打开了各驻区单位的大门。结合芝罘区委构建区域化党建“资联网”,还打造了“一体四翼”区域化党建品牌,实施了“红色启明”社区大党委工程、“红色先锋”社会组织工程、“七彩之家”党员志愿工程、“红领益家”商圈党建工程,盘活了社区内外各类资源,达到了“1+1 >2”的聚合效应。“像‘社区厨坊\’这个项目,就是‘红色先锋\’社会组织在走访过程中发现的群众需求,并在‘大党委\’的很多单位帮助下运转起来的。”冷晓燕说,“整合好区域化党建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能解决很多依靠社区自身力量解决不了的问题,让社区更加发展壮大。”
社区注重搭建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和途径,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所有群众组织的负责人必须是党员。以党员为桥梁,社区进网格摸民情,打通社区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通过党员的示范带动效应,社区不少居民主动参与到社区治理、志愿服务的队伍中。于占芬就是这样一位党员,2011年时她只是一名普通的双管双责党支部书记,因为热心公益、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在群众中声望越来越高,现在已经是红色先锋公益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在她的影响下,参与社区服务的志愿者也由最初的5人发展到了现在的2000人。
社区成立了全市第一家众爱公益项目孵化基地,引进鲁东大学、山东工商学院等6个高校的社工机构,邀请4名高校的博士后导师担任社区治理顾问和项目督导专家,与社工机构建立起“红色先锋”社会组织联合党支部,引领社区治理工作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依托孵化基地,社工和志愿者的能力都得到了发挥,各类社区组织间也加强了交流互通。大海阳社区还积极参加中央和省、市、区公益创投项目,至今共争取资金136万元,全部用于社区组织自身发展、开展服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现在的大海阳社区,面貌取得巨大改变,居民幸福感、满意度显著提升,成为芝罘区标杆型的社区。
和大海阳社区一样走出新路的社区,芝罘区还有很多。全区开展了社区治理品牌创建工作,各社区初步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优秀社区工作法:塔山社区“微服务叠加法”、中台社区“阳光协商共治法”、西炮台社区“志愿服务领航法”、新世界社区“社区+微商会共治法”、航院社区“军民共建121”社区工作法……这些工作法从解决居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入手,涵盖党建引领、志愿服务、社区协商、居民自治等方面,是芝罘区对城市社区治理尤其是老旧社区治理做出的有益尝试。通讯员于冬育黄峰曹兴强YMG记者钟嘉琳
新闻推荐
晨报讯(YMG记者纪殿国通讯员刘丽周媛)记者获悉,从去年底开始,烟台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烟台市老年人及失能老年人家庭护理”...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