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街”版8月23日刊发了两位作者的文章《烧烤之祖:烤乌鱼》(以下简称《烧》文),读后感觉有与作者商榷的必要。
北魏高阳太守贾思勰所作《齐民要术·作酱法》中,在介绍“作鱁鮧法”时,诚如《烧》文开头引言,先讲了“鱁鮧”食品来历的典故。因这款美食是汉武帝追逐夷人途中发现的,所以就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鱁鮧”。
“鱁鮧”是何种食品?其实,“鱁鮧”就是古时沿海居民用鱼
腹内杂物腌制的一种食品。《齐民要术》有收录:“取石首鱼、魦鱼、鲻鱼,三种,肠、肚、胞,齐净洗,空著白盐,令小倚咸。内器中,密封,置日中。夏二十日,夏秋五十日,冬百日,乃好熟,食时,下姜酢等。”但《烧》文作者只是引用《中国烹饪史略》观点,轻率肯定了“鱁鮧,乌鱼蛋也”的结论。1983年出版的《中国烹饪史略》,为陶文台先生所著。书中在谈到两汉三国南北朝进入食谱菜肴品种时说:“还有海产紫菜、鱁鮧(乌贼鱼‘肠\’,为现代名菜‘乌鱼蛋\’之先导)等等”。作者因何得出“鱁鮧”为乌贼鱼“肠”之说不得而知,但后来出版的《中国烹饪百科全书》、《中国鲁菜文化》等权威著作都没有此种说法,说明此结论有待商榷。根据《齐民要术》的载述,武帝所食的“鱁鮧”有鱼的肠子、胃、鳔等内脏器官,而鱼的胃、鳔则是加工海八珍鱼肚的原始材料。烹饪专家研究认为,现代高档烹饪原料鱼肚,雏品就是北魏时期的“鱁鮧”。
《烧》文认为,“烤乌鱼”为“烧烤之祖”,笔者对此有不同看法。《齐民要术·炙法》中不仅记有现代名菜烤乳猪、烤鸭之雏形,而且还有烤蚶、烤蛤、烤牡蛎等法,烤鱼之法也有收录,但所用原料并非乌鱼。烧烤是人类学会用火之后最早使用的熟食方法,到汉代时用其制作的菜肴已是十分流行的美味,其时已有三股叉、两股叉肉串。考古专家在鲁南临沂市内五里堡村出土的一座东汉晚期画像石残墓中,发现两方刻有烤肉串的画像石,可见,1800年前山东的烤牛肉串、羊肉串就是寻常食品。欣宇
新闻推荐
1 宗罪———美甲不当会致癌!美甲致癌?相信很多女士都觉得小题大作。没错,市卫生监督所监督二科科长丁立介绍说,指甲油主要成分为70%-80%的挥发性溶剂,基...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