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大学的大四学生徐曼如前段时间收到了开发区一家企业的面试通知书,在准备面试资料的时候,好友提醒她不妨上网搜索“面经”。据了解,在不少高校论坛和求职网站上,关于“面经”的帖子往往跟帖活跃,点击率也一直居高不下,网络“面经”甚至被不少同学奉为“求职宝典”。
大学生热捧“面经”
“面经”一词源于网络,是求职者发布在网络论坛上供他人参考的面试经验,包括自己在面试中遇到的常见问题、面试官提问的应答技巧、招聘单位的相关信息等。在烟台高校走访调查中,记者发现,许多大学生为了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面试注意事项,攻克面试关卡,常常选择网络“淘面经”。
“通过网上整理的这些‘面经\’,我很快就掌握了应聘公司的概况、考试流程及选拔标准,‘面经\’对我的帮助挺大的。”几个月前,当大多数毕业生还在为工作四处奔波时,鲁东大学交通学院的学生刘传强早已拿到了一家机械公司的offer(全称是offer letter,意为录用信、录取通知),而帮助他一路顺利走到最后的,正是论坛上的“笔经”和“面经”。
“每年应聘的求职者,都会在网上发布考试心得和应对策略,从这些帖子里,我知道了应聘公司往年考试的题型,事先就做了强化性的训练”,刘传强告诉记者,通过面试训练,他的面试表现非常不错。“‘面经\’让我的求职更有底气,但是面试时的现场变通也很重要”,刘传强补充道。
从“面经”贴里汲取经验,求职中成功突围之后,一些大学生也及时总结了自己的经验,为后来者提供了一份借鉴。学习市场营销专业的马晨,上个月刚刚通过了一家医药公司销售代表的面试,回忆起面试过程,他表示和网上“淘”来的“面经”内容相差无几。“帖子里讲的很详细,往年的试题都能看到”,马晨告诉记者,他现在正在整理自己的面试感受,希望可以对下一个应聘者有所帮助。“整理自己的面试经验,就是一个不断总结、改进和提高的过程”,马晨说他很赞成这种经验分享的方式。
“情商题”备受关注
记者在烟台各大高校走访中发现,约七成学生表示听说过“面经”,面试时会认真参考。而大学生参考“面经”时对各招聘单位热衷的“情商题”尤为关注。
“情商”也被称作社会智商或者心理智商,包括自制力、忍耐力、责任心等内容,是人的素质、涵养等的综合反映,当今招聘中,“情商”考察方式日渐盛行。烟台棱方圆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张女士向记者介绍道:“我们以前录用的一些员工虽然业务能力很不错,但是团队协调、融合能力上却明显有所欠缺,营销、管理方面的工作对职员的沟通、交流能力要求比较高,我们现在比较重视运用情商考察去衡量应聘者的综合素质,做出最好的选择。”
“情商题”考察大潮也使得大学生求职者纷纷积极寻求应对策略。鲁东大学的于娟现正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她对记者提起,网上“情商题”帮她成功敲开了公司大门。“现在很多企业都比较重视情商题考察,在校生社会实践经验不是很充足,在情商题上不太占优势,面试前我到网上搜集了很多资料,网络上情商考察案例和试题都形成题库了,给了我很大借鉴。”于娟提醒求职者可以多去网络上查找这些“面经”,谋划最佳应对攻略。
在面试现场,根据“情商题”的提示,不少大学生表示会时常四处查看,发现垃圾便立马捡起来,看到凳子倒地就箭步相扶,以求通过“情商”测验。针对此番准备,负责公司招聘的王丽莎女士向记者提到,情商题更为重视应聘者的现场应变能力,招聘者若想取得“情商”高分倒不如苦练内功,切实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建议:不可过分依赖“面经”
网络“面经”成为了大学生求职竞技场上的“葵花宝典”,专家、老师们如何看待?
鲁东大学学生工作处孙老师说道:“对很多学生,尤其是本科生来说,面试经验相对比较贫乏,单靠自己摸索,难免会遇到挫折。虽然学校也会组织专家,对学生进行就业辅导,但从大学生的经验之谈与切身体会里,学生们的收获,要比专家讲座深刻得多。发布‘面经\’把个人成长的成功经历拿出来分享,这是非常好的一种现象,能帮助学生熟悉考试过程。”
同时,孙老师也表示,大学生求职不能完全依赖“面经”。“‘面经\’是不同的求职者写
的,每个人的个性特征都不一样,即便是同一道题,考官对于答案的判断标准也不尽相同,‘面经\’只是提供参考,但不应
盲目迷信,自信才是面试的敲门砖。”孙老师说道。
鲁东大学文学院教师姜岚长期担任毕业班班主任,谈到学生面试问题,姜老师谈到,依赖“面经”并不可取。“虽然强化训练产生的短期效应,会对招聘方产生一定误导,但到了实际工作环节,靠的还是个人的素质和能力,而且,真正有经验的考官,完全有能力判断面试者的表现,是出自于能力,还是伪装”,“希望大学生可以脚踏实地地学好专业知识,在求职时赢得更大把握”,姜老师补充道。
刘先生是一位人力资源经理,常年负责公司招聘工作。刘先生向记者提到,学生注重这些“面经”,有时甚至会产生负面效应。“面试官大多火眼金睛,阅人无数,很容易判断出哪些学生是真的很有潜力,哪些又是看了‘面经\’有备而来。很多学生虽然准备充分,面对面试官也能侃侃而谈,但往往谈到关键问题就答非所问,这显然无法满足我们的要求”,刘先生告诫大学生,别人的经验只能做参考,有精力不如把时间花在如何提高自身能力上面。YMG记者夏丹通讯员王雯
新闻推荐
接种率达75%以上可建立起群体免疫屏障,而烟台市流感疫苗接种率却不足5%。市疾控专家———, 9月接种流感疫苗正当时
本报讯(YMG记者李俊玲通讯员刘正毅刘东)进入9月,也就进入了预防流感季节。昨日,记者从市疾控中心获悉,目前烟台市流感疫苗接种率不足5%,接种率远未达标。据市疾...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