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新闻 龙口新闻 莱阳新闻 莱州新闻 蓬莱新闻 招远新闻 栖霞新闻 海阳新闻 长岛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烟台市 > 烟台新闻 > 正文

张炜:文字高原的苦行僧, YMG记者专访烟台首位茅盾文学奖得主

来源:烟台晚报 2011-08-22 05:11   https://www.yybnet.net/

自1982年首届茅盾文学奖颁布至今,已近“而立之年”的茅奖获奖名单上,向来鲜见山东作家的身影,身为烟台史上首位问鼎国内最高荣誉文学奖项的作家,张炜并非“一个人在战斗”,与张炜并肩入围“茅奖”提名的还有陈占敏、刘志海。在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令人怀念的黄金时代后,烟台纯文学创作时隔30年后,再次洋溢着盛夏的火热。

“文学写作是心灵之业”张炜偏爱“烟台腔”

前日茅盾文学奖获奖名单公布,张炜的《你在高原》(作家出版社出版)位列其中,YMG记者给张炜打去道贺电话时,张炜正在龙口陪同河北和西藏的代表团进行交流访问,向来视奖项为身外物的他没有带电脑,也并未上网浏览获奖消息,只是在午睡后打开手机,才看到铺天盖地的祝贺电话和短信。“获奖是一种鼓励,但并不是‘太大的事\’,越在这种时候越应该低调,希望在沉静一段时间后,再跟读者深入交流。”

22年8000多个日夜,初稿500万字全部用钢笔一笔一划写到右手变形,在网络写作愈发降低了文学的进入门槛和平均水准的当下,如此苦行僧般的创作方式,在业内人看来更多是钦佩和赞许,圈外人看起来更多是惊讶和不解。从30出头风华正茂的青年,写到55岁早安天命的中年,生于龙口、祖籍栖霞的张炜这22年来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如地质工作者般寻访、记录,仅手写的日志、积累的素材便有数千万字之巨,平摞起来数倍于张炜的身高。与其说张炜是在创作,不如说是在忠实地记载行走心路。《你在高原》,这部以胶东半岛的地理

特征和人文风貌为创作背景、揉入大量百余年来胶东发生的众多历史事件的大部头著作,堪称一部近代胶东尤其是烟台的百态浮世绘。

在张炜看来,“茅奖”更大的意义在于对雅文学的奖掖和激励。“文学写作是心灵之业,不存在值不值得的问题,不存在竞争的意味。写了,尽心尽兴了,对人间的责任同时也包含在里面了。不仅没有什么竞争,而且商业意味也要降到零才好。书的商品属性最好只在出版社和书店眼里才有,而不必回到作者这里,不然写作就会变得毫无乐趣可言的。娱乐性质的、商业性质的写作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文学写作。”对于如此鸿篇巨制是否会曲高和寡,张炜也非常淡然:“文学作品的价值不是以长短论的。当然优秀的作品越长越有价值,而不好的作品,结束得越快越好。我不可能完全不考虑读者感受,但作家分两种,一种是时刻不忘怎样去调动读者的味蕾,以便让这部分人获得更大的阅读满足;另外一种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迷进了工作里。后者能够不断强化作品的个人性,是不可重复的。前者一般是通俗作家,后者是雅文学作家。二者都有各自存在的理由,归属不同的社会需求。”

在张炜的小说中,不止一次看到原汁原味的烟台方言,而以乡土题材在文坛崭露头角、进而自成一派的张炜对作品浓郁的“烟台腔”格外偏爱:“方言才是真正的语言,往往是最生

动、最简洁的,能够传递最微妙的、事物内部最曲折的意味,它不可能被另一种语言完全取代,这样的语言才是精到的语言。方言中常常有一些字是很生僻的,因为它记下的是当年那个古音。这种连血带肉的泥土语言,往往是和文学贴得最紧的。直接使用普通话去思考和写作,语言可能会缺少一些纵深感和立体感、一些余味,意思和逻辑的边缘可能太清晰了,这对于想象不利。”

墙里墙外皆闻“花香”烟台作家群厚积薄发

若非本届“茅奖”提名将三位烟台作家张炜、陈占敏和刘志海一并收录,多数烟台市民恐怕并不知道胶东一隅竟有如此多的名作家扎堆涌现,但张炜并不认同烟台作家是“墙里开花墙外香”。

“烟台的好作家非常之多,知名度的高低与写作水准没有必然联系,沉醉于名声是商业时代的特征。真正杰出的作家一般都非常害怕当‘明星\’,那是浮浅空虚的表现。要安静才能做事。烟台和山东的作家都比较安静,这是因为他们底气足壮。”在荣膺华文传媒年度作家大奖之后,张炜对烟台作家群的论断,可谓恰如其分。

2011的烟台文坛,张炜的《你在高原》并不孤单,群星灿烂的盛况令人炫目:以《黄金四书》一道入围茅盾文学奖的本土作家陈占敏;同样入围茅盾文学奖,常年旅居宁夏吴忠,以西北风貌的军旅小说成为西北军界文字创作第一人的福山籍作家刘志海……一个个踏实的名字,一本本诚恳的作品,凝结的恰是这个浮躁时代专注于本职的烟台作家的心血。诚如张炜所言:“四五十年代文学观念对纯文学作家的影响还是很深的,不过是当下所写的内容改变了而已。”

身为烟台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的陈占敏,始终以居安思危的心态审视着烟台本土作家的创作。“而今烟台作家群,还是50年代出生的一代作为中坚力量。年轻一代出现了一茬,大都在中短篇领域,创作势头不错,但存在着明显的缺失,比如很少关心重大的社会问题。在他们的作品中,有机智,有灵巧,有这个时代所欢迎的趣味、故事,但是没有震动人心灵的力量,显得轻浅了。”陈占敏告诉记者,“文学的经世济用功能被夸大到‘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的地步固然不对,可忽视了文学对于世道人心的作用,把文学只当作消遣的玩物,也是错误的,作家的责任感使命感,任何时候都不该丢掉。年轻一代作家可以用电脑写作,不必再使用鹅毛笔、钢笔,可是,那些用笨重的笔写下来的作品,其中的精华营养,恰恰可以弥补他们的不足。年轻一代作家的翘楚,将由不忽视传统又跟上时代步伐的作者中产生,那是完全可以期待的。”

本土名家作品叫好叫座《古船》成烟台学生必读书

雅文学与普通烟台市民的距离有多远?至少从本市新华书店等多家主要书店的销售数字来看,以50后为中坚的烟台作家群与普通市民的距离并不遥远。

在新华书店上半年文艺类图书的销售排行上,张炜1986年旧作《古船》始终名列前茅,与在全国各大书市都同样热卖的老舍的《骆驼祥子》、林海音的《城南旧事》等不分轩轾,购买人群主要以中学生为主,更有多所中学将该书列入了学生课外必读书目之一。曾获得庄重文文学奖、人民文学奖等重要奖项的《古船》讲述的是胶东小镇洼狸镇自土改至改革开放40余年的历史,与烟台读者群的亲近感自不待言。

记者从烟台新华书店了解到,除去《古船》,《你在高原》从去年就已经登陆港城书市,《蘑菇七种》、《丑行或浪漫》等近年来在国内多项文学评选中备受好评的张炜新作一道在列,小说之外,张炜的散文集也保持着稳定销量。而陈占敏的《黄金四书》的前两部《悬挂的魂灵》和《金童话》上架后也保持着稳定销售,旧作《淘金岁月》因出版缘故在售罄后一直没有补货。书店方面表示,由于当年人民文学社出版的张炜作品集年代较为久远,不少作品已经陆续下架,为保障市民能够尽快目睹本土作家作品,书店将于近期与有意再版张炜作品的出版社联络,尽快补齐所缺书目。

YMG记者杨健

新闻推荐

市文化中心专场好戏连台

本报讯(YMG记者侯召溪实习生冯婵媛通讯员李大鹏)市文化中心好戏连连,今晚,由烟台港集团、烟台市歌舞剧院承办的“庆祝烟台港开港150周年文艺晚会”将在烟台大剧院...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张炜:文字高原的苦行僧, YMG记者专访烟台首位茅盾文学奖得主)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